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雙奧之城”的變化——專訪北京冬奧會媒體運行部高級專家安東尼·埃德加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 題:見證“雙奧之城”的變化——專(zhuan) 訪北京冬奧會(hui) 媒體(ti) 運行部高級專(zhuan) 家安東(dong) 尼·埃德加
趙建通、張寒、黃智琪
國際奧委會(hui) 媒體(ti) 運行前總監、北京冬奧會(hui) 媒體(ti) 運行部高級專(zhuan) 家安東(dong) 尼·埃德加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zhuan) 訪。安東(dong) 尼首次來北京是2003年,他說相較於(yu) 長期生活在北京的人,他更能感受到“雙奧之城”北京近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
這位中國媒體(ti) 的老朋友,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hui) 以及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籌辦期間的近20年裏,往返北京40餘(yu) 次。如今,站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內(nei) 距離國家體(ti) 育場“鳥巢”不遠處的橋上,“老安”說,北京已經是他的“第二個(ge) 家”。
因為(wei) 奧運而改變
和曾舉(ju) 辦過2000年奧運會(hui) 的悉尼奧林匹克公園一樣,北京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也逐漸從(cong) 單一的公園變成了人們(men) 的生活社區。安東(dong) 尼說:“在2008年的時候奧森公園還僅(jin) 僅(jin) 隻是一個(ge) 公園,但是幾年之後這裏已經變成了一個(ge) 開放的大社區,變成了整個(ge) 城市的一部分。人們(men) 在這裏生活、購物,每個(ge) 晚上都有人在這裏唱歌、跳舞或者其他表演。我真的很開心人們(men) 可以把這裏變得像家一樣。”
2018年,國家體(ti) 育總局發布《“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實施綱要(2018-2022年)》,隨著冬奧會(hui) 籌辦工作的順利進行,“三億(yi) 人的冰雪夢”也漸漸開花結果。
在安東(dong) 尼看來,中國冰雪運動硬件設施的建設會(hui) 極大提高中國冰雪運動普及程度。“如今北京冬奧會(hui) 張家口賽區和延慶賽區,人們(men) 乘坐高鐵不到一個(ge) 小時就可以到達。一天之內(nei) 就可以在北京和張家口、延慶之間往返,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北京冬奧會(hui) 並不僅(jin) 僅(jin) 隻是為(wei) 了舉(ju) 辦奧運,更多的是想要給人們(men) 提供一些額外的冬季運動基礎設施。”
夏奧“遺產(chan) ”助力冬奧
北京冬奧會(hui) 秉承著“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部分冬奧會(hui) 場館由夏奧會(hui) 場館改造而成。從(cong) “水立方”變成“冰立方”、從(cong) 五棵鬆籃球館變成五棵鬆冰球館,場館的“華麗(li) 變身”意味著夏奧會(hui) 的遺產(chan) 在跨時空助力著冬奧的發展。
“我認為(wei) 這樣一種轉變是非常棒的,中國在對2008年奧運會(hui) 提出期望時就曾說過要給冬奧會(hui) 留下遺產(chan) 。現在五棵鬆體(ti) 育中心等奧運場館已經變成了世界範圍內(nei) 最受歡迎的會(hui) 展中心之一,每個(ge) 場館都有不同的用處,我認為(wei) 中國不是以舉(ju) 辦奧運會(hui) 為(wei) 唯一目的,而是建立在為(wei) 人們(men) 遺留長期‘遺產(chan) ’的基礎上。”
幾天前參觀完冬奧場館的安東(dong) 尼給予了這些設施高度評價(jia) 。他說:“我知道每一個(ge) 場館都在什麽(me) 地方,比如主新聞中心、五棵鬆體(ti) 育中心。雖然五棵鬆體(ti) 育中心以前是籃球館,但它現在已經變成一座現代的冰上運動場館。”
“冬夢之約”即將到來
再過20個(ge) 日夜,北京冬奧盛會(hui) 即將開幕。提到複雜多變的疫情形勢,安東(dong) 尼說:“北京冬奧會(hui) 不僅(jin) 僅(jin) 對中國來說是獨特的,這對全球人民來說都是獨特的。尤其是新冠疫情的發生讓冬奧會(hui) 變得更加困難。但我相信每個(ge) 場館的比賽仍然會(hui) 舉(ju) 辦得很棒。”
安東(dong) 尼在工作之餘(yu) 特別喜歡在北京逛逛胡同、拍拍照片,他說自己想捕捉北京最具有生活氣息的一麵。他拍攝的北京冬奧會(hui) 場館的照片在海外得到了廣泛的關(guan) 注。當記者提出為(wei) 安東(dong) 尼拍攝一張照片時,他還特意讓記者把背景裏即將舉(ju) 辦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的“鳥巢”拍進去。
“在‘鳥巢’周邊拍照片的時候,我找到了一個(ge) 閉環外最佳的拍照位置,在這裏的每天晚上我幾乎都能看到正在排練中的冬奧會(hui) 開幕式燈光秀,不斷變換的燈光顏色加深了我對開幕式的期待,這個(ge) 開幕式一定會(hui) 非常壯觀。”安東(dong) 尼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