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保潔阿姨的琴聲為何動人

發布時間:2022-01-25 16:55: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智春麗(li)

  不久前,清華大學藝教中心新年聯歡會(hui) 上,保潔員邢國芹上台彈奏鋼琴曲《我的中國心》,台下掌聲雷動。視頻上傳(chuan) 網絡後,“清華保潔阿姨彈奏我的中國心”上了熱搜。“知識為(wei) 所有人敞開大門”“平凡的崗位也可以閃閃發光”……這是網友們(men) 的感動。

  保潔阿姨的琴聲為(wei) 何打動了這麽(me) 多人,仔細想想,耐人尋味。

  感動首先源於(yu) 熱愛。55歲的保潔阿姨,身穿工作服、雙眼微閉,手指在黑白琴鍵上跳動,這幅畫麵就是對“熱愛”的生動詮釋。邢國芹的學琴經曆,沒有咬咬牙的堅持,隻有沉醉其中的享受。她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不懂樂(le) 譜,每天工作結束後就在一台長期不用的“走音”鋼琴上摸索,“今天彈得不好,明天繼續練”“彈得肯定不準,但我很開心”。

  藝術技巧也許有門檻,但人們(men) 對美好事物的熱愛是平等的。“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熱愛加上堅持,往往會(hui) 產(chan) 生不可思議的成果。於(yu) 個(ge) 人而言,這種熱愛是提升自我的動力;於(yu) 社會(hui) 而言,這種熱愛能匯聚成向上向善的文明風尚。

  感動背後也有社會(hui) 情緒的共鳴,那就是人們(men) 對更豐(feng) 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不僅(jin) 是邢國芹,身處平凡崗位的普通人,因為(wei) 熱愛而堅持學習(xi) 的故事屢屢刷屏:農(nong) 民工吳桂春在東(dong) 莞圖書(shu) 館留言,“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shu) 館了”;3年背誦1.5萬(wan) 多個(ge) 外語單詞,北京大學保安許文龍“不管在什麽(me) 崗位上,都要學習(xi) ”;8年創作100多幅粉筆畫,南京大學宿舍管理員吳立娣“拿起掃帚是生計,拾起畫筆是生活”……他們(men) 的“不務正業(ye) ”,獲得的往往是讚美和鼓勵,這是社會(hui) 情緒的正向振蕩。

  感動之餘(yu) ,保潔阿姨的琴聲也引發思考:像邢國芹一樣對藝術、對知識心懷熱愛的普通勞動者還有很多,怎麽(me) 才能為(wei) 他們(men) 創造更多的有利條件?

  繼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升級精神文化供給能力是應有之義(yi) 。目前我國所有的公共圖書(shu) 館、文化館、文化站、美術館和90%以上的博物館已免費開放,“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每年投入資金20多億(yi) 元,用來支持基層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按照“十四五”規劃綱要的部署,要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功能,廣泛開展群眾(zhong) 性文化活動。

  有了更多免費開放的場館,有了更多精準的文化惠民活動,熱愛知識和藝術的種子,才能更加蓬勃地生長起來。(智春麗(li) )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