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讀它就是讀人生世相——《訥河往事》讀後

發布時間:2022-03-03 10:3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書(shu) 話】

  作者:麥家

  一個(ge) 好故事,需要一個(ge) 會(hui) 講好故事的人。和我的書(shu) ——幾乎每個(ge) 故事都產(chan) 自大腦——不同,黃蓉《訥河往事》這本書(shu) 裏的每個(ge) 故事和故事中的每個(ge) 人,都來自生活,都有原型——1979年,北高峰上發現一具女屍,現場物證隻有一個(ge) 茶杯,一塊手帕,和一張上海鍾廠的生產(chan) 報表紙……當年槍斃的時候,賈汶戈挨了42槍,因為(wei) 挖出了42具屍體(ti) ,是為(wei) 那些受害者報仇……20多年過去了,當年轟動街巷的新聞早已從(cong) 城市的集體(ti) 記憶中消失,但對於(yu) 我來說,這則新聞是我心尖上永遠翻滾的疼痛……故事一直這樣流傳(chuan) 著,這是一個(ge) 適合拍好萊塢恐怖片的題材,情節殘忍到編劇根本編不出來——盡管我有17年的軍(jun) 旅生活,盡管我有豐(feng) 富的內(nei) 心生活,盡管這些人和事早已被時間鎮壓,但我依然讀得如履薄冰,處子一般小心翼翼,時而心驚肉跳,時而心潮澎湃。所有核心都錯綜複雜,這些文字帶我進入到生活的雜色地帶。以前我憑想象接近它們(men) ,並自鳴得意:強勁的想象產(chan) 生事實(蒙田語)。事實是:在強悍的現實麵前,想象算什麽(me) !這本書(shu) 又一次打擊,也是錘煉了我,讓我變得更緊實,更貼緊生活,更敬佩一種人:中國警察。

  在手機屏幕藍色空靈的光照下,連綿起伏的感受紛至遝來。每一篇都不同尋常,《漫長的告別》,警犬“雨季”“雨晃”的離別令人肝腸寸斷;《我生命的創口,長出了翅膀》,緝毒女警沈悅“一半是陽光,一半是陰影”的人生,令人不禁感慨:沒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爸爸……》,我啟用省略號不是為(wei) 了省略,而是它更像女兒(er) 的眼淚——不用說,這是一個(ge) 催人淚下的故事,輕易擊垮了我的眼腺。到了《訥河往事》,不論是體(ti) 量還是能量,都兀地拔高,原子裂變似的,轟隆隆,轟隆隆,一浪趕一浪,一輪番一輪,不可思議的案情,不可思議地引爆,不可思議地翻轉,不可思議地衍生,不可思議地揭示世象,不可思議地撞擊人性……天色暗下來,亮起來;又暗下來,又亮起來,極目之處浮沉著一線天際。這是一次停不下來、五味雜陳的閱讀,像經曆著壯闊漫長的人生。

  據說,這個(ge) 故事在網上被超一億(yi) 人閱讀過,我寫(xie) 下這篇什,目的是想讓更多的人來閱讀。我深信,當你讀了它就不會(hui) 誤解我,因為(wei) 它確實值得我們(men) 讀。這幾乎是一個(ge) 由天地合謀出來的故事,一招一式,起承轉合,公式一樣精準、牢固;讀它就是讀人生世相,讀靈與(yu) 肉,讀罪與(yu) 罰,讀救贖,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惡、之重、之苦。這不僅(jin) 僅(jin) 是故事本身的實力,更是作者的魔法。此時此刻,《訥河往事》的作者黃蓉施展出了高超的魔法,成了這故事最忠誠和稱職的仆人,也是主人;她參與(yu) 造化了這個(ge) 故事,她獻出了愛,獻出了同情,獻出了憐憫,獻出了正義(yi) ,獻出了對中國警察的無上崇敬,書(shu) 寫(xie) 了他們(men) 不事張揚的奉獻精神以及埋藏在日常工作中的英雄主義(yi) 情懷。並獲得了這一切,包括我的敬佩和獻出。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3日 11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