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今天,我們期待怎樣的國家植物園

發布時間:2022-03-02 16:4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新聞隨筆】

  作者:龍春林(中央民族大學生命與(yu) 環境科學學院教授)

  近日,國務院批複同意在北京設立國家植物園。此前,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領導人峰會(hui) 上,習(xi) 近平主席提出啟動北京、廣州等國家植物園體(ti) 係建設。國家植物園建設在如此短的時間內(nei) 吹響號角,令人歡欣鼓舞。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國家之一,也是文化多樣性的沃土,形成了舉(ju) 世矚目的生物文化多樣性。在中國已知的3.6萬(wan) 種高等植物中,有1.7萬(wan) 種為(wei) 我國所特有。悠久的曆史長河中,各民族衣食住行都依賴植物,積累了極其豐(feng) 富的與(yu) 植物相關(guan) 的傳(chuan) 統知識和文化。為(wei)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為(wei) 中國乃至世界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都作出了突出貢獻。

  啟動北京、廣州等國家植物園體(ti) 係建設,意義(yi) 重大,也任重道遠。與(yu) 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相比,植物園、種質資源庫等遷地保護設施需要更多的科研力量和科技資源投入。以“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為(wei) 例,作為(wei) 我國一個(ge) 重要遷地保護設施體(ti) 係,其從(cong) 論證到建成的全過程,都有雄厚的科技實力作為(wei) 支撐。在論證階段,筆者也曾參與(yu) 實地調研世界種質資源保存體(ti) 係最先進的美國、日本、英國一些機構的情況,發現它們(men) 在保存設施、儀(yi) 器設備、人才隊伍和管理理念等方麵都表現超前、卓越。

  世界著名的植物園如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美國密蘇裏植物園等,不僅(jin) 是植物遷地保護的重要基地,也是生物多樣性領域中開展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必不可少的“實驗室”“展示廳”“博物館”。所有公認的“好”植物園有一個(ge) 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科研力量十分雄厚。歐美一些規模較大的植物園內(nei) 往往設置若幹研究所,對植物的係統與(yu) 分類、生理和生化、遺傳(chuan) 與(yu) 進化、經濟和利用、觀賞與(yu) 園藝等方麵進行專(zhuan) 門研究。可以說,一個(ge) 植物園如果沒有雄厚的研究力量和先進的科研設施,便難以實現植物園的遷地保護目標,也就很難成為(wei) 優(you) 秀的植物園。

  在我國,無論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都市,還是雲(yun) 南西雙版納猛侖(lun) 鎮、江西廬山含鄱口等小地方,當地的植物園不僅(jin) 作為(wei) 科普教育、園藝展示的場所,而且是學生們(men) 研學的露天實驗室。

  國際上一般認為(wei) 植物園主要包括園藝展示、科學普及、科學研究、物種保護四個(ge) 方麵的功能,不同植物園因定位不同而存在功能方麵的差異。在我國建設國家植物園體(ti) 係,還擁有世界各國無法比擬的優(you) 勢,這就是我國擁有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

  我國是一個(ge) 文明古國,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未曾中斷的文明,其中“神農(nong) 嚐百草”“製耒耜種五穀”等成為(wei) 以植物文化為(wei) 主線的中華文明的生動寫(xie) 照。我國各民族很早就認知中華大地上的野生植物,如將狗尾巴草馴化為(wei) 穀子養(yang) 育了我們(men) 的祖先,把茶葉發展為(wei) 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飲料植物,利用草藥醫治百病,發明藥膳強健身體(ti) ,梅蘭(lan) 竹菊、折柳送別展示人文情懷等,折射出燦爛植物文化中飲食文化、醫藥文化、審美文化等豐(feng) 富內(nei) 涵。

  中國的民族植物學工作者和生態文化學者,對我國56個(ge) 民族認知、保護、利用植物的傳(chuan) 統知識與(yu) 文化進行記錄、研究和傳(chuan) 播,為(wei) 展示、保護並傳(chuan) 承我國輝煌絢爛的植物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植物文化在國家植物園體(ti) 係建設中將得以充分體(ti) 現,向國內(nei) 外展示植物的方方麵麵。借此平台講好中國故事,必將有助於(yu) 彰顯植物文化風範、增強文化自信。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2日 10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