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加快構建高質量養老保障體係

發布時間:2022-03-11 11:25:00來源: 學習時報

  作者:鄭功成(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hui) 保障學會(hui) 會(hui) 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老齡化是世界性趨勢,但中國速度最快、規模最大,這是中國經濟社會(hui) 全麵快速發展最具綜合意義(yi) 的重要特征,也是未來發展必須妥善應對的世紀挑戰。

  為(wei) 此,黨(dang) 中央、國務院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通過全國人大的法定程序變成為(wei) 國家意誌,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對發展養(yang) 老保障事業(ye) 作出了相應的部署。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為(wei) 促進老年人養(yang) 老服務、健康服務、社會(hui) 保障、社會(hui) 參與(yu) 、權益保障等統籌發展提供了基本依據。但總體(ti) 而言,仍需進一步完善。

  樹立積極老齡化、有為(wei) 老齡化的發展理念。目前,社會(hui) 普遍存在養(yang) 老焦慮症,這與(yu) 人們(men) 對老齡化的全麵認識不足有關(guan) ,而動輒以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之比或者以其絕對數規模發展態勢來描繪老齡社會(hui) 並將老年人視為(wei) 社會(hui) 負擔的思維定式,是導致養(yang) 老恐慌的重要原因。事實上,老齡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消極的老齡化、不健康的老齡化、無準備的老齡化。因此,我國需要樹立積極老齡化、有為(wei) 老齡化的發展理念,並將這種理念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政策之中。新的理念至少包括:一是通過提高老年人的年齡門檻來改善社會(hui) 氛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超77歲,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也應以發達國家普遍奉行的65歲為(wei) 標準,讓躋身老人的年齡門檻隨著壽命延長而提升不僅(jin) 是長壽社會(hui) 調整人生周期的內(nei) 在要求,更有助於(yu) 逐漸改變公眾(zhong) 心理與(yu) 社會(hui) 氛圍。二是將老年人依然視為(wei) 社會(hui) 建設者。事實上,老年人也是重要的人力資源,低齡、健康老年人都在勞動之中,國家在保障老有所養(yang) 的同時,還要助力實現老有所為(wei) 。三是推進健康老齡化至關(guan) 重要。應當促使人人健身,努力做到身心健康,將我國老年人的健康餘(yu) 命提高到發達國家的水準。四是將老年人的社會(hui) 參與(yu) 融入養(yang) 老保障體(ti) 係之中,暢通參與(yu) 途徑,倡導以老助老。

  做好養(yang) 老保障統籌規劃,做到高效協同推進。一方麵,全麵、綜合應對老齡化需要統籌規劃。包括統籌規劃老年人的經濟保障與(yu) 服務保障,不讓養(yang) 老金製度與(yu) 養(yang) 老服務製度失衡;統籌規劃養(yang) 老、孝老、敬老政策體(ti) 係,不讓社會(hui) 與(yu) 家庭關(guan) 係失衡;統籌規劃資源配置,如公共投入、市場主體(ti) 投入、社會(hui) 力量投入、個(ge) 人及家庭投入,避免責任分擔嚴(yan) 重失衡。還要統籌規劃區域聯動、城鄉(xiang) 一體(ti) 應對,統籌規劃不同地區、不同層次、不同類別老年人的經濟保障及服務保障體(ti) 係,統籌規劃養(yang) 老服務人力資源配置,統籌規劃老齡產(chan) 業(ye) 拓展、科技創新,統籌規劃近、中、長期應對舉(ju) 措並構建長效機製等。隻有做好科學的頂層設計,才能對養(yang) 老保障體(ti) 係建設的結構與(yu) 功能進行精準定位,對養(yang) 老保障的方式與(yu) 途徑作出合理且有效率的選擇。另一方麵,必須同步完善養(yang) 老保障工作的體(ti) 製機製。因為(wei) 我國的養(yang) 老保障涉及人社、民政、衛健、住建、醫保、老幹部等多個(ge) 部門,沒有高效的部門協同,再完美的規劃設計也易陷入顧此失彼或厚此薄彼的困境。因此,基於(yu) 應對老齡化需要全社會(hui) 動員,應當盡快理順老齡工作秩序,而設置超越部門之上的決(jue) 策與(yu) 督促機製、強化多部門協同配合實屬必要。應當積極推進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退休人員社會(hui) 化管理,將現行分割管理的老幹部、各類退休人員、一般老年人、特困老年人等納入統一的養(yang) 老保障視野。還要創新養(yang) 老保障事業(ye) 的運行機製,打破官民分割、城鄉(xiang) 分割、群體(ti) 分割的傳(chuan) 統格局,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盡可能地調動市場、社會(hui) 力量、社區及家庭與(yu) 親(qin) 友的積極性,以公共政策引導各方參與(yu) ,以公共投入撬動市場、社會(hui) 、家庭投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形成積極應對老齡化的大格局,並為(wei) 全體(ti) 老年人安享晚年並老有所為(wei) 提供健全的保障。

  加快完善現行養(yang) 老保障製度安排。對老年人而言,需要的不是一項社會(hui) 保障製度,而是一個(ge) 由多項製度安排組成的製度體(ti) 係,雖然對不同的老年人輕重有別,但均屬缺一不可。完整的養(yang) 老保障體(ti) 係包括:一是養(yang) 老金製度。關(guan) 鍵是法定的基本養(yang) 老保險製度能夠公平、可靠地保證老年人維持基本生活的經濟來源,同時在職業(ye) 年金已經普及化的條件下,將企業(ye) 年金推向適度普惠,這構成了促進養(yang) 老金製度公平和提升大多數老年人基本生活水準的重要條件。二是養(yang) 老服務製度。關(guan) 鍵是盡快製定基本養(yang) 老服務清單,由政府兜住低收入困難老年人群體(ti) 的服務保障底線,由政府、市場主體(ti) 、社會(hui) 力量及個(ge) 人或家庭共同確保一般或中等收入老年人群體(ti) 的養(yang) 老服務需要得到滿足。三是長期護理保險製度。它是解決(jue) 失能老年人護理費用來源的必要製度安排,可以大眾(zhong) 之力化解小眾(zhong) 之危。四是醫療保障製度。這一製度並非專(zhuan) 門麵向老年人,但老年人屬於(yu) 需求最大者,目前需要妥善解決(jue) 老年人的慢性病的保障待遇問題。五是重視精神保障。包括在所有養(yang) 老保障製度實踐中注入人文關(guan) 懷,製定幫助老年人實現社會(hui) 參與(yu) 的政策,解決(jue) 老年人社會(hui) 交往等途徑,促進老年人社會(hui) 融合,使老有所養(yang) 與(yu) 老有所為(wei) 有機結合。此外,還需要將社會(hui) 化的養(yang) 老保障與(yu) 傳(chuan) 統的家庭保障有機結合起來,構建完善的家庭政策體(ti) 係。如支持家庭照顧與(yu) 鄰裏、親(qin) 友照顧老年人,借鑒一些國家對與(yu) 父母一起居住或就近居住的子女提供購房稅收優(you) 惠等的做法,傳(chuan) 統的鄰裏、親(qin) 友照顧亦應有相應的政策支持。

  抓住主要製度重點環節發力,確保政策精準有效。在養(yang) 老保險方麵,讓法定養(yang) 老金製度定型最為(wei) 重要,須在切實推進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時,同步優(you) 化其籌資機製與(yu) 待遇計發辦法,不斷縮小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退休人員、退休職工和城鄉(xiang) 居民三大群體(ti) 之間的養(yang) 老金差距。在養(yang) 老服務方麵,須從(cong) 孤寡老人向離退休人員及老年居民擴展,形成全覆蓋的新局麵,同時改變過去單純以年齡為(wei) 依據享受待遇的政策,采取以年齡為(wei) 基礎、以失能程度為(wei) 主要依據的新政策,並將護理型床位的供給和支持居家養(yang) 老的實踐效果作為(wei) 政績考核指標,以此確保真正有需要者得到滿足。還要根據不同老年人群體(ti) 特征、地區老齡化差異、養(yang) 老文化差異等要素分地區、分類別、分層次發展養(yang) 老服務,唯有如此,才能杜絕“一刀切”和“大水漫灌”現象,確保養(yang) 老服務政策的精準有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