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記錄時代的科幻電影

發布時間:2022-01-24 15:20:00來源: 光明網

  新年伊始,《黑客帝國:矩陣重啟》熱鬧上映。距離第一部《黑客帝國》問世,已經過去了23年。

  這23年裏,世界變動不居,男主角尼奧在人類與(yu) 機器戰鬥中的堅毅執著已陷落於(yu) 虛擬的現世安穩。然而,當他再次選擇真實,從(cong) 矩陣中醒來,我們(men) 仍舊能夠感受到心髒的強烈跳動——人類依然葆有追求未來的生命之力。科學概念與(yu) 哲學思考借助現代電影工業(ye) 影像化於(yu) 屏幕之上,經典重現的那一刻,快樂(le) 與(yu) 震撼滿溢胸中,正如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形容科幻小說留在自己腦海中的印象——“發出比太陽還要耀眼的光芒”。

  當我們(men) 凝視這光芒,會(hui) 發現其中閃耀著人類用智慧和理性精神認識世界所掌握的科學知識,也閃耀著人類走出洞穴仰望星空追問求索的哲學之思。對科學與(yu) 哲學的渴求仿佛與(yu) 生俱來,植根於(yu) 人類的基因,推進人類文明不竭向前發展。科幻電影,抑或科幻小說,正是這種人類精神的投射與(yu) 文化產(chan) 物。

  1902年,電影誕生不久,喬(qiao) 治·梅裏愛便以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從(cong) 地球到月球》為(wei) 靈感,拍攝出充滿想象力的《月球旅行記》,成為(wei) 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此後,這一電影門類蓬勃發展。《銀翼殺手》探討人和複製人的界限,衡量標準即脫胎於(yu) 數學家艾倫(lun) ·圖靈提出的“圖靈測試”;《星際穿越》描繪了人類期盼移民太空的壯闊行程,蟲洞、黑洞、多維空間等硬科幻知識層出不窮,為(wei) 人類的偉(wei) 大浪漫精神提供堅實支撐;《黑客帝國》的基本概念建構在哲學家希拉裏·普特南提出的思想實驗“缸中之腦”,繼而衍生出真實世界與(yu) 虛擬現實之爭(zheng) ;《降臨(lin) 》發展了“薩丕爾—沃爾夫假說”,路易斯通過學習(xi) 外星人的非線性語言,打破人類的線性語言和思維模式,可以同時獲知現在與(yu) 未來;《無姓之人》融合平行宇宙、時間坍縮、蝴蝶效應等理論,探討多重人生,令觀眾(zhong) 頗感燒腦……

  科幻電影帶給我們(men) 驚奇、震撼與(yu) 思考。一部科幻電影史,記錄了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人工智能、量子力學、基因科技……凡此種種,皆能在其中找到影像化的足跡。科學發展必然推動社會(hui) 形態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更新,隨之產(chan) 生的社會(hui) 、倫(lun) 理和道德問題如鏡像般在科幻電影中也可管窺一二。無邊的想象力在科學與(yu) 哲學的雙重加持下天馬行空,科幻電影展示出人類在特定曆史時期的心靈圖景,以及麵對這些前沿問題的嚐試性思考。細細品味,貫穿其中的情感才是永恒底色。

  在愛和親(qin) 情的指引下,《星際穿越》中庫珀最終在浩渺宇宙和令人目眩的多維空間中找到回家的路,與(yu) 心愛的女兒(er) 重逢;因為(wei) 愛與(yu) 勇氣,《降臨(lin) 》裏的路易斯即使知道會(hui) 曆經結婚、生女、離婚、喪(sang) 女,依然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刻,正是“我預見了所有悲傷(shang) ,但依然願意前往”的蕩氣回腸才真正令人念念不忘。情感是人心靈最深處的渴望,它令科學和哲學有了溫度,甚至令複製人都對生充滿向往。《銀翼殺手》中複製人羅伊在臨(lin) 死前的雨中獨白,道盡對生命注定熄滅的無力與(yu) 悲傷(shang) 。科幻電影探討科技與(yu) 人文的關(guan) 係,這源於(yu) 人類理性與(yu) 感性、工具理性和價(jia) 值理性間的內(nei) 在張力。無論科技怎樣發展,承載的仍然是愛和我們(men) 所珍視的價(jia) 值,於(yu) 是才能向善、向美。

  電影記錄時代,傳(chuan) 遞時代的呼喚。當前,世界處於(yu)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現實照進科幻電影,折射出人們(men) 對未來的想象,對社會(hui) 發展的關(guan) 心。影片《流浪地球》展現了基於(yu) 科學幻想的未來景象,當地球這個(ge) 人類共同的家園麵臨(lin) 危機,各國人民結成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一起努力奔向宇宙中新的棲息地。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是撐起整部電影的支點,它凝結了世界人民的情感和希望,為(wei) 人類追尋美好生活提供了嶄新可能。不同於(yu) 以往許多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不囿於(yu) 個(ge) 人情感,也沒有某個(ge) 國家成為(wei) “救世主”的橋段,影片中立足於(yu) 全人類的寬廣博大之愛才是真正打動人心、令人壯懷激烈的原因。這樣的情感符合時代發展與(yu) 世界變化,令每個(ge) 人都能在站立的地方仰望星空,希冀明天。(王佳可)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