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七義
“可憐天下父母心”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俗語,據說最早出自慈禧太後為(wei) 其母親(qin) 富察氏祝壽所作的一首詩: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er) 女身。殫竭心力終為(wei) 子,可憐天下父母心。詩自然算不上是好詩,不然早就流傳(chuan) 開去了,乾隆皇帝寫(xie) 過一萬(wan) 多首詩,也沒有一首傳(chuan) 世的。以他們(men) 這樣的身份寫(xie) 詩,詩寫(xie) 得再蹩腳,也不會(hui) 有人苛責。不過,“可憐天下父母心”一句倒是時至今日尚廣播於(yu) 人口,隻是大多數人不知作者是誰。
記得讀中學時,語文老師一再告誡我們(men) :這裏的“可憐”不是作形容詞用的“值得憐憫”,也不是作動詞用的“憐憫”,而是“可愛”的意思。我還記得當時住在學校,經常有學生父母送米、菜和其他生活用品到學校,語文老師乘機發揮說:“父母為(wei) 了你們(men) 能考上大學,不辭辛勞送來米和菜,天下父母對子女的拳拳之心是多麽(me) 可愛啊。”我當時聽了就產(chan) 生了疑問,為(wei) 什麽(me) 一定是“可愛”呢?“天下父母對子女的拳拳之心是多麽(me) 可貴啊”也講得通吧?課後惴惴不安地去請教老師,老師沉吟片刻解釋道:“憐”有“愛”的意思,“憐”和“貴”則沒有關(guan) 係。
一直覺得老師的解釋不無道理,後來上了大學讀的是外語專(zhuan) 業(ye) ,忙於(yu) 記單詞背課文,疏於(yu) 母語的學習(xi) 和提高,平時不去注意漢語中一些字詞的理解。直到後來接受了一項政治任務,要翻譯國家領導人引用過的經典表述,包括古詩詞和廣為(wei) 流行的俗語等,突然發現很多平時自以為(wei) 理解的詞句翻譯時竟然無從(cong) 下手了,一下子產(chan) 生了“本領恐慌”!於(yu) 是開始補課,閱讀一些古詩詞的箋釋箋注本和有助於(yu) 提高古漢語及古典文學修養(yang) 的書(shu) 籍,幾年下來竟也頗有斬獲。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四冊(ce) 花了一年多時間通讀了一遍,張相先生編撰的《詩詞曲語辭匯釋》、楊樹達先生的《高等國文法》《古書(shu) 句讀釋例》和《詞詮》、俞樾等著的《古書(shu) 疑義(yi) 舉(ju) 例五種》、徐仁甫的《廣古書(shu) 疑義(yi) 舉(ju) 例》以及郭在貽的《訓詁叢(cong) 稿》和張永言的《訓詁學簡論》《詞匯學簡論》和《語文論集》等雖不能通讀,但置於(yu) 手邊供隨時翻閱查看之用。這樣一頓惡補,雖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終非長久之策,我深知要切實提高古漢語和古典文學的修養(yang) 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話題扯遠了,回到對“可憐天下父母心”的理解上來。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裏說:自唐朝以來,“可憐”二字連用,有三種意義(yi) 。一、可憐,值得憐憫。杜甫《哀王孫》詩:“腰下寶玦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二、可愛。杜甫《江畔獨步尋花》詩:“東(dong) 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三、可羨。杜甫《題終明府水樓》詩:“可憐賓客盡傾(qing) 蓋,何處老翁來賦詩。”我查了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宇文所安的杜詩英譯,發現他把“可憐王孫泣路隅”譯為(wei) :a pitiable young prince weeps at the roadside.“可憐”譯為(wei) pitiable準確無誤;“百花高樓更可憐”譯為(wei) :the tall building,the“Hundred Flowers”,is even more attractive.將“可憐”譯為(wei) attractive,與(yu) “可愛”(loveable,lovely)庶幾近之;而把“可憐賓客盡傾(qing) 蓋”裏的“可憐”譯為(wei) moving(感動),則與(yu) “可羨”(enviable)有不小的距離了。
張相先生的《詩詞曲語辭匯釋》裏列有“可憐”條目,共舉(ju) 出了六種意思:可喜,可愛,可羨,可貴、可重,可惜,可怪。為(wei) 了便於(yu) 理解,我鬥膽做一回文抄公,將六種釋義(yi) 及讀者較為(wei) 熟悉的詩句例子抄錄於(yu) 後,並略作解釋說明。可憐作可喜義(yi) 者,王昌齡《蕭駙馬宅花燭》詩:“可憐今夜千門裏,銀漢星槎一道通。”說的是蕭駙馬娶了帝王之女,其可喜之情猶如牛郎織女銀漢故事也。白居易《曲江早春》詩:“可憐春淺遊人少,好傍池邊下馬行。”言可喜遊人尚少,得以傍池閑步也。其作可愛義(yi) 者,憐有愛義(yi) ,崔顥《王家少婦》詩:“舞愛前溪綠,歌憐子夜長。”錢起《穀口書(shu) 齋》詩:“竹憐新雨後,山愛夕陽時。”此兩(liang) 例說明憐與(yu) 愛互文,憐可作愛解,可憐即可愛。王維《戲題磐石》詩:“可憐磐石臨(lin) 泉水,複有垂楊拂酒杯。”此言磐石臨(lin) 泉之可愛。李白《清平調》詩:“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此言趙飛燕著新妝之可愛。杜甫《又於(yu) 韋處乞大邑瓷碗》詩:“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茅齋也可憐。”此言白碗之可愛。仇兆鼇《杜詩詳注》裏說:“先說得珍重可愛,因望其急送茅齋。”解釋相同。宇文所安的英譯:send some quickly to my thatched study,for they are worth cherishing(值得珍藏),沒有譯出白碗可愛之義(yi) 。又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jun) 畫馬圖》詩:“可憐九馬爭(zheng) 神駿,顧視清高氣深穩。”此言神駿之可愛也。宇文所安譯為(wei) :It is touching how those nine horses compete in divine pride,their turning glances are noble and pure,their tempers deep and steady.Touching有“感人的,動人的”之義(yi) ,未必是“可愛”。其作可羨義(yi) 者,憐有羨義(yi) ,李商隱《飲席戲贈同舍》詩:“珠樹重行憐翡翠,玉樓雙舞羨鵾雞。”憐與(yu) 羨互文見義(yi) ,故可憐即可羨。白居易《長恨歌》詩:“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此羨楊家之貴盛也。金性堯先生《唐詩三百首新注》:楊貴妃受冊(ce) 封後,大姊嫁崔家,封韓國夫人;三姐嫁裴家,封虢國夫人;八姊嫁柳家,封秦國夫人。宗兄楊銛封鴻臚卿,楊錡封侍禦史,楊釗(國忠)尤顯赫,任右丞相,封魏國公。他們(men) 都得以分封了領地(列土),其貴盛足以令人羨慕。但金先生將“可憐”解釋為(wei) “可羨,可愛”,顯得模棱兩(liang) 可,“可愛”之義(yi) 在此似可商榷。其作可貴、可重義(yi) 者,韓愈《庭楸》詩:“客來尚不見,肯到權門前。權門眾(zhong) 所趨,有客動百千。九牛亡一毛,未在多少間。往既無可顧,不往自可憐。”此言不往權門者之可貴也。王安石《過劉貢父》詩:“故知今有可憐人,回首紛紛鬥筲窄。”此言見可貴、可重之人,乃知鬥筲之人為(wei) 小器也。又王安石《白雲(yun) 》詩:“時來不道能為(wei) 雨,直以無心最可憐。”此言白雲(yun) 無心之可貴也。可憐,猶雲(yun) 可惜也。韓愈《贈崔立之評事》詩:“可憐無益費精神,有似黃金擲虛牝。”此言可惜枉費精神而無益也。又韓愈《榴花》詩:“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言可惜無遊人來賞花,任其謝落也。蘇軾《罷徐州往南京馬上走筆》詩:“可憐洪上石,誰聽月中聲。”言可惜無人聽洪上水聲也。陸遊《示兒(er) 》詩:“齒落頭童方悟此,乃翁見事可憐遲。”言可惜見事已遲也。可憐作可怪義(yi) 者,杜甫《解悶》詩十二首之第十一首:“翠瓜碧李沉玉甃,赤梨蒲萄寒露成。可憐先不異枝蔓,此物娟娟長遠生。”先,本來之義(yi) 。意為(wei) 可怪者本來同為(wei) 枝蔓所生之果實,而遠地生者偏美也。宇文所安英譯後兩(liang) 句為(wei) :Too bad they had not from the start thought such vines and branches rare—this thing is so lovely always growing far away.如果把too bad譯為(wei) rather strange或者surprisingly就更好了。李商隱《賈生》詩:“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lun)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此怪漢文不問蒼生而問鬼神也。葉蔥奇先生《李商隱詩集疏注》對此詩有詳解:這是借“賈生”來抒寫(xie) 懷才不遇之感的。拿漢文帝的求賢和賈生的才調竟然還不能相知,不能用其所長,這豈不是使人感歎無盡嗎?商隱深負經世之誌,但平生所遇相賞之人都隻愛重他的文采,純然把他當作專(zhuan) 擅筆墨的文士看待,這是他一向鬱鬱不舒的憾事,所以借賈生來傾(qing) 吐一下,“問鬼神”不過是借來抒發不遇真賞的感歎而已。詩人有經世之誌,而所謂的相賞之人卻不知,這豈非咄咄怪事!陸遊《平水》詩:“可憐陌上離離草,一種逢春各短長。”此怪青草之同是逢春,而生長的短長卻各不同。
結合王力《古代漢語》和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兩(liang) 書(shu) 來看,“可憐”二字有七種意義(yi) 不同的解釋,我們(men) 回過頭來解釋“可憐天下父母心”,我覺得這句話裏的“可憐”解為(wei) “值得憐憫”、“可愛”、“可貴”似乎都無不可,沒有必要膠柱鼓瑟,隻局限於(yu) “可愛”一解。
最後順便一提,張相先生的《詩詞曲語辭匯釋》一書(shu) ,不僅(jin) 為(wei) 治古漢語和古典文學者所看重和倚重,而且也為(wei) 從(cong) 事文學創作者所欣賞和喜愛,記得孫犁先生曾經說過:“張相那本《詩詞曲語辭匯釋》,我以為(wei) 很有用,沒事翻翻,對創作有好處。”說得極為(wei) 中肯。
吳其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