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中國擔當
作者:趙鴻燕(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國際關(guan) 係學院/國家安全與(yu) 治理研究院教授、公共外交與(yu) 國際傳(chuan) 播中心主任)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回答了“建設一個(ge) 什麽(me) 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ge) 世界”的重大課題,是解決(jue) 全世界麵臨(lin) 的“時代之問”的中國方案。從(cong) 地理意義(yi) 看,命運共同體(ti) 是多層次的共同體(ti) ,包括亞(ya) 洲命運共同體(ti) 、中非命運共同體(ti) 、中阿命運共同體(ti) 、周邊命運共同體(ti) 等等。從(cong) 實踐意義(yi) 看,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是全方位的共同體(ti) ,涵蓋政治共同體(ti) 、安全共同體(ti) 、經濟共同體(ti) 、文化共同體(ti) 、生態共同體(ti) 等領域。
當今世界處於(yu) 百年未遇之大變局。隨著中國的國家實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由國際社會(hui) 的參與(yu) 者、融入者逐漸轉變為(wei) 國際社會(hui) 的積極貢獻者和責任擔當者。中國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wei) 引領,首倡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在世界舞台上塑造出同舟共濟、敢於(yu) 擔當的大國風範。2017年1月18日,習(xi) 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nei) 瓦總部發表了題為(wei) 《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主題演講。五年來,“時代之問”和世紀疫情結合,世界發展的不確定性加劇。中國以實際行動踐行並推廣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與(yu) 世界各國共享共榮、風雨同舟。而在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下,中國與(yu) 世界也更加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為(wei) 解決(jue) 全球性問題貢獻中國力量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各國之間相互聯係和依存加深,但世界經濟仍處在深度調整中,呈現出複雜性、脆弱性、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諸如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貿易保護主義(yi) 回潮、貧富分化日益嚴(yan) 重、地區衝(chong) 突不斷、氣候變化、生態失衡、恐怖主義(yi) 、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網絡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日益顯現,其挑戰和風險超出任何一國或國家集團獨自應對的能力。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要求各國加強雙邊和多邊合作、規範國際合作機製、完善相應治理機構,共同應對日益突出的全球性挑戰。正如習(xi) 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賀詞中指出,“世界各國風雨同舟、團結合作,才能書(shu) 寫(xie)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新篇章”。
中國作為(wei) 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發展本身就是對世界發展的巨大貢獻。同時,中國也將以自身發展帶動世界發展,為(wei) 世界提供公共產(chan) 品,在解決(jue) 全球性共同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2019年9月,中國政府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與(yu) 世界》的白皮書(shu) ,係統回顧了近70年中國對外援助的主要成就。2021年11月,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hui) 議通過了《中非合作2035年願景》,提出共同實施九項工程,是中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落地與(yu) 深化。
同時,作為(we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重要實踐平台,中國以共商共建共享為(wei) 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爭(zheng) 取把全球經濟蛋糕做大,從(cong) 而實現“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截至目前,我國已與(yu) 147個(ge) 國家、32個(ge) 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帶一路”精神被寫(xie) 入聯合國、中非合作論壇、上海合作組織、亞(ya) 歐會(hui) 議等重要國際機製成果文件。中巴經濟走廊、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匈塞鐵路、雅萬(wan) 高鐵等一大批標誌性項目穩步推進。2021年12月,“一帶一路”標誌性工程中老鐵路通車運營。老撾政府總理潘坎表示,“一帶一路”倡議作為(wei) 重要合作指引,有力促進了東(dong) 盟—中國貿易投資合作,推動《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實施以及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取得豐(feng) 碩成果。
全球抗疫中,中國積極推動國際抗疫合作,竭盡所能貢獻中國力量,以實際行動表明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真誠願望。截至2022年1月,中國向120多個(ge) 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20億(yi) 劑新冠疫苗。
為(wei) 建立新型國際關(guan) 係提供中國方案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是建立在中國對曆史潮流、世界大勢和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準確把握基礎上的。當今世界正處在新舊國際格局交替的大變革時代,國際體(ti) 係和國際秩序深刻調整,新技術革命令世界各國利益融合不斷加深,愈來愈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緊密關(guan) 係。基於(yu) 此,中國創造性地提出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yi) 、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guan) 係。各國體(ti) 量有大小、國力有強弱、發展有先後,但作為(we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一員,各國都有平等參與(yu) 地區和國際事務的權利。
2020年11月,習(xi) 近平主席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hui) 晤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金磚五國要堅持多邊主義(yi) 、團結協作、開放創新、民生優(you) 先、綠色低碳,守望相助共克疫情,攜手同心推進合作。2021年10月,習(xi) 近平主席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hui) 議,強調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不是以一種製度代替另一種製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hui) 製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曆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在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構想中,不能一個(ge) 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
國家利益問題是國際關(guan) 係研究中的核心問題。“命運共同體(ti) ”也是“利益共同體(ti) ”,所考慮的不僅(jin) 僅(jin) 隻是中國的單方受益,更謀求的是世界各國的集體(ti) 受益。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能建構不同國家之間的共同利益,同時也會(hui) 給這些利益帶來增量效應。
為(wei) 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隨著中國實力上升,中國逐步承擔更多力所能及的責任,努力為(wei) 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和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這一特定話語寫(xie) 入中國十九大報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章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並寫(xie) 入聯合國若幹決(jue) 議,在國際上產(chan) 生重大影響。
2017年,聯合國社會(hui) 發展委員會(hui) 第55屆會(hui) 議協商一致通過“非洲發展新夥(huo) 伴關(guan) 係的社會(hui) 層麵”決(jue) 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首次被寫(xie) 入聯合國決(jue) 議。聯合國安理會(hui) 通過的關(guan) 於(yu) 阿富汗問題的決(jue) 議強調,應本著合作共贏精神推進地區合作,以有效促進阿富汗及地區安全、穩定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i) 第34次會(hui) 議通過關(guan) 於(yu) “經濟、社會(hui) 、文化權利”和“糧食權”兩(liang) 個(ge) 決(jue) 議,明確表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還載入第72屆聯合國大會(hui) 負責裁軍(jun) 和國際安全事務第一委員會(hui) 會(hui) 議通過的“防止外層空間軍(jun) 備競賽的進一步切實措施”和“不首先在外層空間放置武器”兩(liang) 份安全決(jue) 議。這表明,中國外交的這一重要理念在國際社會(hui) 的影響已延伸到經濟、文化、安全等各個(ge) 領域,反映出國際社會(hui) 對這一理念更加廣泛的支持和讚同。
新時代,中國有意願也有能力更多地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作為(wei) 凝聚中國智慧的中國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話語體(ti) 係在對外傳(chuan) 播中正在贏得國際社會(hui) 越來越廣泛的讚譽與(yu) 認可,並凝聚起越來越多的和平希望與(yu) 發展力量。
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即將開幕,“一起向未來”的主題口號,顯示出中國為(wei)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不懈奮鬥的決(jue) 心。中國不能離開世界獨立謀發展,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中國的”就是“世界的”。在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對外傳(chuan) 播過程中,加強國際事務的發聲能力和全球性問題的應對能力,要主動發聲、及時回應、善於(yu) 傳(chuan) 播,也要勇於(yu) 擔當、敢於(yu) 鬥爭(zheng) 、彌消誤解。“鐵肩擔道義(yi) ,妙手著文章。”中國正在不斷展現大國應有的“大樣子”,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中國以兼容並包、有容乃大的情懷,向世界說明真實的中國,貢獻中國智慧;中國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獨特風姿,向世界提供中國方案,舒展中國情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