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劇悄然興起:短視頻競品還是影視新風口?
作者:黃啟哲
近日打開視頻網站,觀眾(zhong) 會(hui) 發現一些網劇特殊品類——微短劇。就在這周,騰訊視頻全網獨播微短劇《我的兄弟不可能這麽(me) 萌》,以主角靈魂附體(ti) 寵物陪伴兄弟的奇妙設定,展開一係列有趣故事。翻看這些微短劇,每集僅(jin) 有5分鍾,體(ti) 量大概在20集上下。算下來,看完一整部劇的時間與(yu) 看兩(liang) 到三集電視劇或是一部電影相當,一口氣追完毫不費力。更有彈幕打趣:“如果再開個(ge) 倍速播放,一眨眼一集就沒了。”抖音、快手兩(liang) 大短視頻平台則幹脆推出“付費短劇”,比如抖音《超級保安》第二季最後五集付費價(jia) 格約為(wei) 1.4元每集。
2020年8月,國家廣電總局在重點網絡影視劇備案後台增加“網絡微短劇”類目,被業(ye) 界視為(wei) 微短劇正式納入監管、步入創製正軌的一個(ge) 標誌。經過一年多發展,越來越多專(zhuan) 業(ye) 團隊入局,使得這一影視品類逐漸從(cong) 過去的零星自發創作,變成了規模產(chan) 業(ye) 。據快手短劇行業(ye) 大會(hui) 公布的數據,2021年1至10月,快手短劇總播放量超過7700億(yi) 。而另一邊長視頻平台也著手布局,騰訊於(yu) 去年末推出“十分劇場”,目前已有超過十部作品上線。其中《大媽的世界》收獲8.1分超高評分。
微短劇之於(yu) 短視頻平台,似乎成為(wei) 被看好的新變現渠道;而之於(yu) 長視頻平台,則像是與(yu) 前者爭(zheng) 奪市場、走精品化路線的“競品”。然而,相比於(yu) 創製更成熟的長劇集,微短劇還存在大眾(zhong) 知曉度不高、質量良莠不齊等問題。拿《大媽的世界》來說,作為(wei) “十分劇場”的重磅首推位作品,其播放量為(wei) 4600多萬(wan) ,比起騰訊視頻前陣子的熱播劇《開端》20億(yi) 播放量,“大媽們(men) ”的熱度不到其四十分之一。那麽(me) 微短劇能否真正成為(wei) 影視新風口?同濟大學電影研究所所長、教授楊曉林認為(wei) ,在平台扶持、專(zhuan) 業(ye) 製作團隊參與(yu) 的趨勢下,未來短劇品質也會(hui) 有大幅提升。
老調新彈,視頻網站不遺餘(yu) 力鼓勵微短劇創作
其實,微短劇並非新鮮產(chan) 物。早在2013年,萬(wan) 合天宜就出品了《萬(wan) 萬(wan) 沒想到》《報告老板》兩(liang) 部劇集,以年輕人特有的無厘頭搞笑劇情吸引一眾(zhong) 擁躉成為(wei) 延續多年爆款。其五到十分鍾不等的劇集長度,當時被冠之以“迷你劇”的名號。而再往前看,有2003年走紅網絡的《小破孩》等動畫短片。在動漫更為(wei) 成熟的日本市場,這更是一個(ge) 固定品類——這些三到六分鍾一集的作品,被形象地稱之為(wei) “泡麵番”,即泡個(ge) 方便麵的時間就能看完一集。在楊曉林看來,這些都可視為(wei) 微短劇的“前史”。
盡管常有熱門作品被討論一時,但微短劇始終沒能成長為(wei) 與(yu) 長劇集相抗衡的力量。20年後,微短劇正迎來新一輪發展。2020年,廣電總局重點網絡影視劇備案後台在既有的網絡劇、網絡電影、網絡動畫片三大類之外,新增了“網絡微短劇”類目。這意味著,微短劇再不是零星試水,而是真正成為(wei) 不可忽視的內(nei) 容新品類。
與(yu) 此同時,各大平台都通過開設品牌劇場、創作激勵等方式,不遺餘(yu) 力爭(zheng) 搶這一新高地。今年1月,快手宣布“短劇寒假檔”上線,密集推出一批短劇。這其中,有漫畫改編的短劇《萬(wan) 渣朝凰》,也有凸顯父母溫情的短劇《逆光》,以及聚焦家庭生活的《單親(qin) 媽媽再婚記》等,播放量均已破億(yi) 。抖音推出“抖音短劇新番計劃”,吸引創作者為(wei) 平台創作獨播短劇。根據相關(guan) 披露,抖音還會(hui) 將短劇作為(wei) 單獨的一級入口,放置在抖音App的首頁內(nei) ,增加其曝光度。騰訊的“十分劇場”在賀歲檔密集推出一批作品後,計劃將在全年分季按喜劇季、國風季、互動季、懸疑季等主題上線,呈現短劇多元類型。
品質參差不齊,填補“碎片時間”之外還應有更多承載
在楊曉林看來,時隔多年,各大平台競相布局微短劇是一個(ge) “水到渠成”的事,其契合了當下手機觀看的大趨勢。《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產(chan) 業(ye) 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短視頻用戶使用時長首次超過長視頻。這意味著,短視頻已經成為(wei) 視聽消費主流。比起動輒幾十集的網絡劇,三五分鍾的追劇體(ti) 驗更為(wei) 輕鬆。另一方麵,也是當下網絡劇劇情注水、內(nei) 容乏味,倒逼用戶尋求更緊湊的內(nei) 容敘事。疫情衝(chong) 擊下,百萬(wan) 元投資即可完成的微短劇商業(ye) 風險更小,加之平台的劇場運作,自然成為(wei) 可行的轉型探索方向。
不過,從(cong) 影視製作方角度看,雖然明知短視頻風頭正盛,但很難從(cong) 中短視頻創作激勵、播放量分賬、抑或是直播帶貨等變現方式中,獲得與(yu) 長劇集相當的收益,所以一些大型影視公司入局意願不高。因此,盡管平台布局微短劇的步伐加快,但目前推出的作品尚未形成氣候。作為(wei) “一元一集”的《超級保安》,其價(jia) 格從(cong) 觀看時長看遠高於(yu) 長劇集。可演員表演、特效製作,都與(yu) 傳(chuan) 統長劇有較大差距,難免讓付費用戶感到失望。另外,豎屏微短劇沒能完全擺脫網紅製作公司誇張套路化的短視頻創作風格。而號稱走“精品化”路線的“十分劇場”也有粗糙的呈現。比如《第四審訊室》五集講一個(ge) 刑偵(zhen) 故事的做法,更像是把三十分鍾一集的體(ti) 量粗暴剪成了五集微短劇播出。而《妻子的反攻》則幹脆被網友嘲諷為(wei) 數年前熱劇《回家的誘惑》的“倍速版”。丈夫出軌閨蜜,妻子為(wei) 複仇,重回丈夫身邊的劇情哪怕節奏快、有爽點,但觀眾(zhong) 還是紛紛給出差評。
在這其中,《大媽的世界》一枝獨秀。無論是聚焦中老年群體(ti) 的題材選擇,還是每集一個(ge) 呼應社會(hui) 熱點話題的輕鬆展開,都帶給觀眾(zhong) 眼前一亮的欣喜。“大媽們(men) ”贏得口碑,道出創作真理——短劇不是長劇壓縮,更不隻是填補泡麵的碎片時間。好的微短劇無須一分鍾八個(ge) 轉折,有限的台詞、場景與(yu) 輕巧故事,依舊可以凸顯人文關(guan) 懷,而這才是微短劇未來發展壯大的關(guan) 鍵。(黃啟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