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以旅遊為媒 傳承戲曲之美
“回望五千年,豪氣出雲(yun) 霄,一統天下美,秦腔吼破天……”在2021年9月舉(ju) 辦的第十四屆全運會(hui) 開幕式演出中,由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李梅領銜表演的千人吼秦腔節目精彩紛呈,不少觀眾(zhong) 自此愛上秦腔。
作為(wei)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李梅多年來一直將弘揚陝西戲曲視為(wei) 己任。不論是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提案中、在各地調研的報告裏,還是在演出舞台上,她都為(wei) 唱響秦腔秦韻、推動文旅融合身體(ti) 力行,積極發聲。
為(wei) 深入了解戲曲市場與(yu) 行業(ye) 發展動向,充分挖掘文旅融合亮點,李梅十分重視到各地調查研究、實地走訪。通過認真調研、總結梳理,她於(yu) 2021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以陝西戲曲與(yu) 旅遊資源深度融合發展為(wei) 例,向全國兩(liang) 會(hui) 提交了《加強文化與(yu) 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提案》,該提案還被評為(wei) 文化和旅遊部優(you) 秀辦複提案。
說起為(wei) 何關(guan) 注文旅融合發展,李梅表示,戲曲院團的主要任務是出人、出戲、多演出,要想在當前發展形勢下實現突圍,就必須有守正創新的意識和行動。她結合劇院實際,經過對人才培養(yang) 、精品創作和市場開拓等多方麵的分析與(yu) 思考,最終將目光定格在戲曲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上。李梅說:“文旅融合不僅(jin) 能以精品劇目生產(chan) 帶動人才培養(yang) ,還可以進一步拓展演出市場,進行更大範圍的受眾(zhong) 培養(yang) ,進而促進戲曲事業(ye) 蒸蒸日上、生生不息。”
實踐出真知。李梅敢想,也敢幹。2021年,李梅從(cong) 研究轉向實踐。4月,她帶領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邀請業(ye) 界知名導演、編劇,聯合大雁塔景區創新打造的大型秦腔神話劇《西遊記之唐僧收四徒》與(yu) 觀眾(zhong) 見麵。該劇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造型新穎獨特,舞台呈現美輪美奐,連續10場演出,場場爆滿。“《西遊記之唐僧收四徒》的成功,是文旅深度融合的一次嚐試,吸引了更多年輕戲曲觀眾(zhong) 。”李梅說。
李梅表示,隨著時代發展,中國戲曲在沿襲傳(chuan) 統與(yu) 精粹基礎上,應該注重自身內(nei) 容和形式的革新,這樣才能滿足觀眾(zhong) 日益增長的文化藝術需要。“中國戲曲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綿延不絕,傳(chuan) 承與(yu) 創新都是關(guan) 鍵。當下,中國戲曲更應該發揚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精神,讓古老戲曲迸發出持久的活力。”李梅說。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李梅將繼續為(wei) 中國戲曲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發聲。結合“雙減”政策實施大背景,她的提案擬定為(wei) 《“雙減”背景下探索中小學戲曲藝術素養(yang) 培育新路徑》,希望能夠通過研學旅遊等形式,讓戲曲走進學生群體(ti) ,提升學生們(men) 的藝術水平,進而培養(yang) 一批青少年戲曲接班人和愛好者。
李梅表示,中國戲曲作為(wei) 一項綜合藝術,融藝術性、思想性、觀賞性於(yu) 一體(ti) ,積累了一大批優(you) 秀劇目,可以作為(wei) 學校的藝術素養(yang) 課程。建議相關(guan) 部門製定普通學校戲曲藝術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完善課程設置和教學體(ti) 係,加大戲曲進校園演出頻次,積極開展學校戲曲社團和校外戲曲院團研學旅遊活動等,讓戲曲學習(xi) 方式更加豐(feng) 富有趣,讓中國戲曲得以綿延傳(chuan) 承。
“陝西是國內(nei) 知名的文化大省和旅遊大省,我們(men) 要推動文旅融合發展,讓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友人能在陝西體(ti) 驗到中華民族的精神內(nei) 核與(yu) 時代氣魄。繁榮戲曲文化,要靠我們(men) 一代代人的努力,作為(wei) 戲曲藝術從(cong) 業(ye) 者,我希望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李梅說。(記者 任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