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追求言近旨遠 網羅人生百態

發布時間:2022-01-26 16:1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從(cong) 新年首期選刊看文學新氣象】

  追求言近旨遠 網羅人生百態

  ——從(cong) 2022年第1期《微型小說選刊》看當下小小說創作特色與(yu) 趨向

  作者:李洪華(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南昌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近年來,小小說創作日益受到各方關(guan) 注。作為(wei) 國內(nei) 較早創辦的小小說代表性期刊,《微型小說選刊》是我們(men) 勘察和了解當下小小說創作的重要窗口。30多年來,百花洲文藝出版社主辦的這本雜誌堅持正確的辦刊導向和鮮明的個(ge) 性特色,選載發表了大批優(you) 秀小小說作品。翻閱2022年第1期《微型小說選刊》可以看到,當下小小說創作在“貼近時代、貼近讀者、貼近生活”的基礎上,進一步開闊視野,守正創新,無論是在思想內(nei) 容還是藝術形式上,都出現令人欣喜的新氣象和新格局。

  講究的是小而精、微而妙

  “小小說”又稱“微型小說”,形製上的“小”且“微”是其最重要的文體(ti) 特征,有些期刊甚至將其字數規定在1500字或2000字以內(nei) 。然而,盡管小小說以“小”著稱,但絕不是“小”得無所作為(wei) 。恰恰相反,小小說講究的是小而精、微而妙,追求的是言近旨遠。這些審美追求在《微型小說選刊》的新年首期中得到鮮明體(ti) 現。

  譬如胡炎的《高飛的江湖》,當初寂寂無聞的高飛想發表作品卻“走投無路”,但經商成功後,文藝界各色人等紛至遝來,而一旦破產(chan) 淪落,則又“門可羅雀”了。作者在簡潔生動地敘述高飛“江湖”經曆的同時,燭照出人情冷暖。劉國芳的《口是心非》和戴濤的《釣》都注重用省儉(jian) 的筆墨描繪人物麵貌,折射社會(hui) 風習(xi) 。前者通過單位同事間的幾段對話,勾勒出張三口是心非的形象;後者敘寫(xie) 了一次耐人尋味的釣魚經曆,並由此反映現代職場上的不良風氣。

  從(cong) 《微型小說選刊》新年首期來看,小小說在書(shu) 寫(xie) 社會(hui) 人生、反映時代風貌方麵有了新的亮色。侯發山的《袁家樓》通過袁氏兄弟為(wei) 孤寡老人發生活補助和捐建“幸福樓”的義(yi) 舉(ju) ,弘揚了中華民族的敬老傳(chuan) 統。邢慶傑的《鋼筆》通過劉小麗(li) 爸爸買(mai) 鋼筆護佑吳小天的愛心,讚美了新時代的仁愛之風。唐波清的《父親(qin) 與(yu) 燈籠》通過一家三代對紮燈籠技藝的傳(chuan) 承,表達了對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愛。此外,《替罪羊》中沈堯孚對困窘友人的無私幫助,《還原生活場景》中段小東(dong) 對病殘女人的不離不棄,《一輪明月》中王老師對困難學生的關(guan) 心愛護,《演出》和《婚宴》中謝林山、德富對鄉(xiang) 土習(xi) 俗的熱愛執著等,充分體(ti) 現了當下的小小說創作注重弘揚真善美,為(wei) 大眾(zhong) 提供更多積極向上的精神食糧。

  遵循小小說的文體(ti) “正道”,又不斷注入新活力

  小小說“狹窄”的敘述空間,決(jue) 定了創作者在人物設計、情節安排和話語方式上要格外講究,隻能“謹小慎微”,不可“任意妄為(wei) ”,否則便會(hui) 給作品帶來無法承受的“負荷”。檢視新年首期《微型小說選刊》,所選作品在藝術表現上大多遵循小小說的文體(ti) “正道”,通常人物不多,情節簡單,構思巧妙,話語凝練。

  劉正權的《還原生活現場》主要以“還原”的倒敘方式,講述了一個(ge) 男人和兩(liang) 個(ge) 女人之間的情感故事。段小東(dong) 夜以繼日地奔忙在傷(shang) 殘的妻子吳安梅和重病的前女友邱小霞之間。吳安梅雖然知道丈夫的“外遇”,卻不明白他的“苦衷”,而邱小霞賣房給困頓的段小東(dong) 發工資,後者也毫不知情。責任和道義(yi) 既是作品的主題,也是作者巧設埋伏還原生活的根由,結尾留有餘(yu) 地的巧妙更是讓人擊節叫好。

  邢慶傑的《鋼筆》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講述了一件發生在幾十年前的往事。劉小麗(li) 的鋼筆在教室裏丟(diu) 失了,作為(wei) 老師的“我”借鑒了各種“偵(zhen) 探”手段,查出可能是吳小天偷的,但當事人都不承認,劉小麗(li) 甚至還拿出“失而複得”的鋼筆替吳小天開脫。直到多年後,事業(ye) 有成的吳小天才告訴“我”真相,原來是劉小麗(li) 的爸爸為(wei) 了保護父母離異的吳小天,私下裏又買(mai) 了一支鋼筆。整個(ge) 故事的講述中,作者采用了“煞有介事”的敘述語調,情節安排一波三折,尤其是結尾出人意料的延宕讓人感動。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創新是文藝的生命。小小說是“小說家族”中的“輕騎兵”,在博采眾(zhong) 長、開拓創新方麵有著先天的優(you) 勢,這些不難從(cong) 本期《微型小說選刊》所選作品中得到體(ti) 現。

  謝誌強的《故鄉(xiang) 古人二題》把視線投向了遙遠的古代,講述陳雍和沈堯孚兩(liang) 位狷介正義(yi) 之士的為(wei) 人處世之道。作品一開始運用了當代先鋒小說的元敘事手法,敘述者以第一人稱出現在作品中,告知讀者如何寫(xie) 和寫(xie) 什麽(me) ;其後又借鑒古代筆記體(ti) 小說的敘述方式,簡練地介紹人物、記述軼事。作者不僅(jin) 從(cong) 曆史人物掌故中為(wei) 當下小小說開辟了新的題材領域,而且還把古今小說技法融通嫁接,實現了小小說創作手法上的藝術創新。

  夏陽的《夢境》以第三人稱視角描寫(xie) 了“他”在兩(liang) 重夢境中險象環生的遭遇,呈現在讀者麵前的是幽深的山穀、豪華的別墅、粗暴的房東(dong) 、浸水的房子,以及驚魂失魄的主人公。顯然,作者把西方現代派小說的表現手法引入小小說,在藝術表現上具有鮮明的實驗探索色彩。

  此外,周東(dong) 明的《畫蟋蟀》借鑒寓言手法,以畫寫(xie) 人;袁作軍(jun) 的《炮二平五》取材民間故事,以象棋喻人生;馬貴明的《冬季到東(dong) 北來看雪》運用散文筆調和詩歌意境,書(shu) 寫(xie) 情愛朦朧之美;肖靖的《送棉襖》運用留白手法,借棉襖表達倫(lun) 理親(qin) 情和革命大愛。總之,從(cong) 本期《微型小說選刊》來看,當下小小說創作在“守正”的同時,積極汲取古今中外優(you) 秀文學經驗,不斷追求藝術創新。

  新生力量的加入正在帶來新氣象

  翻閱本期《微型小說選刊》,不由得讓人感到一股與(yu) 時俱進的生機與(yu) 朝氣攜手而來。為(wei) 了“扶持和培養(yang) 大學生微型小說寫(xie) 作隊伍”,雜誌在新年首期特別推出了《高校在線》這個(ge) 全新欄目,“麵向全國高校大學生征稿,專(zhuan) 門刊載在校大學生的原創微型小說作品”,致力於(yu) 培植小小說創作新力量。

  首次亮相《高校在線》欄目的是兩(liang) 篇原創小小說作品。沈婧懿的《下雨天出門遠行》在思想意蘊和藝術表現上都散發出清新的氣息。涉世之初的年輕主人公在一個(ge) 陰雨綿綿的下午,獨自背起行囊踏上尋找“詩和遠方”的旅程。作者一方麵把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和餘(yu) 華《十八歲出門遠行》的氣息融入小小說的有限時空,另一方麵又完全置小小說的敘事“成規”於(yu) 不顧,把詩和散文的文體(ti) 功能嫁接到小小說上,把“他”從(cong) 家到車站一段短促行程的見聞感想作為(wei) 敘述的主體(ti) 。難怪欄目主持人說,讀到這篇作品,他“會(hui) 心地笑了”,對於(yu) 向來注重“精”而“巧”的小小說而言,“詩和遠方”也絕非遙不可及。

  接下來,祁小童的《陽台上的猜想》同樣精彩。怡然對婚後的碎屑生活感到不滿,本想遷怒於(yu) 不管家務的丈夫,但從(cong) 手機短信裏意外獲悉了他為(wei) 養(yang) 家接私活的真相。從(cong) 題材內(nei) 容來看,這篇由手機引發的“陽台上的猜想”並無特別之處,不過是一對年輕夫婦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心理。然而,作者采取伏筆起始和倒敘追蹤的講述方式,製造出懸念和緊張,尤其是結尾,雖然妻子知道了丈夫獨自承擔家庭重負的不易,但仍然難以平複失衡的心理。從(cong) 小小說的文體(ti) 規範來看,如果說《下雨天出門遠行》以“破體(ti) ”創新取勝,那麽(me) 《陽台上的猜想》則以“合體(ti) ”精彩見長,新生代小小說創作不由得讓人另眼相看。

  《微型小說選刊》新年開局值得點讚的,還有扶植新人新作的同時不忘致敬名家經典。本期《經典新讀》欄目將視線投向了海外,邀請小小說作家、評論家劉海濤重讀並改寫(xie) 兩(liang) 篇美國當代小小說經典——愛倫(lun) ·坡的《夜歸人》和阿瑟·戈登的《幸福的玫瑰》。劉海濤首先對中外小小說創作狀況和文體(ti) 理論進行了梳理,接著用“立意、情節、結尾”的多模型思維解讀兩(liang) 篇經典作品,試圖“尋找它們(men) 的一種深層的創作思維和結構模型”,最後對原著進行了創造式改寫(xie) 。從(cong) 這些“激活”經典的設計和安排中,不難發現《微型小說選刊》為(wei) 促進小小說創作繁榮發展的自覺努力。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6日 14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