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文化廣場盡展“雙奧之城”魅力
3月1日這天,家住北京市朝陽區麥子店街道的趙秀榮和她的老街坊們(men) 一行60餘(yu) 人,早早來到了位於(yu) 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內(nei) 的朝陽區冬奧文化廣場,這已經是他們(men) 第二次參加冬奧文化廣場的演出了,所以大家格外興(xing) 奮,表演也更遊刃有餘(yu) 。以北京冬奧會(hui) 場館“冰絲(si) 帶”為(wei) 設計理念搭建的主舞台上,麥子店街道的5支中老年朋友自發組成的表演隊表演了京劇、舞蹈、柔力球健身操、武術等節目,吸引了不少在公園裏鍛煉、健身的人。大家為(wei) 舞台上活力四射的大爺大媽們(men) 鼓掌叫好,演出被不斷推向高潮。“雖然北京冬奧會(hui) 的聖火熄滅了,但是冬殘奧會(hui) 的大幕即將拉開,世界各國的運動員在賽場上頑強拚搏,我們(men) 中老年人也要展現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讓更多人感受到這份冬奧激情!”趙秀榮說。
自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開幕以來,作為(wei) 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重要組成部分的冬奧文化廣場,展現了世界上第一座“雙奧之城”的激情與(yu) 魅力。在嚴(yan) 格遵守疫情防控措施和限流的前提下,北京市民踴躍參與(yu) 廣場活動,體(ti) 驗冬奧冰雪運動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冬奧會(hui) 期間,16個(ge) 冬奧文化廣場共舉(ju) 辦了826場文藝演出,近百萬(wan) 市民參與(yu) 。
大部分冬奧文化廣場每天演出2場,在春節等節假日,有的廣場每天要演出4場到5場,演出場次和參演人員也會(hui) 根據需求不斷增加。在冬奧文化廣場上演出的團隊,以市民群眾(zhong) 文藝團隊為(wei) 主,成員由北京市各區文化館、街道鄉(xiang) 鎮文藝團隊和文藝骨幹組成。市民群眾(zhong) 登上冬奧文化廣場的文藝賽場,展現了群眾(zhong) 演、演群眾(zhong) 的獨特風景,體(ti) 現了群眾(zhong) 作為(wei) 東(dong) 道主參與(yu) 冬奧會(hui) 的熱情。東(dong) 城區組織17個(ge) 街道,每天由一個(ge) 街道在冬奧文化廣場舉(ju) 辦2場“慶冬奧展風采”主題日文化活動;朝陽區安排43個(ge) 街鄉(xiang) 文藝團隊,每天上演文藝演出,貫穿全周期。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組織市文化館創編冬奧廣場舞《一起向未來》,在全國集中推廣。全市近萬(wan) 支廣場舞團隊參與(yu) ,小教員們(men) 深入學校、機關(guan) 、企業(ye) 進行專(zhuan) 題培訓,超百萬(wan) 市民學跳。《一起向未來》不僅(jin) 成為(wei) 冬奧文化廣場的開場舞,也成為(wei) 社區群眾(zhong) 最喜愛的廣場舞。
為(wei) 了推廣冬季運動,增強廣場活動趣味性,每個(ge) 廣場都設立了冰雪運動體(ti) 驗區,讓市民群眾(zhong) 在廣場就可以體(ti) 驗冰雪運動。石景山區廣寧街道冬奧社區健身文化廣場、密雲(yun) 區蔡家窪玫瑰情園廣場通過人工造雪,設立冰雪運動區,讓市民體(ti) 驗雪上運動的速度與(yu) 激情。許多冬奧文化廣場設立了冰壺、冰球體(ti) 驗區,兒(er) 童和青少年成為(wei) 主要參與(yu) 者,互動活動成為(wei) 市民冬季冰雪運動最好的體(ti) 驗課堂,為(wei) 今後參與(yu) 冰雪運動種下希望的種子。每個(ge) 廣場還設立了冬奧主題展覽區,宣傳(chuan) 奧林匹克理念,普及冬奧和冰雪運動知識。
海澱區海澱公園露天冬奧文化廣場、豐(feng) 台區蓮花池公園冬奧文化廣場設立“非遺體(ti) 驗區”,展示區域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市民可現場體(ti) 驗彩塑臉譜、麵塑、毛猴等非遺手工技藝,融合春節、冬奧等元素,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北京市級非遺項目火繪葫蘆亮相順義(yi) 區順義(yi) 公園冬奧文化廣場,讓傳(chuan) 統文化與(yu) 冬奧融合,展現北京非遺魅力。西城區金中都公園冬奧文化廣場推出“冰雪十三絕”、年畫展等特色展覽。朝陽區冬奧文化廣場的“漂亮的兵馬俑燈”展,以中國秦代的兵馬俑為(wei) 靈感原型,采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北京燈彩紮製技藝,展示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朝陽區的文化特色。
為(wei) 了體(ti) 現科技冬奧,冬奧文化廣場充分利用AR、VR等科技手段,讓群眾(zhong) 通過科技的力量,體(ti) 驗、感受冰雪運動速度與(yu) 激情。東(dong) 城區冬奧文化廣場設置了沉浸式VR體(ti) 驗設備,市民可上機體(ti) 驗VR滑雪,遊戲設置了經典模式、森林賽道、城市賽道等模式,還可以多人聯機同場競技,在身臨(lin) 其境般的虛擬世界中,體(ti) 驗者要征服在現實滑雪場中不可能遇到的高難度障礙和驚險場景。
海澱區海澱公園冬奧文化廣場借助“液態仿真冰”技術打造的冰壺體(ti) 驗區,廣場內(nei) 配備了智能測溫驗碼機器人、智能消殺機器人、智能接待機器人等AI智能產(chan) 品,讓市民體(ti) 驗科技帶來的便捷。懷柔區濱河森林公園冬奧文化廣場利用AR技術,讓市民通過微信“掃一掃”,在虛擬現實中實現與(yu) “冰墩墩”“雪容融”的互動、合影。大興(xing) 區冬奧文化廣場利用全息投影開展滑雪體(ti) 驗活動。延慶區、順義(yi) 區、懷柔區的冬奧文化廣場配備了高清大屏幕,市民通過屏幕觀看了北京冬奧會(hui) 開閉幕式和重要賽事。中國電影博物館冬奧文化廣場利用電影優(you) 勢,舉(ju) 辦“冰雪冬奧 銀幕築夢”體(ti) 育電影展映活動,推出《媽媽的神奇小子》《了不起的老爸》《奪冠》《冰與(yu) 火》等體(ti) 育、冰雪題材影片33部,采用膠片、數字放映的方式,記錄體(ti) 育賽場內(nei) 外的動人故事。
在16個(ge) 冬奧文化廣場中,有些曾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hui) 的文化廣場。如東(dong) 城區地壇公園八區文化廣場、朝陽區奧森公園文化廣場、海澱公園露天文化廣場、豐(feng) 台區蓮花池公園文化廣場、通州區運河文化廣場、房山區府前文化廣場、大興(xing) 區興(xing) 城文化廣場,它們(men) 作為(wei) “雙奧文化廣場”是“雙奧之城”的具體(ti) 體(ti) 現。從(cong) “同一個(ge) 世界,同一個(ge) 夢想”到“一起向未來”,一路走來,這些廣場見證了北京這座城市的文化、經濟、科技發展,承載著傳(chuan) 承奧林匹克精神的美好記憶。
奮戰在冬奧文化廣場一線的團隊成員中,也有許多人是“雙奧工作人員”。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公共服務科科長秦赤兵、項目負責人王猛等,既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hui) 海澱區奧運文化廣場的策劃者、建設者,又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的親(qin) 曆者。在談及感受時,他們(men) 說能參與(yu) “雙奧”建設感到十分的喜悅和慶幸,話語中充滿了自豪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