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剪紙藝術在武漢城市圈校園大受歡迎

發布時間:2022-03-15 17:27:00來源: 長江日報

  □ 長江日報見習(xi) 記者臧詩琴 記者呂映雪 劉遠航

  民間剪紙是中國最為(wei) 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一張紅紙、一把剪刀,紙屑飛落,花鳥魚蟲、福祿壽喜,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紙赫然呈現在眼前。本期武漢城市圈新聞周刊帶你走進圈內(nei) 非遺文化傳(chuan) 承人與(yu) 剪紙的故事。

  ■ 投身剪紙事業(ye) 30餘(yu) 年,學生已成為(wei) 省工藝美術名人

  “樹影印在牆上,像不像蝴蝶的翅膀?水滴落在地上是什麽(me) 形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武漢剪紙市級傳(chuan) 承人江先孝經常這麽(me) 問學生,他認為(wei) ,要抓住事物神態、學會(hui) 合理想象,作品才能出彩。

  1985年,江先孝第一次進校園是在武鋼三小。站上講台,看著孩子們(men) 那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他想:這就是未來傳(chuan) 承民族文化的力量。

  江先孝除了本職工作,一直在學校裏授課。三眼橋小學、武漢少年兒(er) 童圖書(shu) 館、中南民族大學、武鋼老年大學等都留下了他的身影。30多年來,江先孝帶出了不少優(you) 秀的學生,他們(men) 也成為(wei) 了剪紙老師,繼續傳(chuan) 承剪紙文化事業(ye) 。湖北省工藝美術名人彭豔華便是其中之一。她說:“江老師有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在剪紙的時候發散思維、合理想象。”

  “剪紙入門並不難,孩子們(men) 隻要願意學,我就願意教。”江先孝呼籲年輕人多花時間培育文化素養(yang) ,感悟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

  ■ 剪紙公選課秒光,優(you) 秀作品在校園展覽

  湖北理工學院位於(yu) 黃石,學校的剪紙公選課備受學生歡迎,每到新學期選課時,200個(ge) 名額很快就被搶光。

  教師殷海霞為(wei) 傳(chuan) 承剪紙文化,2013年特意開設了剪紙課。每學期,殷海霞都收到學生創作的剪紙作品,經過挑選,優(you) 秀作品會(hui) 在校園剪紙展上展出。

  在校內(nei) ,殷海霞成立了文化工作室,專(zhuan) 門研究剪紙文化教學,還應邀去單位、社區開展各種剪紙活動。她曾參與(yu) 並主持過多次百餘(yu) 人參與(yu) 的剪紙公益活動。

  “剪紙文化進校園,能加深同學們(men) 對傳(chuan) 統文化的認知,增強文化自信。”殷海霞說。

  ■ 雕花剪紙進校園,非遺傳(chuan) 承人給小學生授課

  “雕花剪紙對我而言,不僅(jin) 是以刀作畫,以紙寄情,更重要的是它是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寄予希望和表達情感的載體(ti) ,是民間藝術的瑰寶。”非遺傳(chuan) 承人、孝感雕花剪紙研究所所長池泉說。

  剪紙占據了池泉生活的大部分時間,而宣傳(chuan) 和傳(chuan) 承剪紙藝術則是他多年工作中的重要內(nei) 容。池泉說,近年來,孝感充分利用雕花剪紙傳(chuan) 承人的傳(chuan) 承示範帶頭作用,把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請到各個(ge) 學校,開展孝感雕花剪紙進校園特色教學活動。

  對開展活動比較好的學校授牌“孝感雕花剪紙傳(chuan) 承示範學校”,目前已獲授牌的有4所小學。這些傳(chuan) 承示範學校不僅(jin) 由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進行授課,還重點培養(yang) 在校優(you) 秀美術教師,讓老師學習(xi) 掌握孝感雕花剪紙藝術特色、製作技藝,與(yu) 本校教學特色相結合。

  雕花剪紙作為(wei) 孝感市唯一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的非遺項目,是孝感的一張文化名片。“隨著時代的變遷,孝感雕花剪紙作為(wei) 民間刺繡的底樣,在現今的生活中已難覓蹤跡,怎樣讓學生們(men) 來認識它、了解它、學習(xi) 它、掌握它,也是我們(men) 非遺傳(chuan) 承保護的工作重點。”池泉說。

  ■ 看到同事桌上剪紙作品的第一眼,她就和剪紙結下不解之緣

  2002年,一位同事桌上的剪紙作品吸引了她的注意力。由此,她與(yu) 剪紙結下了不解之緣。成馥泉,湖北鹹寧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通山剪紙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隨著剪紙技藝逐漸提高,成馥泉在當地也越來越有名氣,青花瓷係列剪紙在鹹寧市博物館被公開展示,吸引了不少慕名前來學習(xi) 的人,其中不乏國際友人。

  2016年5月,成馥泉受邀參加溫泉中學第四屆美育節,為(wei) 中韓兩(liang) 國32名初中生上剪紙課,本來是兩(liang) 個(ge) 小時的課,最後超時了,學生們(men) 意猶未盡。

  阮金鱗是成馥泉的“國際”學生之一,在法國讀書(shu) 。2017年,高考後的她慕名而來,請教成馥泉學習(xi) 剪紙技藝,想要將剪紙文化傳(chuan) 播到國外去。她說,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對外國人很有吸引力。

  ■ 剪紙第一課,要求學生學做人、學知識、學生存

  70歲的潛江人宋成美,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剪紙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1976年,他登上三尺講台,成為(wei) 一名美術老師。2015年退休還鄉(xiang) ,在潛江尋找剪紙手藝的傳(chuan) 承人。2018年,他走入鄉(xiang) 鎮學校,開展免費教學工作,荷花村、積玉口中小學剪紙教室裏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宋成美有一套自己的教學方式,他的“開班第一課”,圍繞著“三學”出發,要求學生學做人、學知識、學生存。

  上課時,他以鼓勵為(wei) 主,學生們(men) 剪好了作品,他就幫忙裝裱起來。期末,剪紙興(xing) 趣班舉(ju) 行頒獎典禮,他自費買(mai) 獎狀,給學生頒獎。“興(xing) 趣往往是被鼓勵來的。”宋成美踐行“誇獎式”教育。

  記者了解到,2021年7月,潛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收集了200多件剪紙作品在“百年築夢”潛江剪紙展上展示,其中有100件來自宋成美學生之手。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