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紅出圈的粵劇名家曾小敏:“南國紅豆”正青春
(兩(liang) 會(hui) 人物)跨界紅出圈的粵劇名家曾小敏:“南國紅豆”正青春
中新社廣州3月3日電 題:跨界紅出圈的粵劇名家曾小敏:“南國紅豆”正青春
中新社記者 程景偉(wei)
“我是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繁榮發展的參與(yu) 者和見證者。”在2022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即將召開之際,全國人大代表、廣東(dong) 粵劇院院長曾小敏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時稱,無論在戲裏還是戲外,她都要盡職盡責扮演好粵劇舞台角色和社會(hui) 角色,緊跟時代步伐,努力做到守正創新。
曾小敏出生於(yu) 廣東(dong) 佛山。12歲那年,誤打誤撞踏入粵劇行當,自此便開啟了她的粵劇生涯。現如今曾小敏已是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表演獎、上海白玉蘭(lan) 主角獎等眾(zhong) 多榮譽集於(yu) 一身的粵劇表演藝術家,成為(wei) 廣東(dong) 粵劇院創院60多年來首任女院長。
中國首部全景聲粵劇電影《白蛇傳(chuan) ·情》、電影推廣曲《待你歸來》、在B站推出改編遊戲《原神》插曲上線……近來,曾小敏一係列惹人注目的新探索,讓戲曲外的人們(men) 開始更多地了解她,了解傳(chuan) 統的粵劇。
“跨界融合”出圈粵劇電影
粵劇是嶺南文化瑰寶,被譽為(wei) “南國紅豆”,流行於(yu) 廣東(dong) 、廣西的粵語地區和香港、澳門及東(dong) 南亞(ya) 和歐美等華僑(qiao) 聚居地,影響遍及粵語華人地區。2009年,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
近年來,曾小敏全力推動粵劇以“跨界融合”之勢出圈。過去,中國戲曲電影往往票房慘淡。去年,由曾小敏扮演主角白素貞的粵劇電影《白蛇傳(chuan) ·情》卻突出重圍,上映40天票房超2000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刷新了中國戲曲電影票房紀錄。
更難能可貴的是,統計數據顯示,該影片觀影群體(ti) 以年輕人群體(ti) 為(wei) 主,24歲至29歲的占比三成多,35歲以下的占比更是近九成。
帶領粵劇“北上破冰”
在曾小敏持續數年的推動下,中國首個(ge) “粵劇社會(hui) 藝術水平考級機構”在廣東(dong) 粵劇院落地運行;《我是曾小敏》粵劇藝術全國巡演先後走進上海、武漢、鄭州等多地,帶領粵劇“北上破冰”;在廣東(dong) 衛視2022虎年春晚,曾小敏與(yu) 香港歌手張衛健跨界合作,演繹經典粵劇唱段《分飛燕》和影視歌曲《鐵血丹心》,融合了粵劇和交響樂(le) ,呈現效果令人驚喜。
正是這些戲裏戲外的大膽探路之舉(ju) ,讓粵劇不斷適應當下,擁抱年輕人,以“正青春”的姿態出現在了大眾(zhong) 麵前。
“《白蛇傳(chuan) ·情》的破圈嚐試,《我是曾小敏》粵劇藝術全國巡演的初步實踐,還有近年來的粵劇跨界融合實踐等等,既是我個(ge) 人在這方麵的努力,更是粵劇凝聚力和輻射力潛能釋放的另一個(ge) 體(ti) 現。”曾小敏表示,粵劇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具備時代競爭(zheng) 力、時尚感染力,與(yu) 當下表達方式的融合會(hui) 產(chan) 生無數可能。
聚焦新作品創作
在粵劇文化傳(chuan) 播方麵,亦不乏創新之舉(ju) 。受疫情的影響,為(wei) 滿足觀眾(zhong) 看戲的需求,廣東(dong) 粵劇院策劃推出“線上春班”等係列線上活動,在全國戲曲界引發了示範效應;與(yu) 各大直播平台聯手合作,推出“周末睇大戲”“粵韻ONLINE”等係列線上直播演出。
“過去幾年的探索和實踐中,我們(men) 大膽創新,在擺脫粵劇發展困境方麵取得了突破。”曾小敏表示,現在麵臨(lin) 的是粵劇再創新、再發展和再繼承的全麵思考。她認為(wei) ,一方麵要進一步充分學習(xi) 、理解和保護粵劇的傳(chuan) 統精髓,另一方麵要延續過去幾年粵劇“出圈”的成功經驗,繼續讓粵劇得到年輕人的喜愛。
“新的現實主義(yi) 題材作品正在醞釀,大家可以期待《白蛇傳(chuan) ·情》之外的新作品,如粵劇電影《譙國夫人》、青春版《倩女幽魂》等。”談及接下來的工作計劃,曾小敏強調要聚焦新作品創作,並深化與(yu) 珠影集團的合作。
據悉,2022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曾小敏將提出有關(guan) 構建戲曲文化教育體(ti) 係、規劃建設戲曲教育基地的建議,為(wei)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言獻策。“我過往所提出的倡導社會(hui) 各界資源對戲曲藝術的創作、傳(chuan) 播、教育以及與(yu) 社會(hui) 生活的充分融合,形成社會(hui) 資源的集體(ti) 合力,也是我所提倡的建議方向。”她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