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文化自信為魂 產業發展添翼 講好中國故事

發布時間:2022-03-11 13:47:00來源: 新華日報

  (王亞(ya) 楠:華東(dong) 政法大學傳(chuan) 播學院;宋浩凱:南京大學長三角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

  “十四五”規劃中,文化事業(ye) 與(yu) 文化產(chan) 業(ye) 的繁榮發展、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高得到了著重強調。2021年5月,由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十四五”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指出,要增強對外文化貿易綜合競爭(zheng) 力,以講好中國故事為(wei) 著力點,堅持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質量引進來並重。

  近年來,以《哪吒之魔童降世》《長津湖》等為(wei) 代表的體(ti) 現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我國核心價(jia) 值觀的國產(chan) 電影在國內(nei) 市場叫好又叫座表現優(you) 異,但在國外的票房表現卻不盡如人意。以《長津湖》為(wei) 例,該部電影成為(wei) 中國影史中票房最高的電影,但是其北美票房不太理想。可見,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我國人民群眾(zhong) 的文化自信正在逐步建立,但相較於(yu) 美國迪士尼集團、日本吉卜力工作室等外國企業(ye) 通過塑造深入人心的動畫人物形象傳(chuan) 播文化,我國民族文化的世界影響力仍有待提升。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不僅(jin) 關(guan) 係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關(guan) 係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塑造和構建。文化自信的提升不僅(jin) 需要中國人認同自己的民族文化與(yu) 價(jia) 值觀,還要提高中國文化的解釋力、傳(chuan) 播力和影響力,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引領世界。文化產(chan) 業(ye) 是提升文化自信的主要載體(ti) 之一,如何以產(chan) 業(ye) 發展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中國聲音?解決(jue) 路徑可以歸納為(wei) 以下三方麵。

  政策幫扶激發市場活力

  培育優(you) 秀內(nei) 容生長土壤

  良好的市場環境是生產(chan) 優(you) 秀文化作品的先決(jue) 條件。其中,產(chan) 業(ye) 扶持政策、知識產(chan) 權政策與(yu) 金融政策是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依賴的三大核心政策。雖然我國文化產(chan) 業(ye) 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速度,但與(yu) 發達國家相比仍處弱勢地位,需要產(chan) 業(ye) 扶持政策這隻“看得見的手”的力量,幫助我國文化產(chan) 業(ye) 快速建立核心競爭(zheng) 力。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產(chan) 業(ye) 促進法(草案送審稿)》經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審議通過,並公開征求意見,正式出台後將成為(wei) 我國在該領域首部統領性、基礎性法律。在此基礎上,地方政府應針對本區域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的特點,出台係列扶持政策,通過釋放政策紅利幫助各地文化產(chan) 業(ye) 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知識產(chan) 權與(yu) 版權是文化企業(ye) 的核心資產(chan) ,知識產(chan) 權相關(guan) 法律法規的合理化製定與(yu) 實施,也是保證文化市場中競爭(zheng) 機製良性運轉的重要製度條件。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重點關(guan) 注了健全知識產(chan) 權侵權懲罰性賠償(chang) 製度等方麵,強調了要全麵強化知識產(chan) 權保護。2020年新修改的《著作權法》通過對著作權的權利客體(ti) 及內(nei) 容進行了擴張等修改,滿足了新技術發展的要求,提高了著作權權利利用效率,為(wei) 文化產(chan) 業(ye) 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司法保障。在創作者的基本權益得到保護的基礎上,更多、更好的內(nei) 容生產(chan) 者將會(hui) 加入到行業(ye) 之中,為(wei) 提升我國文化產(chan) 品的國際競爭(zheng) 力注入活力。文化企業(ye) 普遍存在的輕資產(chan) 與(yu) 高風險屬性,“融資難”成為(wei) 製約各類文化企業(ye) 發展的瓶頸問題。在金融政策方麵,政府監管部門應依照不同企業(ye) 經營特點降低股權資本市場的進入門檻、建立以資產(chan) 證券化、供應鏈金融等多元化的債(zhai) 權融資方式,優(you) 化文化企業(ye) 的融資環境。

  未來,產(chan) 業(ye) 扶持應當向出海企業(ye) 和項目進行一定的傾(qing) 斜,加速富有中國特色的優(you) 秀文化產(chan) 品的國際傳(chuan) 播效率;知識產(chan) 權保護政策應著重研究如何在加大侵權處罰力度的同時,合理放寬作品的傳(chuan) 播條件,擴大優(you) 質內(nei) 容傳(chuan) 播範圍;金融政策方麵應健全完善稅收相關(guan) 的優(you) 惠政策,同時加強對文化資產(chan) 的評估工作,讓更多有能力有資格的評估機構走向市場。為(wei) 培育優(you) 秀作品、講好中國故事提供政策、製度與(yu) 資金的支持。

  技術驅動優(you) 化傳(chuan) 播環境

  增強優(you) 質內(nei) 容生命力

  提升優(you) 質內(nei) 容生命力,要以加強生產(chan) 者對消費者的傳(chuan) 播效果為(wei) 基礎,鼓勵消費者參與(yu) 內(nei) 容產(chan) 品生產(chan) 過程,增強消費者的認同感與(yu) 偏好度。依靠區塊鏈、數字技術等去中心化和降低傳(chuan) 播門檻的新技術,一個(ge) 更加多元開放、消費者參與(yu) 度更好的傳(chuan) 播環境正在形成。根據Alexa網站統計,全球最受歡迎前十網站中,有一半網站的內(nei) 容以用戶生成主要來源。國內(nei) 的文化企業(ye) 可以以現有的平台為(wei) 載體(ti) ,搭建消費者與(yu) 生產(chan) 者相互溝通渠道,鼓勵消費者以二創等形式發布相關(guan) 內(nei) 容,推動消費者向生產(chan) 者轉變,擴大優(you) 質內(nei) 容影響力,培養(yang) 良好的傳(chuan) 播環境。而出海的國產(chan) 遊戲則可以通過加入以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核心要素的互動環節、推出中國風主題的關(guan) 卡或遊戲角色等方式,讓全世界玩家在參與(yu) 內(nei) 容生產(chan) 的過程中了解、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通過傳(chuan) 統文化元素的嵌入,讓消費者在消費以及自主生產(chan) 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形成對中國文化的認同。

  以貿易促進文化傳(chuan) 播

  實現文化貿易中的“雙效”統一

  文化貿易不僅(jin) 是我國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實現我國文化輸出的主要載體(ti) 。基於(yu) 文化貿易渠道的文化輸出,可以根據我國與(yu) 貿易國之間的文化距離不同,采取差異化的文化貿易策略。一方麵,對於(yu) 以東(dong) 亞(ya) 、東(dong) 南亞(ya) 等地區為(wei) 代表與(yu) 我國文化距離較近的國家的文化貿易中,文化企業(ye) 是文化傳(chuan) 播的主力。我國文化企業(ye) 應將中國社會(hui) 的核心價(jia) 值觀融入文化產(chan) 品中,以文化產(chan) 品的優(you) 質內(nei) 容、創新形式講述中國故事。例如,利用中國美食、中國功夫等已被國際社會(hui) 廣泛接受的中國文化產(chan) 品為(wei) 媒介,在其中融入我國的核心價(jia) 值觀,積極傳(chuan) 播中國文化。或者,將中國文化融入流行的文化產(chan) 品形式中,以外國消費者喜聞樂(le) 見的形式,書(shu) 寫(xie) 一個(ge) 與(yu) 時俱進且多元的中國文化形象。例如,遊戲《原神》就通過推出包含戲劇元素的遊戲角色,成功在國外社交平台上引起了“京劇熱”,並激發了一批數量不小的國外玩家對中國傳(chuan) 統戲劇的好奇。另一方麵,對於(yu) 與(yu) 我國文化距離較遠的國家,例如,歐洲、美洲等地區,由於(yu) 該類地區的社會(hui) 傳(chuan) 統和價(jia) 值體(ti) 係與(yu) 中國的差距較大,在文化貿易中,我國應秉持兼容並蓄、和而不同的貿易理念,以增進該類地區對中國文化與(yu) 價(jia) 值觀理解為(wei) 前提條件。在增進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政府與(yu) 企業(ye) 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應加大與(yu) 該類國家的官方交流活動,並以中國文化節等形式宣傳(chuan) 中國文化,加強國家之間的民間交流活動,例如,增加對該類地區留學生的名額,借助學術交流達到相互了解和宣傳(chuan) 中國文化的目的。企業(ye) 在與(yu) 該類國家進行文化貿易時,應該在充分的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對產(chan) 品進行合理的定位和營銷,以滿足當地消費者對文化產(chan) 品的需求。

  有序推動我國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是提振文化自信、將中國建設成文化強國的基礎條件。在文化走出去戰略的指導下,政府相關(guan) 部門應以政策幫扶改善國內(nei) 的文化產(chan) 業(ye) 市場環境,文化產(chan) 業(ye) 從(cong) 業(ye) 者結合科技創新優(you) 化傳(chuan) 播環境,在優(you) 質內(nei) 容作品能夠誕生的前提下,以文化貿易助力文化傳(chuan) 播,提升世界範圍內(nei) 不同國家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和理解與(yu) 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