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多層麵多維度謀劃未來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2-02-09 17:13: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周維富(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工業(ye) 經濟研究所執行研究員)

  未來產(chan) 業(ye) 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新裝備等與(yu) 現代工業(ye) 技術深度融合為(wei) 驅動,支撐未來經濟增長的戰略性產(chan) 業(ye) 、決(jue) 定未來發展方向的先導性產(chan) 業(ye) 、影響未來發展潛力的顛覆性產(chan) 業(ye) 、提升未來競爭(zheng) 能力的前瞻性產(chan) 業(ye) ,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具有全局帶動作用和重大引領作用,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發展方向。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要“前瞻謀劃未來產(chan) 業(ye) ”,要求“組織實施未來產(chan) 業(ye) 孵化與(yu) 加速計劃,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chan) 業(ye) ”。未來一個(ge) 時期,抓緊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是我們(men) 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舉(ju) 措,需多層麵、多維度統籌謀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為(wei) 加快構建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搶占發展先機意義(yi) 重大

  未來產(chan) 業(ye) 具有技術上的前瞻性、產(chan) 業(ye) 鏈聯係上的廣泛性、產(chan) 業(ye) 賦能能力上的超前性和產(chan) 業(ye) 培育周期的長期性。搶先布局、加快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事關(guan) 我國能否有效構築經濟發展新優(you) 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新機遇,戰略意義(yi) 重大,戰略影響深遠。

  先看國內(nei) ,加快布局和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是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構築經濟發展新優(you) 勢的現實需要。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與(yu) 此同時,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強化,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斷攀升,傳(chuan) 統比較優(you) 勢持續衰減,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發展動能減緩、發展速度趨緩,其支撐經濟增長的能力也在不斷減弱。對此,一方麵要加快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推動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另一方麵要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及時補位,激發產(chan) 業(ye) 發展新動能。特別是要看到,未來產(chan) 業(ye) 不僅(jin) 自身具有巨大的增長潛能,而且具有很強的產(chan) 業(ye) 關(guan) 聯性,能夠帶動上下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有很強的發展帶動效應、擴散效應和躍遷效應。更好謀劃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不僅(jin) 將為(wei) 我國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和新的增長點,而且可以為(wei) 突破資源環境要素製約、促進創新發展、提升產(chan) 業(ye) 質量效益、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再看國際,加快布局和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是贏得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現實需要。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如火如荼,新技術、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湧現,發達國家紛紛加強在未來產(chan) 業(ye) 領域的前瞻布局。對此,我國也應抓緊行動,積極布局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yu) 儲(chu) 能等前沿科技,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搶占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製高點,贏得科技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謀劃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需合力推動

  培育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從(cong) 頂層設計、產(chan) 業(ye) 生態構建、創新要素保障、配套支持等多方麵入手,統籌謀劃,形成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的合力。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需借鑒發達國家經驗並結合我國產(chan) 業(ye) 發展的基礎和條件,以國家戰略需求為(wei) 導向,科學謀劃布局,加快研究製定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明確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點方向、重點領域、戰略任務、發展路徑和戰略舉(ju) 措,係統謀劃重點領域的重大項目布局;聚焦人工智能、量子技術、高端集成電路、現代生命科學等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研發,在科教資源優(you) 勢突出、產(chan) 業(ye) 基礎雄厚的地區,布局一批國家未來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加強前沿技術多路徑探索、交叉融合和顛覆性技術供給。

  二是構建良好產(chan) 業(ye) 生態,提供製度保障。培育和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需要良好的產(chan) 業(ye) 生態,需加快建立係統、完整、協調的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長效機製。要健全和完善知識產(chan) 權保護相關(guan) 製度,積極構建有利於(yu) “政產(chan) 學研用”融合創新、有利於(yu) 形成和保護創新生態體(ti) 係的體(ti) 製機製;推動支持實體(ti) 經濟發展的金融創新,引導產(chan) 業(ye) 資本、金融資本、社會(hui) 資本等多渠道支持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考慮設立專(zhuan) 項基金支持前沿技術的工程化、產(chan) 業(ye) 化;建設崇尚創新的創新文化,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社會(hui) 氛圍;等等。

  三是保障創新要素供給,加強對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支撐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要素不僅(jin) 僅(jin) 是傳(chuan) 統的土地、勞動等,更重要的是數據、知識、技術和高端人才等創新要素。培育和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需要吸引大量高質量創新要素集聚。下一階段,我們(men) 要在這方麵下功夫,充分發揮創新要素對產(chan) 業(ye) 發展的支撐作用,激發創新主體(ti) 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方麵,要打造良好的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環境和與(yu) 國際接軌的創新環境,實施更加開放的創新型科技人才政策,吸引和集聚一大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jun) 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另一方麵,要鼓勵企業(ye) 開展以數據采集、交易、存儲(chu) 、加工、分析、服務為(wei) 主的各類經濟活動,重點支持大數據示範應用、大數據共享開放、基礎設施統籌發展、大數據要素流通,提升大數據服務創業(ye) 創新的能力。同時,著眼於(yu) 提升“從(cong) 0到1”的自主創新能力,依托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重大科技創新平台,聚集優(you) 勢隊伍,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需求導向的基礎研究,打破產(chan) 業(ye) 發展邊界,探索融合發展模式,實現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條的拓展和延伸。

  四是打造高質量的未來技術應用場景。應用場景是未來產(chan) 業(ye) 的初始市場,打造高質量的應用場景是推動未來技術向未來產(chan) 業(ye) 轉化的關(guan) 鍵一環。需要看到,實施產(chan) 業(ye) 跨界融合示範工程,打造未來技術應用場景,加速形成若幹未來產(chan) 業(ye) ,是今後一個(ge) 時期的重要任務。對此,要加快新技術的市場化、產(chan) 業(ye) 化進程,推進新技術在具體(ti) 應用場景和行業(ye) 領域的應用和有效驗證;重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布局,推動新技術與(yu) 生產(chan) 、生活、生態、治理各領域各環節的融合,構建多維度、可持續的場景體(ti) 係;重點發展行業(ye) 級、場景級係統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鼓勵優(you) 勢企業(ye) 圍繞場景拓展行業(ye) 應用領域,孵化未來產(chan) 業(ye) ;借鑒發達國家在政府采購等方麵的經驗,增強政府采購對前沿技術轉化產(chan) 品的支持力度,為(wei) 前沿技術向未來產(chan) 業(ye) 的轉化提供早期的市場需求牽引,加快前沿技術的產(chan) 業(ye) 化應用和迭代。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