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王曉紅代表:繪就民族團結最大“同心圓”

發布時間:2022-03-07 16:3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代表委員履職記】

  民進通遼總支副主委、科爾沁藝術職業(ye) 學院教務科研處處長王曉紅代表:

  繪就民族團結最大“同心圓”

  光明日報記者 高平 王瀟

  3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內(nei) 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思想基礎,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2021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hui) 議上,總書(shu) 記也曾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的“綱”,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作為(wei) 內(nei) 蒙古的一名基層教師、一名全國人大代表,民進通遼總支副主委、科爾沁藝術職業(ye) 學院教務科研處處長王曉紅代表時刻牢記總書(shu) 記的諄諄教誨、殷殷囑托,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和同事們(men) 一起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融入辦學治校、教書(shu) 育人全過程,把愛我中華的種子植入每個(ge) 孩子的心靈深處。

  過去的一年裏,王曉紅和同事們(men) 一起參加了不同層次的專(zhuan) 題培訓,不斷加深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理解。“這個(ge) 寒假,我和同事們(men) 還一起學習(xi) 了新頒布實施的《內(nei) 蒙古自治區教育條例》,我們(men) 從(cong) 心底明白,學校和任何教育機構都要對受教育者進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這是我們(men) 每名教育工作者必須遵守的義(yi) 務。”王曉紅說。

  “為(wei) 了讓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意識在孩子們(men) 心中生根發芽,我們(men) 用心打造校園文化、組織孩子們(men) 開展各種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引導青少年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繪就民族團結最大‘同心圓’。”王曉紅介紹。

  在走訪調研中,王曉紅發現各地按照自治區的統一部署,都已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的內(nei) 容有機融入學校思政課中,並不斷創新育人載體(ti) ,提升育人質量。有的學校,如興(xing) 安盟烏(wu) 蘭(lan) 浩特蒙古族小學,為(wei) 了讓一年級的孩子們(men) 更形象、更直觀地理解“我們(men) 中華民族是一個(ge) 大家庭,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專(zhuan) 門在校園中栽種了石榴樹,老師領著學生到石榴樹邊,親(qin) 手剝開一個(ge) 石榴讓孩子們(men) 去看、去感悟。很多中小學打造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主題長廊、創建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主題學習(xi) 的“石榴籽廳”、建設“我是一顆石榴籽,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特色校本課程等。自治區各高校開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必修課,建立一批高校研究培育基地,設立一批專(zhuan) 項研究課題,加大理論研究闡釋。

  “過去一年,我們(men) 在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方麵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深度挖掘素材、有效整合資源、提升研究成效等方麵還需持續發力,宣傳(chuan) 教育在分眾(zhong) 化、差異化、精準化上還要久久為(wei) 功。”王曉紅表示,下一步,將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積極構建大中小學一體(ti) 化的課程體(ti) 係、教材體(ti) 係,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如春風化雨般滋潤每個(ge) 學生的心靈。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7日 04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