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百姓視角看北京變遷 “雙奧之城·看典”小故事折射大時代

發布時間:2022-02-14 14:3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2月13日電 (記者 杜燕)與(yu) 北京京劇院的當紅藝術家學習(xi) 京劇藝術,聽“乘風破浪的治水人”講述“河長”的日常生活,與(yu) 冬奧火炬設計者一起觀摩冬奧火炬,聽建築師們(men) 講述北京眾(zhong) 多城市地標的幕後故事……從(cong) 2月1日開始,2022北京新聞中心“雙奧之城·看典”互動展示活動以每天一場的頻次,邀請各行各業(ye) 的嘉賓走進直播間,結合自己工作、生活、學習(xi) 在北京的切身經曆,講述個(ge) 人視角下的北京故事,呈現“雙奧之城”的時代變遷與(yu) 獨特魅力。

  “雙奧之城·看典”互動展示活動是2022北京新聞中心九大展覽展示項目之一。“雙奧之城·看典”結合時代主題和社會(hui) 關(guan) 切,采取“一天一主題、一圖一故事”的網絡直播微訪談形式,讓普通百姓作為(wei) 自己生活的“新聞發言人”,講述在其視角下觀察到、感受到的北京故事。

  記者了解到,這種創新的信息發布方式不僅(jin) 為(wei) 2022北京新聞中心的中外媒體(ti) 記者了提供內(nei) 容詳實、資料豐(feng) 富、形象生動且富有生活氣息的城市信息,同時也從(cong) 側(ce) 麵反映了北京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等方麵的建設成果和發展成就,凸顯著北京這座“雙奧之城”的獨特魅力,一個(ge) 古老與(yu) 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首都北京,徐徐呈現在世界麵前。

  2月1日,是壬寅年新春佳節大年初一。“過年看戲”是老百姓迎接農(nong) 曆新年的“老規矩”,這天2022北京新聞中心“雙奧之城·看典”首場互動展示活動,主題正是“過大年看大戲”。

  京劇是中華民族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直播活動中,北京京劇院院長劉侗、老生名家杜鎮傑、梅派青衣名家張慧芳、京胡名家艾兵,為(wei) 觀眾(zhong) 講述了京劇藝術與(yu) 春節文化的關(guan) 係、京劇”走出去“的故事以及國粹傳(chuan) 承、京劇創新的實踐。在這場活動的互動環節,杜鎮傑、張慧芳不僅(jin) 現場表演了京劇選段,還開啟了一場身段表演的現場教學,引得在線網友紛紛點讚,也讓不少2022北京新聞中心的媒體(ti) 記者和誌願者駐足欣賞。

  2月4日是北京冬奧會(hui) 的開幕日。從(cong) 希臘到北京,奧林匹克火種跨越的不僅(jin) 是千山萬(wan) 水,更是從(cong) 夏奧到冬奧的悉心等待。這天的“雙奧之城·看典”活動,以“聖火飛揚”為(wei) 主題,邀請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的火炬火種燈的設計者,奧運特許商品相關(guan) 運營負責人以及奧運藏品收藏者分享各自與(yu) 奧運的緣分。

  直播中,2022北京冬奧會(hui) 火種燈、火炬的設計者李劍葉為(wei) 觀眾(zhong) 解釋了北京冬奧會(hui) 火炬“飛揚”的設計理念,可以“握手”設計細節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的象征寓意。

  地鐵是城市發展和科技水平的重要體(ti) 現。2月7日,“雙奧之城·看典”活動以“從(cong) 北京的地下路過”為(wei) 主題,邀請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總經理助理、運營數據部部長孫琦,軌道公司勘察設計總部主任工程師李亞(ya) 鐵和創下了手動駕駛安全行車104萬(wan) 公裏無事故的世界紀錄的地鐵司機廖明,與(yu) 網友暢聊北京地鐵的大發展和北京地鐵與(yu) 奧運情緣。

  7.8公裏的北京中軸線,將北京城清晰地“規製”起來。2月8日,“雙奧之城·看典”活動以“行走在中軸線上”為(wei) 主題,邀請中國文物學會(hui) 會(hui) 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單霽翔,清華大學國家遺產(chan) 中心主任、教授呂舟,北京中軸線遺產(chan) 保護中心、北京世界文化遺產(chan) 監測中心主任關(guan) 戰修,天壇公園神樂(le) 署雅樂(le) 中心副主任霍燚和講解員王誌傑等來到直播間,圍繞這條南起永定門、北至鍾鼓樓,神奇、古老、壯美的中軸線,帶領觀眾(zhong) 重新認識北京從(cong) 古老到現代的發展脈絡。

  “北京中軸線上已經有了故宮、天壇和大運河三處世界遺產(chan) ,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還要去推動中軸線去申遺?”麵對網友如此疑問,單霽翔解釋,北京中軸線是複雜、多樣的不同社會(hui) 階層文化和生活的載體(ti) ,它是中國傳(chuan) 統都城規劃觀念的不斷延續,一直影響到今天的城市,所以北京中軸線是一處“活態遺產(chan) ”。呂舟表示,北京中軸線是中國國土空間秩序的縮影,見證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格局的形成。北京中軸線申遺是要向世界講一個(ge) 古代中國和當代中國的故事,通過申報世界遺產(chan) 來促進北京老城保護,提升整體(ti) 城市管理水平,需要社會(hui) 各個(ge) 方麵的積極參與(yu) 和共同努力,希望大家參與(yu) 進來。

  用百姓視角看北京,美好故事仍在繼續。截至2月13日,2022北京新聞中心“雙奧之城·看典”已累計邀請了來自北京各行各業(ye) 的50位嘉賓做客直播間,約30個(ge) 平台同步直播,總訪問量超過5000萬(wan) 次。至2月20日,2022北京新聞中心將共計舉(ju) 辦20場“雙奧之城·看典”互動展示活動,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借小故事折射大時代,生動描繪北京發展的繁榮景象,向世界展示“雙奧之城”的迷人風采。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