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畢業生去向落實率,要求更準確反映畢業生去向情況
作者:熊丙奇
近日,華中師範大學公布的畢業(ye) 生就業(ye) 率引發熱議。其數據顯示,該校2021屆本科生畢業(ye) 去向落實率為(wei) 73.78%,未就業(ye) 率為(wei) 26.22%。這一數據與(yu) 人們(men) 印象中高達95%的就業(ye) 率有一定差距,卻得到不少網友的點讚。
畢業(ye) 去向落實率就是我們(men) 常說的畢業(ye) 生就業(ye) 率,根據教育部2021年發布的《教育部辦公廳關(guan) 於(yu) 進一步做好普通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統計與(yu) 核查工作的通知》,從(cong) 2021屆畢業(ye) 生起,“就業(ye) 率”改為(wei) “畢業(ye) 去向落實率”,其計算包含了畢業(ye) 生的協議和合同就業(ye) 率、創業(ye) 率、靈活就業(ye) 率和升學率。
這樣的改動,更為(wei) 準確地反映畢業(ye) 生的“去向”。因為(wei) 按照以往的就業(ye) 率統計,考研升學這類沒有就業(ye) 的學生,也被統計成已就業(ye) ,這是不準確的。
把畢業(ye) 生就業(ye) 率統計調整為(wei) 畢業(ye) 去向落實率統計,就要求準確客觀反映畢業(ye) 生的真實去向情況,正因如此,華中師範大學公布的落實率數據雖然並不高,卻得到網友點讚,就折射出網友對知曉高校畢業(ye) 生真實去向的期待。
要更加準確地掌握畢業(ye) 生真實去向情況,除在統計方法上加以完善之外,還應該結合畢業(ye) 生畢業(ye) 之後發展的實際情況,調整關(guan) 注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發展的聚焦點,關(guan) 注畢業(ye) 之後的中長期就業(ye) 、發展情況。跟蹤調查用人單位對畢業(ye) 生能力的反饋,用以推進學校教學改革。
明確統計畢業(ye) 生就業(ye) 去向,就業(ye) 的歸就業(ye) ,升學的歸升學,也有利於(yu) 引導高校根據各自的辦學定位,追求不同的辦學目標。當然,明晰概念,隻是推進統計畢業(ye) 生就業(ye) 去向更科學的一方麵,更重要的是,應該轉變對待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的理念。
首先,高校不應該把畢業(ye) 生的畢業(ye) 情況作為(wei) 學校的“麵子”。把畢業(ye) 生畢業(ye) 去向數據變為(wei) “麵子工程”,就難免會(hui) 出現弄虛作假的問題。應該把畢業(ye) 去向數據作為(wei) 分析學校是否堅持辦學定位、專(zhuan) 業(ye) 設置課程設置是否合理的重要數據,為(wei) 學校下一步的教育教學改革進行診斷、把脈、提供決(jue) 策依據。
其次,鑒於(yu) 社會(hui) 環境的變化,大學生就業(ye) 觀念的變化,不能再強調畢業(ye) 離校時畢業(ye) 生去向落實情況,而要關(guan) 注畢業(ye) 後一年,以及三到五年的發展情況。當前,大學畢業(ye) 生中存在“慢就業(ye) ”選擇,“慢就業(ye) ”不是不就業(ye) ,而是在畢業(ye) 後先經過一段“間隔期”,讓自己想清楚或者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再就業(ye) 。如據報道,華中師大2019屆未就業(ye) 畢業(ye) 生中,11.18%正在選擇就業(ye) 單位,58.53%繼續備戰考研,19.12%準備參加公務員、事業(ye) 單位等招錄考試,4.41%準備申請出國(境)深造或工作。關(guan) 注畢業(ye) 生的中長期去向,會(hui) 促進高校跟蹤畢業(ye) 生的發展,建立更為(wei) 緊密的校友關(guan) 係,而不是畢業(ye) 離校後就“人走茶涼”。這樣,也把人才培養(yang) 延續到畢業(ye) 後,把校友作為(wei) 學校發展最寶貴的資源。(熊丙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