科學認識新發展格局的基本內涵和邏輯體係
作者:榮 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發展階段要著力推動完成的重大曆史任務,是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nei) 容。踏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們(men) 必須準確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科學內(nei) 涵,深化認識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nei) 在邏輯,深入理解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理論體(ti) 係,以更好指導中國實踐。
準確把握科學內(nei) 涵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必須具備強大的國內(nei) 經濟循環體(ti) 係和穩固的基本盤,並以此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吸引力、在激烈國際競爭(zheng) 中的強大競爭(zheng) 力、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強大推動力,要重視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nei) 大循環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國生產(chan) 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可以說,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就是要打破市場和資源“兩(liang) 頭在外”的舊模式,形成“以內(nei) 為(wei) 主、內(nei) 外兼修”、具有發展主動權的新格局。
其一,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guan) 鍵在於(yu) 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經濟運行是指社會(hui) 再生產(chan) 的運動過程,在形式上表現為(wei) 生產(chan) 、分配、交換、消費四個(ge) 環節的周而複始,其中生產(chan) 與(yu) 消費的關(guan) 係尤其重要。生產(chan) 是整個(ge) 社會(hui) 再生產(chan) 過程的起點,消費是過程的終點,也是新一輪再生產(chan) 的起點。經濟循環暢通無阻,本質上就是要打通生產(chan) 與(yu) 消費之間的梗阻。整體(ti) 上看,經濟社會(hui) 是一個(ge) 動態循環係統,各個(ge) 環節環環相扣、整個(ge) 循環係統暢通,經濟發展就有利。構建新發展格局,關(guan) 鍵就要實現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使各種生產(chan) 要素的組合在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從(cong) 而實現循環流轉。
其二,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自立,是立足國內(nei) ,實現自主、可控和安全發展;自強,是在自立基礎上,增強科技源頭供給,實現更高水平的創新。目前我國一些關(guan) 鍵領域核心技術被其他國家“卡脖子”的情況需要引起重視,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隻有自力更生。國際實踐和曆史經驗也表明,從(cong) 引進吸收到原始創新,科技自立自強是創新的必由之路。當前,舊的生產(chan) 函數組合方式已經難以持續,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全麵上升,我們(men) 必須更強調自主創新,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
其三,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強大動力是更深層次改革和更高水平開放。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要取得很好的發展,必須處理好其內(nei) 部和外部聯係。向內(nei) 看,改革又到了一個(ge) 新的曆史關(guan) 頭,推進改革的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亞(ya) 於(yu) 40多年前。向外看,經濟全球化遇到一些回頭浪,但世界決(jue) 不會(hui) 退回到相互封閉、彼此分割的狀態,開放合作仍然是曆史潮流。每一輪的改革,總是伴隨著新一輪的開放;更深層次的開放,總是推動著改革進一步邁向縱深。我們(men) 要繼續用足用好改革這個(ge) 關(guan) 鍵一招,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為(wei) 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
其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優(you) 勢條件是國內(nei) 超大規模市場。大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優(you) 勢是由眾(zhong) 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市場,超大市場容量能夠推動勞動分工深化,進而促進生產(chan) 技術提高、生產(chan) 成本降低以及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提升。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ye) 體(ti) 係,具有強大的生產(chan) 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有條件、有能力充分發揮大國經濟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依托人口數量、國土空間、經濟體(ti) 量、統一市場等條件,這種全麵發展的超大規模國內(nei) 市場,是新發展階段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顯著優(you) 勢。這既為(wei) 我國應對不確定性因素提供了充足有效的回旋餘(yu) 地,也為(wei) 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巨大潛力和強力支撐。
深入認識內(nei) 在邏輯
總的來看,構建新發展格局與(yu) 新發展理念、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以及高質量發展一脈相承,是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深化了對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闡述了在我國經濟發展環境出現變化的情況下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的基本路徑,還闡釋了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經濟循環格局發生深度調整的情況下,國內(nei) 循環與(yu) 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的辯證關(guan) 係,其中內(nei) 蘊了嚴(yan) 密的邏輯體(ti) 係,是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最新理論成果,也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把握發展主動權的理論創新。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主動選擇的戰略舉(ju) 措。大國經濟的優(you) 勢就是內(nei) 部可循環。我國經濟已經在向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轉變。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一些國家民粹主義(yi) 盛行,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嚴(yan) 重衝(chong) 擊現行國際多邊體(ti) 係,全球投資經貿規則麵臨(lin) 重構。麵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最大程度激活內(nei) 生動力和內(nei) 生因素,以國內(nei) 發展基本趨勢向好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不確定性。
堅持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是戰略方向。國民經濟可以分為(wei) 供給和需求兩(liang) 個(ge) 基本方麵,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經濟改革和管理是從(cong) 供給側(ce) 入手還是從(cong) 需求側(ce) 入手,應以經濟發展的矛盾運動要求為(wei) 根據。當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經從(cong) “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迫切需要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要充分認識到,暢通經濟循環最主要的任務是供給側(ce) 有效暢通,有效供給能力強可以穿透循環堵點、消除瓶頸製約。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繼續完成“三去一降一補”的重要任務,全麵優(you) 化升級產(chan) 業(ye) 結構,提升創新能力、競爭(zheng) 力和綜合實力,增強供給體(ti) 係的韌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投入產(chan) 出關(guan) 係,實現經濟在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
堅持擴大內(nei) 需是戰略基點。縱觀世界各國,大國經濟一般都是內(nei) 需主導型經濟。消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我國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已經突破1萬(wan) 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投資是內(nei) 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擴大再生產(chan) 、促進技術進步的重要途徑。在工業(ye) 化方麵,新型工業(ye) 化不斷深化,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蘊含巨大投資潛力。在城鎮化方麵,我國戶籍城鎮化率還不高,仍有較大上升空間。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是保持我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要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是主攻方向。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我國關(guan) 鍵領域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的格局沒有從(cong) 根本上改變。比如,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產(chan) 品製造國,但“缺芯少魂”局麵依舊;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雖然走在前列,但“地基”仍比較薄弱。把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是邁向科技強國的必經之路。科技自立自強就是要減少對國外技術尤其是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依賴,要集中突破一批關(guan) 鍵核心技術,協同推進原始創新、技術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形成科技創新和製造業(ye) 研發高地。
提升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是中心任務。提升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是構建我國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底板工程,是影響和決(jue) 定產(chan) 業(ye) 發展質量、產(chan) 業(ye) 鏈控製力和競爭(zheng) 力的根本保障。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實質是用當代科學技術和先進產(chan) 業(ye) 組織方式來武裝、改造傳(chuan) 統的產(chan) 業(ye) 鏈,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使產(chan) 業(ye) 鏈具備高端鏈接能力、自主可控能力和領先於(yu) 全球市場的競爭(zheng) 力水平。目前,在全球半導體(ti) 、生物醫藥等重要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分工格局中,美國處於(yu) 領導地位,日本等國家在其中關(guan) 鍵環節處於(yu) 優(you) 勢地位,我國主要從(cong) 事生產(chan) 製造等環節。我國迫切需要加強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建設,加快實施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打好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攻堅戰,建立共性技術平台,發揮協同聯動作用,全麵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you) 勢,不斷提升科技支撐能力。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處理好三大關(guan) 係。要處理好供給和需求的關(guan) 係,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要處理好開放和自主的關(guan) 係,既要以我為(wei) 主,充分發揮超大規模的市場優(you) 勢,又要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要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guan) 係,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發展和安全要同時發力,才能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落到實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