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中國草”(報告文學)
【中國故事·時代楷模】
作者:鍾兆雲(yun) (福建省作協副主席)
“憶春草,處處多情洛陽道。”把唐代劉禹錫詩中的“春草”改為(wei) 菌草,“洛陽”改為(wei) 中國,或許能契合巴布亞(ya) 新幾內(nei) 亞(ya) 獨立國總理詹姆斯·馬拉佩應邀出席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期間,與(yu) 中國簽署《援巴布亞(ya) 新幾內(nei) 亞(ya) 第二期菌草和旱稻技術援助項目立項換文》之後的心境。
不獨巴新。在世界不少地方,菌草已蔚為(wei) 大觀。2021年11月30日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hui) 議通過《中非合作論壇——達喀爾行動計劃(2022-2024)》,鄭重提到中非雙方將“開展菌草、雜交水稻、雜交穀子等技術開發和利用合作”……
2021年,是菌草的春天,是菌草援外事業(ye) 發展的重要裏程碑。為(wei) 了這一天的到來,林占熺一路在奔跑,從(cong) 春跑過夏,從(cong) 秋跑過冬,從(cong) 風華正茂跑到桑榆暮年,從(cong) 深山跑向海濱、戈壁、雪域高原,跑向國際,遠遠地跑在時間的前麵。
菌草五洲四海飛跑,他千萬(wan) 裏追隨,從(cong) 中國出發,披星戴月,種向天涯海角
2021年央視開年大戲《山海情》,像是為(wei) 劇中“比農(nong) 民還能吃苦”的菌草專(zhuan) 家淩一農(nong) 教授原型林占熺的一連串喜事熱身。
除夕之夜,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福建農(nong) 林大學菌草研究所所長、“菌草之父”林占熺現身央視春晚,作為(wei) “時代楷模”代表人物,向海內(nei) 外中華兒(er) 女拜年,道出新年願望:在黃河兩(liang) 岸建起千裏菌草生態安全屏障,向母親(qin) 河獻禮、向建黨(dang) 百年獻禮。
2月25日,林占熺剛在人民大會(hui) 堂接下沉甸甸的“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ge) 人”獎牌,便奔赴菌草基地,一路提醒擔任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的女兒(er) 林冬梅博士:“黃河流域的菌草技術團隊進入作戰狀態了吧,每多爭(zheng) 取一天時間,一畝(mu) 地就能增收至少五六十公斤菌草。”
從(cong) 國外回來與(yu) 父親(qin) 並肩戰鬥18年的女兒(er) ,忙裏偷閑在微信朋友圈為(wei) 父親(qin) “剪影”:“佩服林老師,出最多的差,加最多的班。我們(men) 這些中年人都累得坐下了,他還站著,難怪會(hui) 被我家老太太稱為(wei) ‘比鋼鐵還堅硬的特殊材料製成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他的精神能級太強大了。”
3月4日,由聯合國經社部主辦的菌草技術培訓會(hui) 議,在福州和紐約、坦桑尼亞(ya) 、盧旺達四地連線。林占熺穿梭其中,讓中國的聲音,連著菌草生長時撲哧撲哧的呼吸,灌滿世界的耳朵。
3月27日,一天三地,在北京遇沙塵暴,到寧夏、內(nei) 蒙古後,沙塵也如影隨形。他道聲“時不我待,得治”,第二天便躬身在沿黃河幾字彎的一線前沿“作戰”——種草。
“林老師,你慢些走哎慢些走……”在這個(ge) 團隊裏,女兒(er) 最能開玩笑、調節氣氛,隻是這個(ge) 年將八旬的林老師,20年前援助巴新時有驚無險撿回一命後,便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的倒計時,催促自己隻爭(zheng) 朝夕。
何況,此時也不容他偷閑,聯合國線上菌草技術非洲區域會(hui) 議已近在眼前。非洲23個(ge) 國家100多人參會(hui) ,屆時南蘇丹、南非、坦桑、盧旺達、剛果(金)、萊索托、尼日爾等國代表將分享發展菌草產(chan) 業(ye) 的經驗。
3月29日早餐時,林冬梅向父親(qin) 談及四年前的今天,他們(men) 與(yu) 盧旺達總統會(hui) 麵情景,林占熺笑道:“這個(ge) 日子我還真忘了,倒記得1988年,也是3月,我們(men) 的‘以草代木’發展食用菌,正式被省政府列為(wei) ‘福建省科技興(xing) 農(nong) 項目’。”
林占熺1986年創下“菌草學”、發明前途未卜的菌草栽培技術後,隻能拉親(qin) 人試驗。1994年,研究生畢業(ye) 的六弟占華在實驗室因鍋爐爆炸獻身,他擦幹眼淚,又把在小學當老師的五弟占森和兩(liang) 個(ge) 侄兒(er) 帶上陣。從(cong) 小學到大學,林冬梅都覺得父親(qin) 太累太難。她回國助力時所見,比預想還要困難:菌草科學實驗室連員工的基本工資都發不出,名列“全國十大扶貧狀元”的父親(qin) 為(wei) 了技術研發和扶貧推廣已是負債(zhai) 累累。
1992年4月,林占熺發明的利用菌草栽培食用菌技術在國際上獲金獎後,原本可以把專(zhuan) 利高價(jia) 賣出,或者為(wei) 自己創造經濟效益。他卻選擇了科技扶貧、共同富裕之路,並把福建省委老書(shu) 記、時任中國扶貧基金會(hui) 會(hui) 長項南題贈的“發展菌草業(ye) ,造福全人類”刻上石頭,刻入心裏。他常對團隊說:“我們(men) 的工作就是補短板,把技術應用到貧困地區是補社會(hui) 的短板,把技術應用到生態惡劣的地方是補生態的短板。要擋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
女兒(er) 的回國加盟,讓林占熺如虎添翼,帶著團隊走上了以菌草技術產(chan) 業(ye) 化應用為(wei) 技術研發“造血”之路,繼而通過國家援助項目,最終在非洲大陸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2012年,生態文明建設被鄭重寫(xie) 入中共十八大報告,菌草團隊歡呼雀躍,想想林占熺早在1983年,就開始為(wei) 解決(jue) “以木養(yang) 菌”帶來的水土流失問題而研究菌草技術,何其具有前瞻性!
2017年五六月間,林占熺20天內(nei) 兩(liang) 次受邀趕赴聯合國總部演講,代表中國提交全球“消除饑餓”的“中國方案”。菌草技術被列為(wei) “中國——聯合國和平與(yu) 發展基金重點項目”,他和中國菌草團隊肩負新使命:讓菌草項目成為(wei) 中國與(yu) 各國共建“一帶一路”中為(wei) 國際社會(hui) 提供的一個(ge) “公共產(chan) 品”。2019年,菌草技術又被列入“中國——太平洋島國農(nong) 業(ye) 部長會(hui) 議楠迪宣言”,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從(cong) 中國引進。
菌草五洲四海飛跑,他千萬(wan) 裏追隨,從(cong) 中國出發,披星戴月,種向天涯海角。
林占熺帶著黃河邊的歡聲笑語回到福州,被司機背上了樓。第二天,他腳纏繃帶,又準時出現在新聞直播現場,“我沒那麽(me) 嬌貴,就是一根草嘛”
“2021年5月24日,林輝、蔡楊星抵達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實施中國援助中非菌草技術項目。”林冬梅微信裏記事,也記著父親(qin) 對隊員的評價(jia) :“疫情期間的逆行”。
他們(men) 對5月有一份特殊的記憶:2000年5月,經時任福建省省長習(xi) 近平牽線搭橋,菌草技術被正式引進巴布亞(ya) 新幾內(nei) 亞(ya) 。林占熺帶著巨大的信任和囑托奔走世界,也是科學報國的應有之義(yi) 。
6月8日,林占熺參加中外記者會(hui) ,連日勞累,不慎崴腳、骨折,坐著輪椅出現在演播廳,手拿一張圖告訴世界:“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菌草技術已經拓展,菌草菌物肥料、菌草生物質能源、菌草生物質材料等領域,尤其是菌草用於(yu) 生態治理方麵取得一係列突破……”
會(hui) 後,這位科技明星堅持趕往中國四大沙塵暴發源地之一內(nei) 蒙古阿拉善盟烏(wu) 蘭(lan) 布和的菌草防風治沙基地:“緊趕慢趕這麽(me) 多年,要在黃河泛濫區築起千裏生態安全屏障,建黨(dang) 百年前不趕去看個(ge) 究竟,哪能安心?”早在2013年,他就“劍指”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這裏年平均降雨量僅(jin) 102.9毫米,蒸發量卻達2258.8毫米,沙層厚度在2米以上,常年風力6~7級,風沙過境,遮天蔽日。
與(yu) 黃河、與(yu) 沙漠的決(jue) 鬥,是林占熺這輩子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有一次,眼看千辛萬(wan) 苦種下的菌草都綠油油一片了,卻在一場八級大風中,不是被打爛,就是草入泥河。狂風呼嘯中,幾位隊員哭得像孩子:林老師,看來真是不行啊,天意逼我們(men) 收兵!林占熺聲色俱厲,差點沒把牙齒給咬碎:“不,我們(men) 是有進無退的過河卒子,絕不能繳械投降!”
風更大了。林占熺的聲音也更大了:“你們(men) 都知道,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東(dong) 緣85公裏的河段,每年有上億(yi) 噸沙流入黃河,是全黃河流域飛沙走石最嚴(yan) 重的地段,照這樣下去那還了得!”
林占熺在阿拉善菌草基地一蹲四個(ge) 月,從(cong) 十多種長根係草種中再篩選,並和大夥(huo) 一起研究風沙規律,分析沙土結構,調整種植布局,變換育苗方式。屢敗屢戰,菌草終於(yu) 牢牢紮根在沙地上。一年後,沙裏就富含了有機質,過些年帶著不可言說的肥力,滋潤得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南部長出一片綠洲。
林占熺帶著黃河邊的歡聲笑語回到福州,被司機背上了樓。第二天,他腳纏繃帶,又準時出現在新聞直播現場,開口就對關(guan) 心他的觀眾(zhong) 說,我沒那麽(me) 嬌貴,就是一根草嘛。
7月下旬,剛榮獲“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稱號的林占熺,又深入阿拉善菌草治沙基地指導。吉普車小心翼翼地行駛在風沙彌漫的公路上,把林占熺送到“閻王鼻子”。陪同的村支書(shu) 介紹,很多年前,有駝隊為(wei) 節約時間,避開大沙漠,選擇沿河較為(wei) 平坦的小道行走,可誰也不知道這一段有流沙河,一排駝隊不小心溜滑進了黃河。這凶險地由此得名“閻王鼻子”,行走其上,得萬(wan) 分小心。可林占熺腳踩滾燙的沙子,率先頂風行走。
鎂光燈下的明星,心中更有無限星光,要把夢想照進現實,照耀遠方,照耀世界
2021年8月5日,林冬梅有點感傷(shang) 。林占熺1984年舉(ju) 債(zhai) 5萬(wan) 元蓋的試驗場,被定為(wei) 危房後正式拆除。林冬梅記得,當年,是父親(qin) 和工程隊撿拾金山廟拆下的瓦片、老百姓拆遷的廢料,七拚八湊、因陋就簡建起了試驗場。
就是在這裏,麵對一次次的試驗失敗,林占熺對女兒(er) 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爸爸堅信能成功。我們(men) 老家閩西是革命老區,過去那麽(me) 多人為(wei) 了老百姓的幸福而拚命,爸爸是黨(dang) 培養(yang) 的科技工作者,為(wei) 了給老百姓增加收入,拚一拚也是應該的。”
就是在這裏,兩(liang) 年之後的1986年,林占熺擦淚宣布:“一門全新學科——菌草技術誕生了!”
正是這個(ge) 全球首家菌草科學實驗室,後來發展成為(wei) 三個(ge) 國家級創研中心和國際菌草技術交流合作培訓中心,引領世界菌草技術研發和產(chan) 業(ye) 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菌草扶貧和援外,持續推進:巴新東(dong) 高地盼來了中國醫療隊打疫苗;專(zhuan) 家組肖正潤在國內(nei) 接種了兩(liang) 針疫苗,去做誌願者;中非瘧疾高發季節,專(zhuan) 家組兩(liang) 人得了瘧疾還堅持工作;輪換盧旺達項目的專(zhuan) 家到位,一個(ge) 人堅守了整個(ge) 疫情的祝粟終於(yu) 可以回家了……
林占熺邊聽邊點評,提些要求,而後說:“祝粟真是個(ge) 好苗子,當年在新疆執行扶貧項目時,在人跡罕至、夜間還有野獸(shou) 出沒的戈壁灘上,獨自一人看護我們(men) 的基地,我稱他是‘孤膽英雄’。”
臉上總是掛笑的四川漢子祝粟,追隨林占熺二十多年,再難再苦都沒把他嚇跑。疫情前,其他專(zhuan) 家回國休假,他獨自一人守著盧旺達中心等輪換。沒承想,這一守,就是一年。林占熺擔心他,不時算準時差,在大半夜打去電話。他從(cong) 不抱怨,也不提任何要求。他的母親(qin) 因意外事故去世,他沒法回國,隻能關(guan) 在房裏痛哭。
“每個(ge) 人的身後都是一家人,承擔忠孝和悲歡離合,普通人也是生活的英雄、事業(ye) 的脊梁。”林占熺說起祝粟。
誰都知道,林占熺一家為(wei) 菌草事業(ye) 付出最多。六弟占華獻出了生命;五弟占森接二連三援外,二十餘(yu) 年無法回國過春節。
8月26日,林占熺在嶽母過世的第二天,強忍傷(shang) 悲現身津巴布韋農(nong) 業(ye) 部和聯合國經社部的線上會(hui) 議,鄭重表示:“非洲發展菌草業(ye) 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men) 能夠提供成熟的解決(jue) 方案。”
誰會(hui) 懷疑中國方案呢?鎂光燈下的明星,心中更有無限星光,要把夢想照進現實,照耀遠方,照耀世界。
盧旺達的種植戶萊昂尼達斯可以作證。他參加菌草技術培訓班後,自創公司,雇用當地青年和婦女以草種菇,並得到中國援盧旺達農(nong) 業(ye) 技術示範中心的指點,致富後辦起了幼兒(er) 園。
南非誇祖魯納塔爾省最貧困的群體(ti) ——單親(qin) 媽媽們(men) 可以作證。這裏建成了非洲規模最大的菌草技術培訓示範中心,她們(men) 靠著“一看就懂、一學就會(hui) 、一做就成”的菌草技術,組建了合作社,告別了貧窮,提升了社會(hui) 地位。
斐濟常駐聯合國代表達烏(wu) 尼瓦魯大使作證。菌草為(wei) 緩解當地旱季飼草短缺的難題作出貢獻,婦女、老人、殘疾人也通過菌草種菇獲得收益。“這不隻是給斐濟,還是給全世界的一個(ge) 禮物。”
巴新內(nei) 閣部長作證,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的中國菌草技術,成為(wei) 造福巴新百姓的幸福草、致富草,她因此為(wei) 女兒(er) 起名“菌草”。
萊索托的廣大婦女作證,她們(men) 為(wei) 菌草創作了民歌:“有人說,她是野草;有人說,她是生命;她,是食物,也是藥物;她,是希望之物……”
劉拐沙頭菌草阻沙固沙治理點,已經成為(wei) 當地人周末遊覽的好去處。以前這裏宛如一道被剔除了血肉的史前怪物骨架。直到林占熺團隊帶著菌草來後,這裏始有生命久違的呼吸聲
秋高氣爽,林占熺心頭火熱。
2021年9月2日,“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論壇”在北京召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發來賀信。作為(wei) 菌草人兼農(nong) 業(ye) 技術援外人,林占熺在發言時表示,“中國草”時刻都在抖擻精神助力世界發展。
9月6日,福建平潭島有一場會(hui) 議等著他作報告。他一早先去平潭菌草鹽堿地治理基地和菌草防風固沙基地指導。在這處原先風大沙猛的濱海地帶,菌草生態治理成了旅遊打卡點,有人填詞讚美:“風住沙停,一派蔥蘢,銀灘披菌草”“對故土芳姿,乍見人驚倒。草青風景妙。”
9月10日教師節這天,一份特殊的禮物——21年來所帶的129名碩士、博士的照片集,讓剛戴上2021年全國“最美教師”桂冠的他眉開眼笑,影集中第一位外國學生與(yu) 他的合影,是在2005年的南非新堡。
原計劃的黃河菌草生態安全屏障會(hui) 議和現場參觀因疫情取消後,林占熺特別叮囑:10月6日左右就會(hui) 有霜凍,菌草在此之前要收割。猶不放心,10月初再赴內(nei) 蒙古、寧夏大漠戈壁基地。菌草團隊組織起一場國際“雲(yun) 參觀”,效果意想不到的好,貧瘠的土地裏真能長出金苗苗!
劉拐沙頭菌草阻沙固沙治理點,已經成為(wei) 當地人周末遊覽的好去處。以前這裏是一片5公裏長、1公裏寬的流沙地帶,每年河水掏空沙子,河道漸漸移動,河中心出現沙洲,宛如一道被剔除了血肉的史前怪物骨架。治理要花錢,先後也來過幾家企業(ye) ,可都擔心治理沒幾年又會(hui) 被淹沒,誰也不願意投錢。直到林占熺團隊帶著菌草來後,這裏始有生命久違的呼吸聲。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壯美景色中,一群誌在扶貧和改善生態的實幹者們(men) ,齊聲唱起了《小草》:“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從(cong) 不寂寞,從(cong) 不煩惱,你看我的夥(huo) 伴遍及天涯海角……”
他這個(ge) 種草人,其實也是種花人,恰如《山海情》主題歌所唱:“東(dong) 南風吹西北暖,那年你到咱家來,拔掉窮根把花栽,美得喲,沙漠變花海”
2021年11月7日,中國新任駐巴新大使曾凡華接受央視新聞《大國外交》節目專(zhuan) 訪,深情談道:“到了巴新以後,真切感受到菌草對於(yu) 發展中國家發展合作帶來的良好效益……”
“雙11”,迎來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hui) 線上邊會(hui) ——菌草綠色屏障“雲(yun) 參觀”,主題聚焦菌草技術的生態治理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一個(ge) 個(ge) 視頻,一個(ge) 個(ge) 案例,雄辯地告訴世界,發展菌草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的有力武器。線上線下,鮮花和掌聲齊飛揚。
11月14日,林占熺飛蘇北,對鹽城草廟鎮40畝(mu) “巨菌草”試驗田予以指導。正是三年前2018年的這一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對巴布亞(ya) 新幾內(nei) 亞(ya) 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在該國報紙發表署名文章,回顧了中國菌草助力巴新發展的佳話。那些天,林占熺父女恰好在巴新,12月9日75歲生日時,巴新東(dong) 高地省省長到場賀壽,並帶頭唱起了“生日歌”。林占熺許下願望:“希望東(dong) 高地省盡快提前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成為(wei) 全世界的樣板!”
11月19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談到援外,說“我就派《山海情》裏的那個(ge) 林占熺去了”。《參考消息》報道“中國援助能以有意義(yi) 的方式係統地使受援國受益”,並刊載了林占熺主持援建的盧旺達菌草技術示範中心的圖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菌草技術為(wei) 國家外交、國際減貧、精準扶貧、生態建設與(yu) 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菌草技術援外享譽國際,成為(wei) 中國農(nong) 業(ye) 國際合作的金名片!
林占熺的名字能不上熱搜、被手機刷屏?
人近八旬,夫複何求?可他還在玩命地奔走四方種草。他這個(ge) 種草人,其實也是種花人,恰如《山海情》主題歌所唱:“東(dong) 南風吹西北暖,那年你到咱家來,拔掉窮根把花栽,美得喲,沙漠變花海!花兒(er) 一唱天下春,花兒(er) 一唱幸福來,幹沙灘變成了金沙灘,再唱花兒(er) 等你來。”
這株凝結風霜雨雪,越過高山大海,見證披星戴月的草啊,已讓全球眾(zhong) 多國家和地區,踏著貧瘠窮困走向了脫貧致富,在荒野沙漠催生出了新綠叢(cong) 立!
漂洋過海來福州求學的非洲學生戴提,在林占熺麵前再三鞠躬:“菌草爸爸是我一生的導師,我真切地感受到,您每天的工作都在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這一偉(wei) 大使命,我的整個(ge) 人生觀和世界觀都因為(wei) 您和菌草而改變!”
11月29日,林占熺又踏上了前往廣西上林縣的路途。遠方再遠,他的腳步總是如約而至。
幾位非洲研究生在家門口送林占熺上車後,問他的女兒(er) :“菌草爸爸種草的時間比我們(men) 的年齡還大呢,功成名就了還不享清福,一輩子幹勁滿滿地奔波,家人就不心疼?”
林冬梅平靜地回答:“林老師這一生的狀態,《西遊記》主題歌算是給他唱明白了,那就是‘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他作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一員,希望把所有的聰明才智服務社會(hui) 、貢獻世界,這是他最本質最樸素的情懷。以前他沒少讓我們(men) 心疼,現在我們(men) 差不多也都成了‘拚命三郎’,有首歌叫《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在追隨父親(qin) 攜手菌草事業(ye) ,扛起扶貧減貧、生態保護等責任時,林冬梅越來越覺得自己的人生選擇有了最遼闊最幸福的回報。
戲稱“斜杠中年”的她,在微信朋友圈這樣為(wei) 即將收官的2021年注腳:“這是個(ge) 注定沒有任何假期的一年,從(cong) 大年初二到暑假到國慶、到現在,衝(chong) 鋒陷陣。疫情讓事情難上加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明代戚繼光的《馬上作》,何嚐不是林占熺的人生寫(xie) 照。
這樣跑著跑著,2022年1月28日,以國家重大戰略為(wei) 牽引的福建省菌草科學與(yu) 技術研究院獲批建立,執行院長兼技術總負責人林占熺風塵仆仆出現在寒風中。
老驥在伏櫪,“中國草”在奔跑!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4日 1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