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陽光照進生命的縫隙——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發布時間:2022-01-25 16:5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楊颯

  日前,教育部就全國政協《關(guan) 於(yu) 進一步落實青少年抑鬱症防治措施的提案》答複稱,已明確把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檢查。這一回複,再次引發公眾(zhong) 關(guan) 注。

  長期以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帶來的負麵影響,正日益成為(wei) 社會(hui) 關(guan) 注的焦點。

  2021年11月底,教育部召開全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進會(hui) ,部署推動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

  與(yu) 此同時,政府、社會(hui) 、學校等各方麵也在采取行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網絡保護與(yu) 引導”研討會(hui) 上,教育部體(ti) 育衛生與(yu) 藝術教育司體(ti) 育與(yu) 衛生教育處副處長、二級調研員樊澤民提到,根據教育部的數據統計,全國有1630多所高校開通心理谘詢的熱線和網絡支持平台,麵向公眾(zhong) 提供心理健康支撐服務。在線教育啟動以後,由教育部思政司牽頭的中小學網絡雲(yun) 平台也加大了網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支撐力度。

  為(wei) 什麽(me)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堪憂?讓他們(men) 快樂(le) 起來還需要社會(hui) 各界作出哪些努力?

  1、網絡樹洞成為(wei) 不少青少年的情緒出口

  有一位網友留言:我已經15歲了,每晚10點回家,淩晨2點寫(xie) 完作業(ye) ,第二天6點起,真的很累很累。這條留言得到了600多人點讚。

  “我的私信就像樹洞一樣。每天有數以千計、天南地北的人,特別是很多未成年人向我訴說他們(men) 的心事和煩惱。保守估計,僅(jin) 僅(jin) 這一年,我們(men) 回複私信的人數將近5000人,大多數是學生和青少年。”雪穎是一名心理工作者,也是一個(ge) 做心理知識科普的自媒體(ti) 人。2020年11月,她做了一期關(guan) 於(yu) 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危機幹預的科普視頻,70多萬(wan) 的播放量,7000多條評論。

  雪穎從(cong) 數千條私信和上萬(wan) 條評論裏麵,看到了未成年人的心聲,看到了他們(men) 想要傳(chuan) 遞的信息,也看到了他們(men) 為(wei) 何而苦惱。

  第一位就是學業(ye) 壓力。“我們(men) 常常聽見,孩子們(men) 因為(wei) 沉重的學業(ye) 負擔,壓在幼小的肩膀上發出歎息。”雪穎說,有一位網友留言:我已經15歲了,每晚10點回家,淩晨2點寫(xie) 完作業(ye) ,第二天6點起,真的很累很累。這條留言得到了600多人點讚。

  “有的孩子在家裏缺乏關(guan) 愛,甚至遭受家人的打罵。”家庭矛盾的嚴(yan) 重性也讓雪穎感到很“震驚”。“許多家長把成人世界的焦慮和內(nei) 卷轉移到孩子的身上,但孩子才是最柔軟、最需要守護的部分。”雪穎說。

  在生活中難以啟齒的問題,許多青少年轉而向網絡社會(hui) 求助,排遣自己的孤獨、不安等情緒。幾年前,嗶哩嗶哩網站(B站)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hui) 自發地跟客服聊一些生活中的煩惱,由此建設了“能量加油站”,為(wei) 這些年輕人提供傾(qing) 訴入口。2021年“能量加油站”服務量達到86217次,其中緊急救援數量25159次。

  為(wei) 了更好地服務這些網絡上的青少年,團中央12355中心與(yu) B站建立了谘詢服務合作機製。當B站能量加油站客服發現需要專(zhuan) 業(ye) 介入的青少年心理谘詢個(ge) 案,會(hui) 轉接12355的心理谘詢師誌願者,通過B站能量加油站客服端口,在互聯網上對有情緒問題和想找人傾(qing) 訴的青少年進行交流、輔導,給予情緒舒緩、危機幹預等服務。

  麵對這些問題,雪穎做了一係列和心理健康相關(guan) 的科普視頻,“比如說跟孩子分享如何克服社交恐懼,如何去改善自己暴飲暴食、情緒性飲食的問題,如何去改善孩子和家人的關(guan) 係,以及如何用有效工具去緩解孩子的焦慮和抑鬱情緒”。麵對浪潮一般湧來的孩子們(men) 的傾(qing) 訴,雪穎覺得,一個(ge) 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希望可以借助社會(hui) 上更多專(zhuan) 業(ye) 人士的力量,幫助他們(men) 、治愈他們(men) 。

  2、青少年的真實需求是什麽(me)

  孩子們(men) 最擔心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考試成績差,被老師請家長;第二件大事是對學習(xi) 失去興(xing) 趣,找不到人生的方向;第三件大事是同伴關(guan) 係不好,怕受排斥;第四件大事是親(qin) 子關(guan) 係不和諧。

  “孩子們(men) 到底需要什麽(me) ,我們(men) 是否認真研究過?”中國少年兒(er) 童新聞出版總社《知心姐姐》雜誌主編祝薇多年來一直是傾(qing) 聽孩子心聲的角色。

  祝薇和同事曾經做過調查——孩子們(men) 最擔心的事是什麽(me) ?“孩子們(men) 最擔心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考試成績差,被老師請家長;第二件大事是對學習(xi) 失去興(xing) 趣,找不到人生的方向;第三件大事是同伴關(guan) 係不好,怕受排斥;第四件大事是親(qin) 子關(guan) 係不和諧。”

  而調查顯示,孩子們(men) 覺得最自豪的事是成為(wei) 一個(ge) 有用的人,成為(wei) 一個(ge) 被社會(hui) 所認同、需要的人。

  一個(ge) 家長曾對祝薇說:我的孩子沒有時間吃大閘蟹,因為(wei) 吃大閘蟹浪費時間。而孩子卻這樣說:我的生活沒有縫,我是一個(ge) 裝知識的瓶子,是一個(ge) 學習(xi) 的機器。

  這讓祝薇意識到,很多孩子不僅(jin) 需要被傾(qing) 聽,還需要生活。家庭需要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對孩子的錯誤有包容心,讓他感到溫暖、得到認同。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中國心理學會(hui) 網絡心理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副主任雷靂多年來研究青少年的行為(wei) 。他指出,青少年的行為(wei) 可以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部分,即內(nei) 化問題和外化問題。內(nei) 化問題包括喝藥、抑鬱、焦慮、自殺等傷(shang) 害自己的行為(wei) ;外化問題就是傷(shang) 害他人、破壞公物等行為(wei) 。

  無論是內(nei) 化問題還是外化問題,在雷靂看來:“這當中他們(men) 要解決(jue) 的問題,是自我認同、自主和個(ge) 性化。通過做一些能夠引人注意的事情,來證明自我價(jia) 值和自我存在。”

  雷靂提醒,在關(guan) 注到青少年各種各樣的行為(wei) 時,一定要看清這些行為(wei) 背後反映了他們(men) 什麽(me) 想法。“除了關(guan) 心這些行為(wei) 是否符合法律、道德,還要關(guan) 心在他們(men) 的成長過程中,是否被提供了恰當的機會(hui) 和恰當的發展路徑。如果沒有機會(hui) 和發展路徑的話,他們(men) 很可能就會(hui) 選擇違背法律、道德的一些途徑。”

  在祝薇看來同樣如此。她認為(wei) ,孩子需要得到尊重,需要榜樣的指引。在尊重他們(men) 的選擇時,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還應該給孩子希望。在祝薇的調查中,當問及“麵向未來,你希望成為(wei) 一個(ge) 怎樣的人”時,48.71%的孩子說希望做自己喜歡的事,15.41%希望有一份受人尊重的、有前途的工作,隻有6.19%的孩子希望掙錢,成為(wei) 一個(ge) 富裕的人。“所以,孩子們(men) 有精神層麵的追求,應該讓他們(men) 看到希望,並且支持他們(men) 。家長、教師、社會(hui) 要形成支援係統,一起幫助他們(men) 、保護他們(men) 。”祝薇說。

  3、給青少年心理留出彈性空間

  學校是落實網絡保護和心理教育的主陣地。

  對家長來說,一是要盡到監護人的職責,自覺學習(xi) 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的原理、方法;二是要以身作則,自己要文明、科學、有度地使用網絡,提高網絡媒體(ti) 素養(yang) ,營造溫馨、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

  經過多年探索,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采取“二外二彈”模式。校長蘆詠莉介紹,第一個(ge) “外”是,讓學生把所有想法講出來,讓他的心理活動外顯化。每月一次大討論,鼓勵學生每節課都有“精彩兩(liang) 分鍾”發言,通過班會(hui) 、演講、辯論,甚至戲劇,表達心裏所有的困惑。第二個(ge) “外”是室外,“我們(men) 鼓勵孩子從(cong) 室內(nei) 走到室外,到戶外去做各種各樣的活動。在學校,體(ti) 育是第一學科,學生進入的第一件事情一定是去運動。運動在學校是非常時尚和非常被尊重、被崇敬的一件事情。”蘆詠莉說。

  “二彈”,一是思維有彈性。看一個(ge) 事情不會(hui) 隻有一個(ge) 可能性,不能鑽牛角尖,讓學生學會(hui) 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情景下,觀察具體(ti) 的表現方式。二是心理有彈性,“我們(men) 鼓勵孩子要參加體(ti) 育月賽,參加各種各樣的‘對抗’活動。在對抗中體(ti) 驗輸與(yu) 贏,今天輸明天贏,明天輸今天贏,總是會(hui) 出現各種各樣的彈性的變化,讓孩子知道這是成長中很自然的過程。”

  盡管建立了相對穩定的關(guan) 愛模式,但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持續關(guan) 注仍然是蘆詠莉作為(wei) 校長的長線課題。

  在團中央12355青少年服務台心理專(zhuan) 家許建農(nong) 看來,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促進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長,是全麵、係統、核心一致的工作,需要從(cong) 學校、家庭、社會(hui) 、企業(ye) 以及未成年人自身整體(ti) 設計,多方協作,常年規劃,做到五位一體(ti) ,切實將未成年人保護法在網絡保護中落到實處。

  學校是落實網絡保護和心理教育的主陣地。許建農(nong) 提到,有相當一部分中小學校心理教師缺乏專(zhuan) 業(ye) 的心理培訓,專(zhuan) 職心理教師的數量較少。他建議,從(cong) 師範生開始,加強心理專(zhuan) 業(ye) 知識的教育,加強對在職教師的心理培訓,多角度、全方位為(wei) 在校中小學生提供網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這一問題正在得到重視。在2021年7月教育部印發的《關(guan) 於(yu) 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裏,要求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加強源頭管理、過程管理、結果管理和保障管理。其中,通知要求,中小學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納入校本課程,同時注重安排形式多樣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要求中小學要在班主任及各學科教師崗前培訓、業(ye) 務進修、日常培訓等各類培訓中,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wei) 必修內(nei) 容予以重點安排。

  此外,關(guan) 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家庭是無法回避的重要環節。許建農(nong) 認為(wei) ,對家長來說,一是要盡到監護人的職責,自覺學習(xi) 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的原理、方法;二是要以身作則,自己要文明、科學、有度地使用網絡,提高網絡媒體(ti) 素養(yang) ,營造溫馨、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許建農(nong) 建議,從(cong) 大四學生開始,開設心理知識教育課程,打好今後家庭教育的基礎,讓孩子在家庭中找到親(qin) 密感和歸屬感。

  最後,許建農(nong) 認為(wei) ,社會(hui) 、互聯網企業(ye) 和未成年人自身都要與(yu) 學校、家庭協同起來,擔負起保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共同責任。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5日 13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