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經濟發達地區易受外來物種入侵?學者找到新證據

發布時間:2022-03-04 16:39:00來源: 中國科學報

  近日,海南大學熱帶作物學院副教授王華鋒課題組研究發現,海南非本地種(不包括栽培種)物種多樣性的分布格局由GDP水平、旅遊業(ye) 和人口密度和氣候等諸多因素共同決(jue) 定的,海口的社會(hui) 經濟水平較高,更容易受到非本地種物種入侵。相關(guan) 論文於(yu) 3月3在線發表於(yu) 《生態與(yu) 進化前沿》。

  非本地植物通過自然或人類介導的傳(chuan) 播方式傳(chuan) 播到受體(ti) 地區,可能會(hui) 對本地植物和當地生態係統造成影響,並造成經濟損失。

  作為(wei) 一個(ge) 島嶼,海南四麵環海,與(yu) 其它區域聯係較為(wei) 鬆散,生態係統脆弱易受非本地種入侵。王華鋒表示,加強對現有入侵物種的分布、對於(yu) 外來物種潛在危害以及可能的入侵機製的研究至關(guan) 重要。

  他介紹,目前,對於(yu) 海南島非本土植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物種組成方麵,而非本土植物的入侵狀態、生境、分布格局及其驅動機製的研究較少。

  在本項研究中,王華鋒等基於(yu) 實地調查和現有文獻資料,編製了海南各行政單位(市、縣)非本地植物物種綜合清單,確定了每個(ge) 物種的逸生、歸化或入侵狀態。他們(men) 發現海南非本土植物包括77種逸生物種、42種歸化物種和63種入侵物種。此外,研究發現非本土植物物種起源於(yu) 北美和南美、非洲和亞(ya) 洲,各個(ge) 行政單元最常見的科是菊科和豆科。分布在海南沿海地區的非本地種數量多於(yu) 中部地區。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海南外來植物物種的分布格局是由多個(ge) 因素共同決(jue) 定的:

  首先是氣候因素,特別是受最熱月的最高氣溫和最冷月的最低氣溫的影響;還與(yu) 社會(hui) 經濟因素有關(guan) ,特別是GDP水平和旅遊業(ye) 。省會(hui) 海口的社會(hui) 經濟地位較高,容易受到物種入侵,相比之下,GDP水平較低的內(nei) 陸行政單位,屯昌和定安的非本土物種數量最少;此外,人類活動也是影響因素之一,非本土物種主要分布在城鄉(xiang) 建成區和農(nong) 業(ye) 區等以人類活動較多的區域。

  “我們(men) 的研究為(wei) 海南非本土植物提供了一份物種清單,畫了一張海南各縣市非本地植物的可視化地圖,為(wei) 防治未來自貿港非本地種入侵提供了思路。同時,彌補了熱帶島嶼在非本地種分布格局與(yu) 驅動機製研究的不足。”王華鋒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