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對港供水逾半世紀 飽含深情留書間
中新網廣州3月1日電 題:廣東(dong) 對港供水逾半世紀厚載深情留書(shu) 間
中新網記者 王堅
57年前的3月1日(1965年),東(dong) 深供水工程建成對港供水,徹底終結香港嚴(yan) 重缺水的曆史。對港供水的背後,離不開當年東(dong) 深供水工程的建設者們(men) 開山劈嶺、鑿洞架橋、修堤築壩。
近日,記錄建設東(dong) 深供水工程艱辛曆程的圖書(shu) 《供水豐(feng) 碑——口述東(dong) 深供水曆史》(下稱《東(dong) 深供水曆史》)出版。該書(shu) 通過對近50名東(dong) 深供水工程建設、管理運行守護者進行口述訪談,多角度、全景式向讀者展示東(dong) 深供水工程的建設發展曆程,為(wei) 民眾(zhong) 全麵了解對港供水打開一扇嶄新窗口。
《東(dong) 深供水曆史》記載的口述內(nei) 容包括勘測設計、施工建設、質量監督、科技攻關(guan) 、管理守護等多個(ge) 方麵。全書(shu) 共分香港水荒、心係同胞、河水倒流、三次擴建、應急供水、東(dong) 改工程和繼往開來等七大部分,約30萬(wan) 字,並配有200多張珍貴曆史圖片。
負責編撰《東(dong) 深供水曆史》的廣東(dong) 省水利廳介紹,為(wei) 了尋找口述者,他們(men) 奔粵東(dong) 、跑粵西、上粵北、南下珠三角,采訪當年參與(yu) 東(dong) 深供水工程建設的建設者和管理者,努力收集散落在民間與(yu) 這座供水豐(feng) 碑點滴相關(guan) 的記憶碎片,並把這些記憶碎片聚一起、秩序化、深加工、立起來,終成本書(shu) 。
記者了解到,被采訪者涵蓋1964年東(dong) 深供水首期工程建設者,20世紀70年代至2003年東(dong) 深供水三次擴建、改造工程的建設者,以及目前守護在對港供水第一線的工程管理者。既有當年向周恩來總理匯報東(dong) 深供水工程建設方案的匯報人、與(yu) 港英政府簽訂東(dong) 深供水工程首份供水協議的親(qin) 曆者、見證人劉兆倫(lun) ;也有香港發展局、水務署相關(guan) 人員及多位原署長,年齡跨度從(cong) 21歲到101歲。他們(men) 以不同的視角、真摯的感情、平實的語言,把東(dong) 深供水工程建設管理的光輝曆程娓娓道來。
東(dong) 深供水工程是為(wei) 解決(jue) 香港同胞飲水困難而興(xing) 建的跨流域大型調水工程。上世紀60年代,來自珠三角地區的上萬(wan) 名建設者,克服重重困難,通過人工開挖、肩挑背扛等方式,開山劈嶺、修堤築壩,用短短一年時間,建成了全長83公裏的宏大供水工程。
1965年3月1日,東(dong) 深供水工程正式對港通水,極大緩解了香港的用水困難,徹底終結香港嚴(yan) 重缺水的慘痛曆史。隨著香港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和用水需求的增加,20世紀70年代至2003年,工程又先後進行了四次大的擴建、改造,供水能力提升至建設初期的30多倍。目前,東(dong) 深供水工程滿足了當前香港約80%、深圳約50%、東(dong) 莞沿線8鎮約80%的用水需求。
廣東(dong) 省水利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自東(dong) 深供水工程建成正式對港供水至今,已安全、優(you) 質、不間斷供水260億(yi) 多立方米,成為(wei) 保障香港供水的生命線,增進了香港同胞的民生福祉,支撐了香港的繁榮穩定和社會(hui) 發展,也為(wei) 深圳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供水安全保障。(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