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製辦公室部署開展全國校外培訓材料和從業人員專項排查
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guan) 於(yu) “雙減”工作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確保校外培訓思想性、科學性、適宜性,2021年11月,“雙減”工作專(zhuan) 門協調機製辦公室印發通知,部署開展了為(wei) 期3個(ge) 月的全國校外培訓材料和從(cong) 業(ye) 人員專(zhuan) 項排查工作,覆蓋各地線上、線下所有中小學(含高中、幼兒(er) 園階段)學科類和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
排查期間,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會(hui) 同有關(guan) 主管部門,組建專(zhuan) 項排查工作專(zhuan) 班,共對1.6萬(wan) 個(ge) 次學科類、15.4萬(wan) 個(ge) 次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排查。共審核學科類培訓材料7.45萬(wan) 份、非學科類培訓材料30.7萬(wan) 份;審核學科類機構從(cong) 業(ye) 人員18.02萬(wan) 人,非學科類機構從(cong) 業(ye) 人員58.89萬(wan) 人。
排查反饋,培訓材料和從(cong) 業(ye) 人員總體(ti) 管理情況得到明顯改善,但仍有0.69%的材料內(nei) 容不夠規範,0.39%的材料管理不合規,2.91%的人員不符合資質,0.03%的人員有違法犯罪記錄。其中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發現問題占比較多。
排查發現培訓材料方麵的問題主要有:部分材料內(nei) 容陳舊,習(xi) 題偏重重複訓練,學科類材料應試傾(qing) 向明顯,存在超標超前問題;部分自編教材不符合編審要求,編寫(xie) 人員不具備相應資質,機構內(nei) 部審核把關(guan) 不嚴(yan) ,部分小規模機構培訓材料沒有存檔、備案。從(cong) 業(ye) 人員方麵的問題主要有:部分教學人員不具備相應資質,學科類教學人員實際教授課程與(yu) 所持有的教師資格證書(shu) 不匹配;部分教學人員的學曆、工作履曆、所獲榮譽等信息存在誇大、造假,個(ge) 別從(cong) 業(ye) 人員有違法犯罪記錄;部分機構未按比例配足專(zhuan) 職培訓人員。
針對問題,各地依據《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材料管理辦法(試行)》《校外培訓機構從(cong) 業(ye) 人員管理辦法(試行)》,邊排查、邊整改,及時進行處理,責令機構限期改正,立即停用、清理不合格培訓材料,待更換合格材料、進行備案後方可繼續授課;立即停用不符合要求的從(cong) 業(ye) 人員,安排轉崗、辭退、重新招聘,對違規情形嚴(yan) 重的64人納入地方校外培訓從(cong) 業(ye) 人員黑名單進行管理。
下一步,圍繞“鞏固成果、深化治理、消除盲點、提高水平”,“雙減”工作專(zhuan) 門協調機製辦公室將持續開展校外培訓監管常態檢查抽查,不斷提高監管信息化水平,充分發揮各級督學、社會(hui) 監督員、“雙減”問題專(zhuan) 門舉(ju) 報平台等渠道作用,加強對典型問題曝光和查處力度,全麵規範校外培訓機構行為(we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