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什麽是真正的斷舍離

發布時間:2022-03-16 16:07: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什麽(me) 是真正的斷舍離

  1.斷舍離並不是整理術,而是為(wei) 你打造一間助你實現人生目標的屋子,這也正是斷舍離能讓人生變得更加美好的原因

  2.斷舍離,對物品放手,就意味著清理了發生在物品身上的糾結和回憶,讓思緒得到整理,空間不斷充裕,心情越發暢快,一旦體(ti) 會(hui) 到這種快樂(le) ,你的斷舍離就成功了一半

  3.斷舍離為(wei) 何會(hui) 改變人生?因為(wei) 它重新回歸了“當下”“此處”“自我”

  今年3月,“斷舍離”創始人山下英子新作《山下英子:我的斷舍離》在國內(nei) 出版,這本書(shu) 寫(xie) 於(yu) 新冠疫情暴發時,通過7個(ge) 案例分享,1個(ge) 深度對話,排除4種誤區,清理6種空間教你“什麽(me) 才是真正的斷舍離”。

  山下英子提出的“斷舍離”在2013年隨著《斷舍離》簡體(ti) 中文版的出版,在國內(nei) 掀起“斷舍離”熱,斷舍離也成為(wei) 一種時尚的人生觀念。

  斷舍離並不是整理術,而是為(wei) 你打造一間助你實現人生目標的屋子,這也正是斷舍離能讓人生變得更加美好的原因。山下英子編寫(xie) 《山下英子:我的斷舍離》的初衷,是希望每個(ge) 人能重新“珍重自己”。

  放下執念 專(zhuan) 注當下

  山下英子畢業(ye) 於(yu) 早稻田大學文學部,大學期間開始學習(xi) 瑜伽,從(cong) 瑜伽的修行哲學“斷行·舍行·離行”中提煉出“斷舍離”的思維方式並用於(yu) 日常生活的“整理”,逐漸建立起任何人都能做到的“自我探查法”。

  “斷舍離”讓人斬斷、舍棄、脫離對物品、行為(wei) 和人際關(guan) 係的執念。不買(mai) 多餘(yu) 之物,舍棄無用之物,添置必要之物,如此循環往複,就能給生活帶來新陳代謝,創造出讓自己覺得舒適愜意的最佳環境,進而讓心情變得舒暢,人生變得美好。

  在山下英子看來,已經不再使用的東(dong) 西,早已忘在腦後的東(dong) 西,一件又一件,不斷累積,卻從(cong) 不見它們(men) 登場亮相,隻是一味侵蝕空間。這不僅(jin) 僅(jin) 是居所的狀態,也是居住者的心理狀態。無視物品,就等於(yu) 無視自己。

  山下英子認為(wei) ,過往不斷累積,物品也越積越多,填滿了房間的每個(ge) 角落。斷舍離能讓我們(men) 與(yu) 這些物品麵對麵,從(cong) 束縛住自己的執念中解脫出來,如此,便能專(zhuan) 注於(yu) 當下的自己,專(zhuan) 注於(yu) 當下所處的空間,擺脫內(nei) 心的苦悶,發現自身新的可能。這就是斷舍離的力量。清理意味著放手。感受到有如卸下肩上沉甸甸的擔子、將髒兮兮的餐桌擦得明淨光潔後湧起的暢快感覺,斷舍離的步伐會(hui) 愈發輕快,空間和人生也會(hui) 變得愈發美好。

  斷舍離是新陳代謝

  斬“斷”、“舍”棄、脫“離” ,山下英子認為(wei) ,斷舍離也是刺激思維新陳代謝的思路轉化法。

  斷:不輕易添置物品。甄選後再購買(mai) ,拒絕沒用的東(dong) 西,謹慎添置;不斷重複“斷”和“舍”的過程。

  舍:放手。垃圾、雜物、無用之物等等,不是自己喜歡的,一概放手。

  離:最佳狀態。物品得到了循環與(yu) 代謝,心情也會(hui) 變得輕鬆。

  立足自我軸 甄選物品

  山下英子認為(wei) ,斷舍離是一種為(wei) 空間和心靈減負的思維工具,我們(men) 之所以無法舍棄物品,很大程度是因為(wei) 沒有將“自我”作為(wei) 判斷標準,而是偏離到了“物品”和“他人”身上。

  “這個(ge) 還能用”“物以稀為(wei) 貴”,這便是立足物品軸的思維方式。“別人送的”“誰誰說這個(ge) 挺好的”,這便是立足他人軸的思維方式。像這樣,將物品的取舍與(yu) 選擇權交付給自我以外的事物,是完全無法踐行斷舍離的。踐行斷舍離,要始終立足自我軸,也就是立足當下的自我。以對現在的我來說是否必要、是否合適為(wei) 標準來進行判斷。

  山下英子表示,我們(men) 生活在物質豐(feng) 盈的時代,對物品繁多司空見慣,一直以來都活在“東(dong) 西多才叫富裕”的價(jia) 值觀裏。實際上,“不浪費精神”也是塊燙手山芋,有時會(hui) 成為(wei) 導致我們(men) 偏離自我軸的主要原因,要小心。

  為(wei) 了能立足自我軸,應該經常這樣問問自己:

  必要:對現在的我而言必要嗎?

  適合:適合現在的我嗎?

  愉快:讓現在的我感到愉快嗎?

  問清自己後,學會(hui) 對物品放手。

  不必要:還能用但實際已不再使用,沒了它也不會(hui) 感到困擾的物品。

  不適合:曾經很重要,但現在已經不再適合自己的物品。

  不愉快:用了太多年,或是現在用起來總覺得有些別扭和不順手的物品。

  山下英子建議,行動可以刺激思維轉變,如果暫時還不知道該從(cong) 何下手,不如先動起來,從(cong) 小地方開始整理,慢慢思維也會(hui) 跟上自己的行動。整理的順序最好是先放手,再清掃,最後再裝飾。

  物品需要斷舍離 人也需要

  對物品放手,就意味著清理了發生在物品身上的糾結和回憶,讓思緒得到整理,空間不斷充裕,心情越發暢快,一旦體(ti) 會(hui) 到這種快樂(le) ,你的斷舍離就成功了一半。

  同樣,需要和物品一樣斷舍離掉的還有人,有時,我們(men) 也需要拿出麵對孤獨的勇氣,幹脆利落地斷舍離,隻留下能給自己帶來積極影響的人際關(guan) 係。

  山下英子認為(wei) ,重新審視人際關(guan) 係時,要考慮兩(liang) 個(ge) 因素——距離和頻率,人們(men) 總是習(xi) 慣於(yu) 將血緣關(guan) 係作為(wei) 衡量人際關(guan) 係親(qin) 密程度最重要的標準,其實,用距離和頻率來衡量,梳理起來會(hui) 更加容易。

  在考慮了距離和頻率後,下一步就是鬥爭(zheng) ,鬥爭(zheng) 的對象並非是和自己合不來或自己厭煩的人,而是即使要花費心力鬥爭(zheng) ,也想繼續與(yu) 之相處的人,尤其是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家人。

  相隔距離遠,接觸頻率低,想起來就覺得心煩,更別提見麵了,對這樣的人際關(guan) 係,山下英子的建議是不要再掙紮地維係了,“斷舍離是為(wei) 了讓人向前看。有些朋友,你和他們(men) 之間的話題隻剩下以往的回憶和共同朋友的八卦,寶媽們(men) 組成的小團體(ti) ,說是為(wei) 了商議孩子的事情,卻總是組織一些毫無意義(yi) 的聚會(hui) ,其實不過是為(wei) 了確認自己的‘勢力範圍’。想想看,和這人共度的時間真的幸福嗎?對現在的自己而言,真的有必要嗎?”

  在山下英子看來,許多人之無法邁出斬斷人際關(guan) 係的步伐,是因為(wei) 害怕孤獨,然而,與(yu) 其陷入一段讓人開心不起來的關(guan) 係,獨處反而自在得多。“另外,人際關(guan) 係的斷舍離和物品是一個(ge) 道理,舍棄無用之物,促進新陳代謝,一定會(hui) 給你帶來新鮮而美好的緣分。” 

  文/本報記者 張嘉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