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2021年度“最美浙江人·最美鄉賢”揭曉

發布時間:2022-03-07 16:4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3月5日電(郭其鈺)3月5日晚,2021年度“最美浙江人·最美鄉(xiang) 賢”名單正式揭曉。來自浙江各地的15位“最美浙江人·最美鄉(xiang) 賢”在助力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文化建設、鄉(xiang) 村治理、生態宜居、公益慈善等方麵做出了突出貢獻,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意見》提出“積極發揮新鄉(xiang) 賢作用”。讓農(nong) 民成為(wei) 有希望的職業(ye) ,讓農(nong) 村擁有美好生活,新鄉(xiang) 賢們(men) 正做著不懈的實踐與(yu) 探索。

  2021年11月,浙江省委統戰部在該省統戰係統啟動2021年度“最美浙江人·最美鄉(xiang) 賢”評選學習(xi) 宣傳(chuan) 活動,綜合考量思想政治素質、社會(hui) 道德形象、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跡等因素,最終評選出15名年度“最美浙江人·最美鄉(xiang) 賢”。

  共富路,同心築。一位位最美鄉(xiang) 賢激勵奮進,一處處鄉(xiang) 愁印記溫暖人心。正是這份夢裏繚繞的鄉(xiang) 情、鄉(xiang) 音、鄉(xiang) 愁,讓鄉(xiang) 賢情懷在浙江這片沃土上開出燦爛花朵,畫出最大同心圓。

  2021年度“最美浙江人·最美鄉(xiang) 賢”名單如下:

  徐琴,杭州市上城區彎灣托管中心主任。她自籌資金創辦杭州市上城區彎灣托管中心,接收有智力障礙的學員。12年間,托管中心發展成了學員們(men) 生活就業(ye) 的園地,他們(men) 不斷錘煉獨立生活、融入社會(hui) 的能力,找到屬於(yu) 自己的“社會(hui) 角色”。截至目前,“彎灣”已為(wei) 杭州周邊10000名心智障礙者提供直接、間接服務和服務支持,促進超30000個(ge) 家庭提升社會(hui) 融合理念和殘障者生活品質。

  黃明明,浙江省新四軍(jun) 研究會(hui) 原副秘書(shu) 長。他致力於(yu) 革命精神的傳(chuan) 承與(yu) 研究,收藏了豐(feng) 富的“紅色”實物,有民間“紅色收藏家”的美譽。退休後,他發揮自身特長,辦紅色展覽、講革命故事,全力宣傳(chuan) 革命精神,是杭州市西湖區北山街道紅色講師團的主力,近年來,到學校、部隊、社區等地開展宣講活動300餘(yu) 場次。

  李達三,浙聯會(hui) 創會(hui) 會(hui) 長及永遠名譽會(hui) 長、香港寧波同鄉(xiang) 會(hui) 永遠名譽會(hui) 長。他是一位愛國愛港愛鄉(xiang) 的社會(hui) 活動家,團結凝聚廣大浙江籍在港鄉(xiang) 親(qin) ,堅定支持“一國兩(liang) 製”方針和基本法。他也是一位慈善公益家,多次慷慨捐資,累計捐贈超13億(yi) 元,以實際行動造福桑梓,報效國家。

  雪野,《中國童詩》主編,兒(er) 童詩研究中心主任。他帶著30年收集、整理的3000件名家簽名本、珍貴出版物、詩人手稿信函等資料,在家鄉(xiang) 寧波市寧海縣力洋鎮力洋村成立了“兒(er) 童詩研究中心”。通過開展詩歌創作,舉(ju) 辦公益培訓等方式,讓兒(er) 童詩浸潤鄉(xiang) 村,在孩子們(men) 心裏播下美麗(li) 家鄉(xiang) 的種子。

  謝懌雪,“墟裏”創始人、溫州市泰順縣筱村鎮徐嶴底古村落保護和推廣踐行者。她致力於(yu) 挖掘推廣溫州鄉(xiang) 土文化,拓展全域文旅內(nei) 容,吸引優(you) 秀人才與(yu) 品牌返鄉(xiang) ,通過活化古村生態帶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成為(wei) 鄉(xiang) 賢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助推共同富裕的新樣本。

  鄭超豪,溫州瑞安市委黨(dang) 校原黨(dang) 委書(shu) 記、常務副校長,瑞安新鄉(xiang) 賢學院常務副院長,瑞安市陶山鎮新鄉(xiang) 賢聯誼會(hui) 會(hui) 長。他積極探索“鄉(xiang) 賢助力基層治理”經驗做法,創建了溫州首批村級新鄉(xiang) 賢參事會(hui) ,組建“賢調誌願團”“崇德誌願服務團”,組織成立瑞安新鄉(xiang) 賢學院。他熱心公益慈善,創立了11個(ge) 民間慈善基金,基金總額達4000多萬(wan) 元,幫扶、獎勵對象超200萬(wan) 人次。

  鮑新民,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餘(yu) 村村原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餘(yu) 村鄉(xiang) 賢參事會(hui) 成員。在餘(yu) 村任職期間,他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退休後,成立鮑新民工作室,下設“兩(liang) 團、兩(liang) 會(hui) 、兩(liang) 隊”六個(ge) 團隊,充分發揮凝聚廣大鄉(xiang) 賢作用,收集村情民意,助力矛盾糾紛化解,組織參與(yu) “餘(yu) 村故事宣講團”,為(wei) 家鄉(xiang) 發展貢獻力量和智慧。

  孫軍(jun) ,嘉興(xing) 嘉善尚品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農(nong) 工民主黨(dang) 第十六屆中央人口與(yu) 資源工作委員會(hui) 委員。他與(yu) 浙江省農(nong) 科院等多所科研院校合作進行農(nong) 業(ye) 科技孵化,帶領村民增產(chan) 致富。他積極響應黨(dang) 委政府號召,奮力投身共富事業(ye) ,成立的浙江一裏共裕農(nong) 業(ye) 管理有限公司與(yu) 慶元縣12個(ge) 村結對致富,在政采雲(yun) 平台上開設“一裏穀幫扶館”,幫助經濟薄弱縣打開農(nong) 產(chan) 品銷路。

  陳秋強,紹興(xing) 市上虞區鄉(xiang) 賢研究會(hui) 會(hui) 長。2001年,他發起成立全國首個(ge) 以“鄉(xiang) 賢”命名的社團組織——“上虞鄉(xiang) 賢研究會(hui) ”。此後二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深耕細作鄉(xiang) 賢文化,實現鄉(xiang) 賢文化的複興(xing) 和創新發展,帶動了其它地區對鄉(xiang) 賢文化的重視和推動。他共拜訪了500多位虞籍鄉(xiang) 賢,與(yu) 1800多位鄉(xiang) 賢保持長期聯係,凝聚鄉(xiang) 賢力量,助力家鄉(xiang) 經濟社會(hui) 發展。

  孔建國,銀嘉集團董事長、金華市婺商總會(hui) 常務理事、金東(dong) 鄉(xiang) 賢總會(hui) 常務副議事長。他集聚鄉(xiang) 賢力量,打造金東(dong) 鄉(xiang) 賢“異地娘家”和“資源高地”;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為(wei) 家鄉(xiang) 發展牽線搭橋,並在金華投建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園項目,助力家鄉(xiang) 經濟發展。

  趙南明,國際歐亞(ya) 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醫學院原常務副院長兼生命科學與(yu) 工程研究院院長。他心係家鄉(xiang) 故土,耄耋之年也不忘為(wei) 家鄉(xiang) 發展出謀劃策。2015年,他幫助衢州市政府牽線搭橋,以“創新飛地”的模式,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建立孵化基地,引入多個(ge) 尖端項目,助推衢州產(chan) 業(ye) 發展。

  舒信虎,舟山(嵊泗)漁歌非遺傳(chuan) 承人、嵊泗縣五龍鄉(xiang) 新鄉(xiang) 賢聯誼會(hui) 會(hui) 長。在他的帶領下,嵊泗漁歌不斷創新,形式內(nei) 容越發豐(feng) 富,曲調具有鮮明的漁民個(ge) 性和海島特色,湧現出《哥是舢板妹是纜》《帶魚煮冬菜》《我的阿姐囡》等一批優(you) 秀漁歌作品,在當地掀起熱愛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良好風尚,帶動當地文旅產(chan) 業(ye) 的發展。

  秦旺仁增,台州市少數民族聯誼會(hui) 會(hui) 長、浙江潤蘭(lan) 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他積極發揮少數民族聯誼會(hui) 橋梁紐帶作用,協助化解多起矛盾糾紛,領銜創建台州少數民族政協委員會(hui) 客廳,傳(chuan) 遞少數民族群眾(zhong) 心聲。他出資設立民族幫扶基金“潤蘭(lan) 幫扶基金”,先後資助500多人(戶)少數民族困難學生和家庭。

  詹耀良,香港浙聯會(hui) 永遠名譽會(hui) 長、浙江省工商聯副主席。他是香港台州兩(liang) 地經濟文化往來的“使者”,始終心係桑梓、情報家鄉(xiang) ,在台州累計投資70多億(yi) 元,創建了18家企業(ye) ,幫助上萬(wan) 人解決(jue) 就業(ye) 問題,年均創造稅收上億(yi) 元,同時為(wei) 家鄉(xiang) 捐款捐資3000餘(yu) 萬(wan) 元。

  葉麗(li) 斌,麗(li) 水市工商聯副主席、浙江那雲(yun) 文旅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他積極響應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助力家鄉(xiang) 景寧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打造了“那雲(yun) ·懸崖上的天空之城”度假綜合體(ti) ,對推動景寧全域旅遊建設,加快旅遊業(ye) 轉型升級,培育景寧支柱產(chan) 業(ye) 作出了積極貢獻。(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