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向世界聽眾傳播中國音樂文化

發布時間:2022-01-17 16:45:00來源: 光明網

  中國國家大劇院與(yu) 美國電台聯合製作節目

  向世界聽眾(zhong) 傳(chuan) 播中國音樂(le) 文化(華音環洋)

  本報記者 鄭 娜

  “大家好,歡迎收聽本周的《國家大劇院之聲》節目……”2022年1月6日,隨著美國資深古典樂(le) 節目主持人喬(qiao) 治·普萊斯頓的聲音在電波中傳(chuan) 出,國家大劇院首檔海外廣播專(zhuan) 題節目在美國芝加哥古典音樂(le) 電台正式開播,這也是國家大劇院首次與(yu) 境外專(zhuan) 業(ye) 媒體(ti) 機構聯合製作發行係列廣播節目。

  國家大劇院舞台藝術漂洋過海

  《國家大劇院之聲》由中國國家大劇院與(yu) 美國芝加哥古典音樂(le) 電台聯合製作。在首期節目中,普萊斯頓播放了由作曲家譚盾創作的二胡協奏曲《臥虎藏龍》、中國作曲家劉天華的代表作《良宵》,他向美國聽眾(zhong) 介紹了被稱為(wei) “中國小提琴”的“二胡”以及著名中國作曲家劉天華的生平。同時還分享了由國家大劇院音樂(le) 藝術總監呂嘉指揮國家大劇院管弦樂(le) 團演奏的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田園”》以及大劇院管弦樂(le) 團與(yu) 中國鋼琴家陳薩合作演繹的莫紮特《第23號鋼琴協奏曲》。在一首首東(dong) 西方經典旋律中,國家大劇院舞台上的精彩樂(le) 章漂洋過海,通過電波走進了芝加哥的千家萬(wan) 戶。

  按照美國古典音樂(le) 廣播節目製作慣例,《國家大劇院之聲》係列節目共13期,每期2小時。節目由芝加哥古典音樂(le) 廣播網負責在全美發行,除了芝加哥古典音樂(le) 電台,紐約、新澤西、俄亥俄、俄勒岡(gang) 、新墨西哥等地的近20家美國本土電台也將陸續播出《國家大劇院之聲》係列節目。該係列節目還將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CGTN Radio網站和多個(ge) 海外落地頻率麵向全球播出,向世界聽眾(zhong) 展示新時代中國音樂(le) 的精神氣象。

  中國音樂(le) 家講述中國音樂(le) 故事

  《國家大劇院之聲》以國際化視角精選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的中外經典音樂(le) ,既呈現了西方聽眾(zhong) 耳熟能詳的世界經典交響樂(le) 作品,又精選一批彰顯中國藝術審美旨趣的中國音樂(le) 作品,如鮑元愷的《江南絲(si) 雨》組曲,何占豪、陳剛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趙季平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以及陳其鋼的交響合唱《江城子》等。

  為(wei) 讓美國聽眾(zhong) 更好了解中國音樂(le) 和中國音樂(le) 家,芝加哥節目製作團隊還特別邀請呂嘉、郎朗、陳薩、呂思清、寧峰、秦立巍等活躍在國際舞台的中國音樂(le) 名家親(qin) 自解讀作品,講述中國音樂(le) 故事。指揮呂嘉在節目中講述了他早年的音樂(le) 學習(xi) 經曆和當今中國老百姓所享受的豐(feng) 富藝術生活;鋼琴家郎朗介紹了中國家庭對於(yu) 青少年音樂(le) 教育的重視,以及中國藝術事業(ye) 的蓬勃發展;小提琴家呂思清則分享了他對於(yu) 中國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理解。

  以藝相通,讓世界聆聽中國聲音

  《國家大劇院之聲》從(cong) 節目策劃到製作播出曆時8個(ge) 月,國家大劇院和芝加哥古典音樂(le) 電台高度重視本次合作,雙方一致認為(wei) 這檔節目是一座連接中美的音樂(le) 橋梁。芝加哥古典音樂(le) 廣播網副總裁喬(qiao) 治·普萊斯頓親(qin) 自擔任節目製作人與(yu) 主持人,他驚歎於(yu)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家大劇院也能夠持續在線上推出如此多優(you) 秀的演出,這為(wei) 係列節目提供了豐(feng) 富的音樂(le) 資源。他表示:“國家大劇院是世界上最富創造力的表演藝術機構之一。在疫情期間,音樂(le) 與(yu) 藝術更加凸顯了紐帶的力量,它們(men) 連接起全人類的創造力。我們(men) 非常榮幸能將中國國家大劇院的藝術多樣性介紹給美國人民。”

  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宮吉成則表示:“藝術無國界,希望通過電波將國家大劇院匯聚的世界舞台表演藝術精品推向海外,也希望海外聽眾(zhong) 能夠通過這檔節目了解中國音樂(le) 、感知中國文化。”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