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著力培養國家急需一流人才

發布時間:2022-02-15 16:5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王樹國(西安交通大學校長)

  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要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堅持黨(dang) 的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服務國家為(wei) 最高目標,心懷“國之大者”,著力培養(yang) 國家急需的一流人才。

   思想鑄魂,培養(yang) 堪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

  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事關(guan) 國家發展,事關(guan) 民族未來。2020年4月2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西安交通大學考察時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yi) ,精髓是聽黨(dang) 指揮跟黨(dang) 走,與(yu) 黨(dang) 和國家、與(yu) 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yi) 和曆史意義(yi) 。

  西安交大開設西遷精神係列特色思政課,大力推進西遷精神進教案、進課堂、進頭腦。持續深化學習(xi) 實踐,廣泛開展“走中國青年知識分子成長的正確道路”等活動,鼓勵青年師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鍛煉奉獻,西遷65年來,學校累計培養(yang) 畢業(ye) 生28萬(wan) 餘(yu) 名,其中近50%留在西部建功立業(ye) ,為(wei) 西部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大力選樹各類各級先進典型,將“聽黨(dang) 指揮跟黨(dang) 走”轉化為(wei) 師生道德準則和行為(wei) 守則,激勵和引導師生爭(zheng) 做“西遷精神新傳(chuan) 人”。

   創新引領,培養(yang) 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一流人才

  科技創新是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西安交大不斷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強化五育並舉(ju) ,持續推進創新人才培養(yang) 改革,提升青年學子自主創新能力。對標《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創辦“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養(yang) 試驗班”,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獲批首批“人工智能”本科新專(zhuan) 業(ye) ,發布全國首部《人工智能本科專(zhuan) 業(ye) 知識體(ti) 係與(yu) 課程設置》,為(wei) 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夯實人才根基。積極響應國家能源戰略布局,創辦全國首個(ge) 儲(chu) 能科學與(yu) 工程專(zhuan) 業(ye) ,整合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和電氣工程兩(liang) 個(ge) A+學科在內(nei) 的六大理工類優(you) 勢學科,依托“國家儲(chu) 能技術產(chan) 教融合創新平台”,聯合包括國家電網、華電集團、寧德時代等儲(chu) 能領域龍頭企業(ye) ,以需求為(wei) 導向,科教協同精準培養(yang) 儲(chu) 能領域“高精尖缺”人才,探索新時代人才培養(yang) 的新範式,為(wei) 國家能源發展戰略擎旗育才。

  學校堅持“四個(ge) 麵向”,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聚焦關(guan) 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guan) ,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在科技創新的實踐中培養(yang) 高水平人才,形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航天學院博士航空宇航黨(dang) 支部積極投身重大科研項目,3年來39名博士生參研國家重大課題48項、省部級課題22項,獲得國家發明專(zhuan) 利89項,國家級、省部級獎項20項,為(wei)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青春力量。

   產(chan) 教融合,培養(yang) 推動社會(hui) 進步的一流人才

  第四次工業(ye) 革命浪潮來勢洶洶,高等教育要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發揮智慧和力量,就必須突破圍牆,重塑符合第四次工業(ye) 革命挑戰的高等教育新形態。

  西安交大以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為(wei) 引擎,打造新型育人平台,探索21世紀現代大學與(yu) 社會(hui) 發展相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態和新經驗。創辦未來技術學院和現代產(chan) 業(ye) 學院,探索“教研一體(ti) 、產(chan) 教融合、學科交叉、協同育人”的培養(yang) 模式,打造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信息鏈融合和成果轉孵化平台,破解產(chan) 教融合、協同育人共性難題。

  未來技術學院以AI+、儲(chu) 能科技、智能製造、醫工學等新專(zhuan) 業(ye) 為(wei) 切口,創建跨界融合、產(chan) 教融合、科教融合、軍(jun) 民融合的育人平台,孵化若幹前沿性、革命性、顛覆性新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引領未來技術的創新領軍(jun) 人才。現代產(chan) 業(ye) 學院麵向企業(ye) “卡脖子”技術難題,聚焦大能源、大製造、大材料、大信息、大健康、大治理、大設計等領域,開創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新範式,培養(yang) 行業(ye) 急需的工程科技人才。通過組建校企合作“雙師型”師資隊伍,構建前沿性、前瞻性的項目體(ti) 係與(yu) 課程體(ti) 係,實施自主式、研討式、探究式教學模式,實行彈性學製,革新評價(jia) 體(ti) 係,不斷探索學科專(zhuan) 業(ye) 交叉融合的新機製,強化人才培養(yang) 的創新創業(ye) 能力,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

   開放共享,培養(yang) 具有國際勝任力的一流人才

  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肩負著為(wei) 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培養(yang) 國際一流人才的使命和責任。西安交大發起成立“絲(si) 綢之路大學聯盟”,目前已有來自五大洲37個(ge) 國家和地區的150餘(yu) 所高校加盟,在全球教育治理和促進民心相通方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學校加快推動“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一帶一路”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等“一帶一路”智庫建設,為(wei) 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政策製定、爭(zheng) 端解決(jue) 等提供智力支持。與(yu)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中國工程院合作,成立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絲(si) 路培訓基地及絲(si) 路國際工程學院,已開發18個(ge) 專(zhuan) 題線下培訓並建立了首個(ge) “一帶一路”在線培訓平台,涵蓋人工智能與(yu) 大數據、跨境電商、化工、醫療等領域,培養(yang) 絲(si) 路“五通”人才4萬(wan) 餘(yu) 名,其中麵授培訓82期7306人,在泰國、俄羅斯等建立培訓基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jia) 為(wei) “中國方案”。

  立足“新工科、大設計、重交叉”理念,西安交大與(yu) 意大利米蘭(lan) 理工大學共建聯合設計與(yu) 創新學院,與(yu) 澳大利亞(ya) 新南威爾士大學、英國伯明翰大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等合作組建聯合實驗室,與(yu) 美國傑克遜實驗室聯合建立精準醫學研究中心等,打造西部開放合作的前沿陣地和人才培養(yang) 高地。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15日 13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