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王海鴒:用家文化塑造平民史詩

發布時間:2022-03-02 16:4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走近文藝家】

  作者:許瑩(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yu) 傳(chuan) 媒學院博士生)

  她編劇的電視劇《人世間》,給觀眾(zhong) 帶來了久違的溫暖與(yu) 感動。不同於(yu) 原著小說的嚴(yan) 肅與(yu) 沉重,她將電視劇的底色調亮了,帶給人力量與(yu) 希望。家庭與(yu) 情感是她作品不變的主題,除了《人世間》,她的作品還有《大校的女兒(er) 》《牽手》《中國式離婚》《新結婚時代》等。

  3月1日,年度大劇《人世間》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收官。這部改編自梁曉聲“茅盾文學獎”獲獎同名小說的作品給觀眾(zhong) 帶來了久違的溫暖與(yu) 感動。不少平時隻是父輩生活旁觀者的年輕人,陪著父母一起追劇,跟父母一起流淚、一起歡笑,劇裏劇外“合家歡”的氛圍實現了一次互相成就與(yu) 雙向發酵。

  沒有激烈的矛盾衝(chong) 突,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也沒有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英雄人物,更沒有流量明星,有的隻是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人世間》為(wei) 何能打動人?近日,作為(wei) 編劇之一的王海鴒,向筆者道出了創作背後的故事。

  1952年出生的王海鴒,跟劇中主角周秉昆是同齡人,作品中的年代她都親(qin) 曆過。過去,王海鴒一直在思考,曆史上中華民族經曆了太多苦難和欺辱,但從(cong) 來沒有被壓垮過,是什麽(me) 讓其在磨難中不斷奮起前進?讀畢原著小說,王海鴒找到了答案。從(cong) 小說中,她不僅(jin) 看到近50年來中國老百姓生活的“苦”與(yu) “難”,也從(cong) 中看到了家庭給個(ge) 人帶來的希望與(yu) 力量——是家讓每個(ge) 生命不再孤立而同其他生命發生情感關(guan) 聯,是家讓嚐遍人間疾苦的光字片居民依然努力前行,也是家讓中華民族有了強勁的凝聚力屹立五千年不倒。於(yu) 是,創作劇本時,王海鴒和主創團隊決(jue) 定,以家庭為(wei) 核心編織人物關(guan) 係、構建故事情節。

  電視劇《人世間》中關(guan) 於(yu) 的“家”的敘事層次分明。王海鴒試圖通過周家三個(ge) 孩子對待家庭的不同態度,闡釋自己對於(yu)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wan) 家”的深刻理解:“大哥周秉義(yi) 能力大,他沒有孩子,承擔著對‘大家’的規劃。即便如此,我仍讓這一人物在不違反組織紀律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幫助弟弟秉昆。二姐周蓉起初是任性的,由於(yu) 種種原因,她幾乎缺失了孩子馮(feng) 玥成長的關(guan) 鍵時期,劇中這一人物也得到了教訓,在認識到家庭的重要作用後對女兒(er) 萬(wan) 般嗬護、盡力彌補。‘老疙瘩’周秉昆能力雖小,不足以顧‘大家’,但他卻努力把自己小家的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牽手》《中國式離婚》《新結婚時代》《大校的女兒(er) 》……打開王海鴒的作品清單,家庭始終是不變的主題,可家有“小家”和“大家”之分。在王海鴒看來,“小家”和“大家”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社會(hui) 既需要秉義(yi) 這樣的人做頂層布局規劃,也需要秉昆這樣的人上孝父母下教子女,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er) 往一處使,生活才能越來越有奔頭。

  王海鴒坦言,改編《人世間》對她而言是一次不小的挑戰,劇本寫(xie) 了兩(liang) 三年,前前後後改過幾稿完全記不清了,一直到拍攝期間,劇本還在修改。電視劇播出後,不少觀眾(zhong) 翻看原著,發現小說和劇集還是有所不同。“原著的底色是鋼鐵色的、青灰色的,雖然讓人感受到主角的堅韌和頑強,但整個(ge) 氛圍卻是沉重的。而我希望將電視劇的底色調亮,希望劇集是溫暖的、明亮的,給人力量和希望。”為(wei) 此,她特意在原著基礎上對周秉昆這一角色進行了二次創作,讓沒考上大學的“老疙瘩”也能憑借自己的勤奮與(yu) 努力,拿到編製、當上處長,過上踏實幸福的生活。

  電視劇中有句台詞,有母親(qin) 的地方就有家,母親(qin) 沒了,家也就沒了。作品中多個(ge) 生動感人的母親(qin) 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周秉昆的母親(qin) 李素華、郝冬梅的母親(qin) 金月姬、周楠與(yu) 周聰的母親(qin) 鄭娟等,她們(men) 不僅(jin) 是家庭成員的精神避風港,也是家人們(men) 的心理穩壓器。如今,隨著社會(hui) 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當下的女性以隻顧工作不顧家庭為(wei) 榮,王海鴒對這一觀念並不認同。在她看來,家庭不是女性事業(ye) 的絆腳石,它能為(wei) 女性實現個(ge) 人價(jia) 值提供精神動能。

  “女性在和諧家庭的創建中有著重要作用。一個(ge) 家庭有沒有吸引力、溫暖與(yu) 否,關(guan) 鍵在母親(qin) 。”對“母親(qin) ”家庭角色的深刻認識,緣於(yu) 王海鴒的生活經曆。從(cong) 小生活在大家庭裏的她姊妹六個(ge) ,她也有一位像李素華那樣為(wei) 家庭和子女操勞一生的母親(qin) 。“臨(lin) 近過年,母親(qin) 會(hui) 買(mai) 來布料給我們(men) 做新衣服。大年三十晚上,我們(men) 把新棉衣蓋在各自的被子上。第二天一早,高高興(xing) 興(xing) 穿新衣,母親(qin) 為(wei) 我們(men) 擦胭脂、紮辮子,還給我們(men) 每個(ge) 人的額頭點上紅點。母親(qin) 還會(hui) 找來六個(ge) 鞋盒,盤腿坐在床上給我們(men) 分零食,蘋果、瓜子、花生、糖,一把一把抓,一把一把分。我們(men) 六個(ge) 姊妹抱著分得的零食東(dong) 躲西藏,像是在保護自己的勝利果實。現在想想,母親(qin) 一定很享受那個(ge) 時刻,也一定會(hui) 樂(le) 在其中……”關(guan) 於(yu) 母親(qin) 和兒(er) 時家庭生活的溫暖記憶,王海鴒至今記憶猶新,這給了她創作的靈感。劇集中頻繁出現過年家庭聚會(hui) 的場麵,正是那看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常見得不能再常見的場麵,一次次攫住觀眾(zhong) 的心。

  家是真實的來路,也是溫暖的歸途。一個(ge) 年過完,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熟人社會(hui) ”,一頭紮進城市的“陌生人社會(hui) ”,什麽(me) 才是他們(men) 行走在人世間的底氣?王海鴒通過《人世間》給出了答案。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2日 13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