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教育,就是要用天真開闊的眼睛看世界

發布時間:2022-03-08 11:1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不疾不徐,感受時節之美

  教育,就是要用天真開闊的眼睛看世界

  ——與(yu) 全國優(you) 秀教師、長沙市芙蓉區育才學校校長朱愛朝談二十四節氣課程

  光明日報記者 靳曉燕

  “雨水”始,“立春”定。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的第一秒起,就有了中國文化的定義(yi) 。

  二十四節氣的流轉是一份自然之書(shu) 。對長沙市芙蓉區育才學校的孩子們(men) 來說,二十四節氣貫穿學校的一年四季之中。這究竟是怎樣的課程?如何用節氣串聯起具有中國元素的教學內(nei) 容?這樣的課程又如何打開孩子們(men) 的感官,發現生命的連接,帶孩子回到惠風和暢的中國文化的廣袤鄉(xiang) 野?

  記者日前采訪了長沙市芙蓉區育才學校校長朱愛朝,聽她講述師生在節氣文化中,感受時節之美。

  1.讓小學生紮下文化根基和自然根基的路徑——

  通過二十四節氣課程,在不打破現有課時課表,不打亂(luan) 教學秩序和教師安排的情況下,分節氣進行課程實施,將各學科進行整合

  記者:二十四節氣與(yu) 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有所不同,它更有生命力,存在於(yu) 每一個(ge) 素樸的日子裏。您是如何想起把二十四節氣貫穿於(yu) 教學之中?將學生帶向節氣背後深藏的先人智慧?中間有怎樣的曆程?

  朱愛朝:2013年2月,我開始帶二年級三班的學生觀察育才學校桃李園中的植物,用圖畫加文字的自然筆記方式,來觀察和記錄自然。周複一周的觀察,這些曾被小學生熟視無睹的植物,與(yu) 他們(men) 有了生命的連接:他們(men) 會(hui) 為(wei) 梅樹被折斷一根小枝而心疼,會(hui) 為(wei) 幹旱中的植物渴望著一場雨。學生懂得植物需要保護,這隻是在理性層麵。當學生心疼植物受到傷(shang) 害的時候,感受層麵就啟動了,這是學生知行合一、紮下自然根基的開始。

  能否在一個(ge) 課程的建設裏,解決(jue) 好小學生親(qin) 近文化和親(qin) 近自然的問題?在不斷的探索中,我將目光聚焦在了二十四節氣上。二十四節氣是時間表,也是人與(yu) 大自然結合的表現。譬如到了雨水的這一天,我們(men) 不但知道時間到了2月19日,還知道天氣漸漸暖和,大雁從(cong) 南方飛回北方,雨潤萬(wan) 物,新綠點點,人與(yu) 自然成為(wei) 有機的生命體(ti) 。我尋找到讓小學生紮下文化根基和自然根基的路徑,那就是通過二十四節氣課程,將各學科進行整合來整體(ti) 育人和實踐育人。我帶領學生了解節氣和物候,做節氣自然筆記,還加入了和節氣相關(guan) 的漢字、詩歌、老故事、傳(chuan) 統遊戲等內(nei) 容。在生生不息的二十四節氣中,學生更從(cong) 容,更安然。

  在班級實踐的基礎上,我和各學科教師一起,在2016年開始綜合構建全校的二十四節氣課程,希望將課程體(ti) 係進一步完善。學校在不打破現有課時課表,不打亂(luan) 教學秩序和教師安排的情況下,分節氣進行課程實施。每個(ge) 節氣為(wei) 15天左右,5天為(wei) 一“候”,每個(ge) 節氣有三“候”。課程實施也基本依循這個(ge) 節奏,以5天為(wei) 單位來上課,用3次課來完成一個(ge) 節氣課程的內(nei) 容。從(cong) 立春到大寒,用一年的時間來完成,融入小學生日常的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

  2.課程貫穿於(yu) 全年二十四節氣中——

  育人不是一個(ge) 點,而是時間維度裏的一條河,靜靜流淌於(yu) 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凸顯了親(qin) 近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親(qin) 近自然為(wei) 導向的一種育人方式的變革

  記者:一些學校也有類似的課程,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體(ti) 係?哪些因素是您和老師進行教學時特別關(guan) 注的?哪些課程深受師生喜歡?

  朱愛朝:二十四節氣不僅(jin) 是時間表,而且是人與(yu) 大自然結合的表現。我期待孩子們(men) 通過二十四節氣融入天地的節奏中,讓心安住。二十四節氣課程分為(wei) 了解物候、誦讀節氣詩歌、書(shu) 寫(xie) 節氣漢字、講述節氣老故事、進行節氣科學觀察、體(ti) 驗節氣習(xi) 俗、開展節氣種植、製作節氣用品、投入節氣鍛煉、吸收節氣心理營養(yang) 、參與(yu) 節氣項目化學習(xi) 等部分,分節氣實施主題式跨界學習(xi) ,從(cong) 分科教學到跨學科整合,學科的邊界開始融合。

  課程貫穿於(yu) 全年二十四節氣中,讓育人不是一個(ge) 點,而是時間維度裏的一條河,靜靜流淌於(yu) 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持續的氣象觀察、太陽高度角測量,結合節氣特點進行的觀樹葉、觀雨、觀鳥、觀蜜蜂、觀蠶、觀星等,激發了學生科學探究的欲望,培養(yang) 了學生科學觀察的習(xi) 慣。學校校園內(nei) 有百草園勞動基地,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動手能力製訂出全年種植計劃,學生通過種植作物和觀察、記錄作物的生長過程,並用作物製作出節氣食品、飲品、生活用品等方式,實現了課程的綜合性構建、跨學科發展。外在環境的熏染和內(nei) 在課程的浸潤,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生發出敬畏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懷以及萬(wan) 物循環再生的環保意識。豐(feng) 富的課程體(ti) 係觸及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ge) 方麵,學校、家庭、社會(hui) 多方聯動合作共育,形成立體(ti) 化、大教育狀態,凸顯了親(qin) 近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親(qin) 近自然為(wei) 導向的育人方式變革。

  古老的漢字,如圖畫般美麗(li) ,像故事一樣豐(feng) 富。給孩子講一個(ge) 漢字從(cong) 甲骨文、金文、小篆到楷書(shu) 的過程,是回到造字者最初的生活環境,用天真、開闊的眼睛看世界,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表現事物最突出的特點。

  比如立秋時節,了解“禾”字。甲骨文的“禾”字,是一蔸成熟稻子的樣子,有稈子,有根,有葉子,沉甸甸的穀穗向下垂。金文的“禾”字,穗子向左垂。小篆的“禾”字,沿著甲骨文和金文的形體(ti) 變化而來,但葉和根開始變形了。孩子們(men) 感受到漢字不僅(jin) 僅(jin) 是抽象的筆畫,它和萬(wan) 物有著豐(feng) 富的連接。

  驚蟄,六年級的孩子們(men) 記錄了柳樹的變化。“新長出的小芽們(men) 是害羞的,把小葉子卷起來了,好像用手遮住了臉龐。柳絮則由葉底上的幾個(ge) 小顆粒變成了許多較大的長條狀,都集中在一根小軸上”。“長大了的柳絮變得像毛毛蟲,肥嘟嘟的,很可愛,馬上它就可以展開它華麗(li) 的一麵,搖身化為(wei) 美麗(li) 的蝴蝶了。新的旅程就要開始了”。麵對自然的時候,孩子們(men) 不僅(jin) 用眼睛看,也在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手去觸摸,用身體(ti) 去感受。節氣裏的自然筆記讓孩子們(men) 的感官不斷打開。

  在節氣生活的體(ti) 驗中,節氣習(xi) 俗轉化為(wei) 真實的生命經驗。立夏時節,孩子們(men) 編織蛋套,玩撞蛋的遊戲。孩子們(men) 專(zhuan) 注地製作蛋套,四層編織,複雜而又需要耐心。孩子們(men) 把蛋裝入蛋套中,分組玩撞蛋遊戲,開心又滿足。

  二十四節氣告訴人們(men) ,同一個(ge) 地方在一年中所獲得的光和熱是不同的,人們(men) 應該根據作物對光和熱的需要,在不同的節氣進行種植。“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孩子們(men) 在“百草園”裏體(ti) 驗著種植的樂(le) 趣。清明種下的綠豆和芸豆種子,孩子們(men) 每天觀察,每天澆水。終於(yu) ,在穀雨節氣,它們(men) 發芽了。孩子們(men) 深情凝望,每一顆小芽,都那麽(me) 美。

  3.大自然中有著無盡的教育資源,有著最為(wei) 生動的隱喻與(yu) 啟示——

  教育的美好就在“此身,此時,此地”,是每一個(ge) 學生在學校的每一個(ge) 此刻真實的生命體(ti) 驗

  記者:現在,有更多的聯盟校,更多的老師、學生加入進來。這麽(me) 多年講下來,您感覺師生身上有怎樣的變化?課程的開設,讓您對教育又有怎樣的理解?

  朱愛朝:在和孩子們(men) 、老師們(men) 一起成長的過程中,我深刻體(ti) 會(hui) 到:教育,就是和時間一起工作。當我們(men) 和時間一起工作的時候,我們(men) 能夠讓孩子們(men) 和整個(ge) 世界建立一種親(qin) 密的關(guan) 係,我們(men) 能夠讓心安住——安住在穩穩地環形時間裏,安住在四季的勞作裏,安住在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

  在大自然這位老師的帶領下,我們(men) 學習(xi) 到人與(yu) 天地相處的哲學。在大自然中的奔跑、遊戲、探索、沉思默想,排解了孩子積累在心裏中的憂慮和煩悶。教育的美好,就在“此身,此時,此地”,是每一個(ge) 孩子在學校的每一個(ge) 此刻,真實的生命體(ti) 驗。2017年,學校微信公眾(zhong) 號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了二十四節氣課程實施記錄,照片中育才學生在每個(ge) 節氣裏發自內(nei) 心的微笑,讓我們(men) 充分體(ti) 會(hui) 到教育的美好。

  教師的職業(ye) 幸福指數得到提升。在課程開發和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找到了研究的樂(le) 趣,獲得了成就感,學校教師已經出版了和課程相關(guan) 的4本專(zhuan) 著,比如《時節之美——朱愛朝給孩子講二十四節氣》《朱愛朝二十四節氣自然筆記》等。老師們(men) 在關(guan) 注二十四節氣的過程中,得到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和大自然的滋養(yang) ,擁有了欣賞時節之美的眼睛,步調開始舒緩和從(cong) 容。

  當孩子與(yu) 自然緊密連接,才有可能去挽救一棵大樹、一條河流、一片天空、一塊濕地、一個(ge) 村莊,才有可能在萬(wan) 物蕭瑟的冬天,也能感受到在地底有無數的種子,正在安靜地蓄積著力量,準備在第二年春天的再次出發。希望我們(men) 存有對天地萬(wan) 物的“恭敬之心”,獲得更多來自大地的力量。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8日 14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