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央媽”終於出手 這一萬億元與你我都有關

發布時間:2022-03-16 16:0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今年又是花大錢的一年。一晃眼,新冠肺炎疫情這隻“黑天鵝”已經在全世界駐足了三年之久。三年來,財政部和央行花了大力氣,試圖穩住中國經濟的航向。眼看“財爸”手頭日益吃緊,“央媽”終於(yu) 出手了,1萬(wan) 億(yi) 元利潤直接上繳中央財政。不得不感慨,“央媽”一出手就是1萬(wan) 個(ge) “小目標”。

  據其官網披露的信息看,這1萬(wan) 億(yi) 元利潤主要來自過去幾年的外匯儲(chu) 備經營收益。

  各國央行都被稱為(wei) 銀行的銀行。銀行的主要利潤來自存貸之間的利息差和投資收益,央行也基本一樣。央行雖然不以利潤為(wei) 目的,但是執行貨幣政策過程中會(hui) “被動賺錢”,利潤的來源本質上也是資產(chan) 負債(zhai) 的“利差”。

  央行的財務收入主要包括利息收入、業(ye) 務收入、其他收入;財務支出則主要包括利息支出、業(ye) 務支出、管理費支出等。從(cong) 資產(chan) 端看,外匯儲(chu) 備是我國央行持有的主要資產(chan) 。從(cong) 負債(zhai) 端看,貨幣發行和存款準備金構成了央行主要的負債(zhai) 。

  大家跟外國做生意,賺了美元,如果你不在外國消費,就要去銀行把美元換成人民幣,銀行再拿你的這筆美元去跟央行換人民幣,美元最終就留在了央行,這就構成了我們(men) 的外匯儲(chu) 備。央行拿著這些外匯去國外投資賺取收益。

  中國外匯儲(chu) 備已經多年穩居世界第一,截至2022年2月末,我國外匯儲(chu) 備規模為(wei) 32138億(yi) 美元。算一筆賬,超3.2萬(wan) 億(yi) 美元外匯儲(chu) 備,假設收益率2%,匯率6.5,2年時間,就有0.83萬(wan) 億(yi) 元的收益。過去兩(liang) 年,央行還有平均13萬(wan) 億(yi) 元的對政府債(zhai) 權和商業(ye) 銀行債(zhai) 權,假設收益率也是2%,也有0.52萬(wan) 億(yi) 元的收益。

  所以,向“財爸”上繳1萬(wan) 億(yi) 元,“央媽”還是很輕鬆的。

  解決(jue) 了“為(wei) 什麽(me) 能”的問題,還得回答“為(wei) 什麽(me) 要”。夫妻關(guan) 係中,誰管錢是門大學問。在我國,“央媽”管錢,“財爸”管賬,日常生活中,兩(liang) 方雖然也會(hui) 偶有爭(zheng) 論,但都是為(wei) 了“家庭”著想,為(wei) 了維護我國宏觀經濟的穩定。

  這幾年經濟麵臨(lin) 的壓力大家應該都感受到了,總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說了,今年工作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麵對新的下行壓力,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怎麽(me) 做?一方麵減稅退稅,保持企業(ye) 的活力;一方麵政府下場投資、消費,一句話,就是政府花錢,以此帶動市場整體(ti) 的活力。

  但是勒緊褲腰帶生活好幾年,“財爸”的錢也不夠了,又不能無限製地借錢給未來留下太多風險,所以今年政府的方案除了跨年度的資金調節,就是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zhuan) 營機構上繳利潤。

  “財爸”說,安排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zhuan) 營機構上繳利潤,是我國的慣例做法,是統籌財政資源、跨年度調節資金的重要手段,也是世界主要經濟體(ti) 的通行做法。

  之所以要一而再再而三強調“合法性”,乃至“國際性”,自然是因為(wei) 此前沒有這麽(me) 做,至少從(cong) “國家賬本”裏很難看出來。

  我國“國家賬本”由四本賬構成——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hui) 保險基金預算。

  梳理近幾年的“國家賬本”,2015年-2018年各年均有“部分國有金融機構和中央企業(ye) 上繳利潤”,列入一般公共預算非稅收入的“國有資本經營收入”科目,但沒提“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zhuan) 營機構”的事。

  2019年“國家賬本”該科目下出現了“特定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當年國有資本經營收入(特定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為(wei) 6659.03億(yi) 元,為(wei) 預算的117.9%,比預算超收1009.03億(yi) 元。市場分析,這裏的特定金融機構就是指中投公司、央行等。

  疫情發生以來,我國暫停了該項舉(ju) 措。“財爸”的說法是,為(wei) 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留有一定的政策空間。今年,預留的政策空間要釋放一些了。

  2020年和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以“青山”喻指市場主體(ti) 也就是企業(ye) ,先是“留得青山,贏得未來”,後是“青山常在,生機盎然”。今年,政府希望“雪中送炭”,助其“煥發生機”。

  市場仍有擔憂,比如這是否意味著中國開啟財政貨幣赤字化的大門,是否預示著央行降準?很快,央行就下場辟謠:人民銀行結存利潤主要來自過去幾年的外匯儲(chu) 備經營收益,不會(hui) 增加稅收或經濟主體(ti) 負擔,也不是財政赤字。中國人民銀行作為(wei) 央行,依法向中央財政上繳結存利潤,不會(hui) 造成財政向央行透支。

  學術上的理念仍可爭(zheng) 論,但回過頭來看,政府的收入來自老百姓的稅收,銀行的利潤來源也是老百姓,最後這錢用來“放水養(yang) 魚”,總歸是取之於(yu) 民,用之於(yu) 民。

  “央媽”也說了,這1萬(wan) 億(yi) 元主要用於(yu) 留抵退稅和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支持助企紓困、穩就業(ye) 保民生。

  這筆錢,和中國企業(ye) 參與(yu) 全球競爭(zheng) 的底氣有關(guan) ,和一家辛苦維持的小餐廳有關(guan) ,和一個(ge) 到處求職的父親(qin) 有關(guan)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wei) 本,“錢”的去向關(guan) 係到千家萬(wan) 戶的民生福祉,且看2022年政府如何花好這筆錢。(張均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