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文學與影視,攜手開拓新境界

發布時間:2022-03-17 14:50: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向文學致敬,向現實主義(yi) 致敬,向普通勞動者致敬,向一代代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奮鬥者致敬,是小說《人世間》的精神內(nei) 核

  電視劇《人世間》成功地將有力量的文學轉化為(wei) 有魅力的光影,源自創作團隊高度契合的藝術追求與(yu) 精益求精的專(zhuan) 業(ye) 精神

  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筆方能匯山河。貼著時代的脈搏、貼著人民的心跳,文藝創作天高地闊

  電視劇《人世間》熱播,帶來了大範圍的追劇熱、討論熱。

  2022年早春時節,不少中國家庭在電視劇《人世間》的陪伴下度過。這部“全家人都愛看”的電視劇,創下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近5年電視劇最高收視率,目前已累計超4億(yi) 受眾(zhong) 觀看。電視劇熱播引發有關(guan) 話題持續熱議,小說原著《人世間》也數次登上多家圖書(shu) 銷售平台暢銷榜。《人世間》由文學跨界影視,從(cong) 專(zhuan) 業(ye) 閱讀擴展為(wei) 社會(hui) 閱讀,從(cong) 文藝作品延伸為(wei) 一種引人矚目的文化現象。

  中國作家協會(hui) 近日召開的“從(cong) 文學到影視——《人世間》座談會(hui) ”上,20餘(yu) 位作家、編劇、評論家、影視工作者展開熱烈討論。今天的文藝創作如何匹配波瀾壯闊的時代變化?兼具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文藝精品何以煉成?文學與(yu) 影視如何互補?如何用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人世間》熱播帶給我們(men) 諸多啟示。

  貼著人民的心創作,就會(hui) 得到人民的愛

  正如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hui) 主席鐵凝所說:“《人世間》熱播,再一次有力證明了文學與(yu) 影視的親(qin) 密關(guan) 係。”電視劇《人世間》的成功是站在文學的肩膀上。

  原著長篇小說《人世間》以高票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它既是一部厚重溫暖的百姓奮鬥生活史,也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發展史。向文學致敬,向現實主義(yi) 致敬,向普通勞動者致敬,向一代代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奮鬥者致敬,是小說《人世間》的精神內(nei) 核。梁曉聲說:“我從(cong) 未在感情上和勞動大眾(zhong) 及他們(men) 的生活脫節。”我們(men) 從(cong) 中看到一位文學工作者對生活的忠實、對人民的深情。

  電視劇《人世間》成功地將有力量的文學轉化為(wei) 有魅力的光影,源自創作團隊高度契合的藝術追求與(yu) 精益求精的專(zhuan) 業(ye) 精神。

  《人世間》劇本寫(xie) 了3年,直到電視劇拍攝關(guan) 機前一個(ge) 月,編劇王海鴒仍然在修改。電視劇與(yu) 原著既一脈相承也添彩加戲,將小說表達轉化為(wei) 影視表達,有技術上的創造,也有理念上的突破。對於(yu) 擅寫(xie) 家庭劇的王海鴒而言,改革家、企業(ye) 家的生活是創作經驗的盲區,但她沒有退回創作“舒適區”,而是迎難而上。她認為(wei) :“僅(jin) 把戲局限在家庭,勢必會(hui) 降低劇的分量,也不合小說初衷”。踏踏實實拍出一部以工人群體(ti) 為(wei) 主角,輻射社會(hui) 各人群、展現近50年中國社會(hui) 變化的電視劇是導演李路的夙願。李路說:“國家的變化發展大家感同身受,我們(men) 不應忘記基層群體(ti) 的勞動和付出。”他將多年的思考沉澱傾(qing) 注在這部劇中。諸多實力派演員為(wei) 塑造好角色動了腦筋,下了苦功夫,以二度創作為(wei) 電視劇添彩。《人世間》劇組工作人員最多時達上千人,輾轉長春、哈爾濱等多地實景拍攝,曾為(wei) 一場戲長途奔襲兩(liang) 三百公裏,搭建3萬(wan) 多平方米的攝影棚還原小說中的“光字片”,僅(jin) 布光的燈線就用了7萬(wan) 多米。

  “千淘萬(wan) 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觀眾(zhong) 不會(hui) 拒絕滾燙、真誠的作品。從(cong) 115萬(wan) 字小說《人世間》到58集電視劇《人世間》,創作精品是文學與(yu) 影視之間的最大公約數,也是作品與(yu) 觀眾(zhong) 最有效的溝通語言。

  生動書(shu) 寫(xie) 時代生活,寫(xie) 活了一個(ge) 時代的精氣神

  中國作家協會(hui) 副主席李敬澤認為(wei) ,《人世間》熱播,是“人民史詩的力量、人民美學的勝利”。小說《人世間》的字裏行間,“在悲歡離合中抒寫(xie) 情懷和熱望,於(yu) 人間煙火處彰顯道義(yi) 與(yu) 擔當”。電視劇《人世間》內(nei) 蘊深沉的曆史意識和文化自信,表達了中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價(jia) 值觀念。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思想理念,改革開放中的解放思想、銳意進取,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對良善品德的傳(chuan) 承堅守,通過普通人的命運故事展現了出來。

  在劇中,人物形象是真實的、現實的、樸實的,他們(men) 骨子裏的堅韌與(yu) 擔當,撥動了很多觀眾(zhong) 的心弦。周父周母的相濡以沫、周秉義(yi) 的剛正有為(wei) 、周秉昆的憨實仗義(yi) 、鄭娟的悲苦堅韌、蔡曉光的體(ti) 貼通透……一個(ge) 個(ge) 從(cong) 生活中“走”出來的真實的人、感性的人,經過藝術的加工,成為(wei) 具有藝術典型特征的人、富有審美意味的人、承載價(jia) 值引導力的人,傳(chuan) 神而深刻。

  長達半個(ge) 世紀的曆史縱深,賦予《人世間》史詩般的厚度。觀眾(zhong) 特別是青年人,透過周家三代人的經曆和故事,重溫半個(ge) 世紀以來中國走過了怎樣的道路,理解這些變化和成就從(cong) 何而來,讀懂社會(hui) 變革的內(nei) 在動力。回望這段不平凡的曆程時,觀眾(zhong) 得到的答案是有力量的。更可貴的是,《人世間》的講述不回避坎坷,敢於(yu) 直麵且戰勝困難。它通過生動書(shu) 寫(xie) 一個(ge) 時代的生活,寫(xie) 活了一個(ge) 時代的精氣神,寫(xie) 出了國家和民族發展進步的氣與(yu) 魂。這種對現實主義(yi) 創作原則的追求,讓現實題材創作彰顯出生命力和藝術魅力。

  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筆方能匯山河。從(cong) 小說到電視劇,《人世間》的熱播為(wei) 當下文藝工作者重申一個(ge) “常識”:貼著時代的脈搏、貼著人民的心跳,文藝創作天高地闊。

  文學與(yu) 影視雙向賦能,共同開拓文藝新境界

  優(you) 秀文學作品是全社會(hui) 共有的文化財富。“在新時代文化生活版圖和現代傳(chuan) 播格局之中,文學以更立體(ti) 的方式放大自身價(jia) 值,主動同眾(zhong) 多藝術門類、文藝形態交流互鑒、融合接軌,不斷播撒文學的種子,開拓文藝新境界”,中國作家協會(hui) 黨(dang) 組書(shu) 記張宏森建議從(cong) 更高的站位和更廣闊的角度出發,不斷思考開拓新時代文學豐(feng) 沛的生命力和多樣的可能性。

  文學和影視的聯姻是優(you) 良傳(chuan) 統。從(cong) 《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yi) 》《水滸傳(chuan) 》四大名著的改編到《祝福》《林家鋪子》《家》《四世同堂》等改編自魯迅、茅盾、巴金、老舍等經典名作的影視劇,在中國文學和影視發展的曆程中,文學與(yu) 影視在雙向賦能、雙向驅動中,深刻反映時代變革和現實生活,也構築了中國文藝的璀璨繁榮。

  新時期以來,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等國家級獎項獲獎作品的影視作品蔚為(wei) 大觀。統計顯示,1982年至今,茅盾文學獎共計48部獲獎長篇小說中,從(cong) 《芙蓉鎮》《鍾鼓樓》《平凡的世界》到《曆史的天空》等,有31部作品被改編為(wei) 電影、電視劇、京劇、話劇。文學一直在場,優(you) 秀文學作品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建構著今天的文藝圖景。

  中國作家協會(hui) 將麵向全國實施“新時代山鄉(xiang) 巨變創作計劃”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一批高水準、有分量的文學力作,有望為(wei) 影視和其他文化領域輸送更多更好的文學資源。

  “一部傑出的作品依存於(yu) 一個(ge) 偉(wei) 大的時代,依存於(yu) 時代裏每一個(ge) 人的選擇。閱文集團一直在大力扶持現實題材網絡文學的創作,我們(men) 希望推動更多優(you) 秀現實題材文學IP的影視開發,從(cong) 而有力弘揚主旋律、傳(chuan) 遞更大的正能量。”《人世間》出品人程武說。

  以《人世間》為(wei) 榜樣,期待不遠的將來,文藝創作沃土厚植,精品力作花繁葉茂。(任姍姍)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