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正當時 行業加速探索大數據賦能農業
人民網北京3月16日電(記者栗翹楚)當前,春耕春播進展順利,越來越多的機械化設備在田間地頭大展身手,成為(wei)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生力軍(jun) 。近年來,隨著高空間、時間和光譜分辨率遙感技術的發展,遙感檢測技術已成為(wei) 指導農(nong) 業(ye) 種植、保障糧食安全的“千裏眼”。
“簡單來講,遙感技術就是把攝像頭搬到天上去。”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CEO張弓表示,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關(guan) 鍵節點包括春天播種、出苗以及起初生長等情況。據了解,佳格天地近期麵向全國上線了“春播穩產(chan) 大數據決(jue) 策指揮平台”。該平台融合了衛星遙感、氣象等多類數據,旨在從(cong) 播種適宜區分布、氣象風險預警、作物長勢監測幾方麵為(wei) 糧食及油料作物的生產(chan) 提供數據支持與(yu) 服務,從(cong) 而助力保障糧食安全。
2021年2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遙感衛星等天基設施。發展智慧農(nong) 業(ye) ,建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大數據體(ti) 係,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深度融合。完善農(nong) 業(ye) 氣象綜合監測網絡,提升農(nong) 業(ye) 氣象災害防範能力。
東(dong) 北農(nong) 業(ye) 大學資源與(yu) 環境學院教授劉煥軍(jun) 表示,遙感技術可以客觀、準確、及時地提供作物的生態環境和作物生長的各種信息,它是精確獲得田間數據的重要來源,應用於(yu) 作物的長勢監測、災害監測、精準管理。
在張弓看來,遙感技術不僅(jin) 解決(jue) 了土地在哪兒(er) 的問題,更能直觀體(ti) 現土地上種植了哪些作物。通過數據分析,耕地麵積和使用率,作物品種和生長情況將為(wei) 有關(guan) 部門提供製定政策的有效依據。也體(ti) 現了中國正從(cong) 相對粗放的農(nong) 業(ye) 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的過程。
“相較於(yu) 西方一些農(nong) 業(ye) 大國,我國部分地區的地塊較為(wei) 分散,如何將破碎化的耕地進行集約化管理,其中就需要遙感技術的助力。”張弓說。
科技賦能,糧食豐(feng) 收更有底氣。春耕一線,農(nong) 技推廣人員進村入戶,新品種、新農(nong) 藝落地,廣袤田疇,平田整地用上北鬥導航,打藥施肥用上無人機。我國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2%,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主要農(nong) 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為(wei) 糧食生產(chan) 注入源源動力。
“與(yu) 傳(chuan) 統果園不同,通過數字化手段,這片占地近1000畝(mu) 的果園隻需要20多人來維護,相比過去的粗放式管理,效率提高10倍以上。”山東(dong) 淄博一家智慧農(nong) 業(ye) 公司負責人表示,園區主要集成數字果園管理係統、網室保護性係統、智能水肥一體(ti) 化係統、智能農(nong) 機、農(nong) 業(ye) 物聯網等先進技術,通過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高新技術,實現對農(nong) 業(ye) 的精準化種植、智能化決(jue) 策、可視化管理。
從(cong) 天上的衛星,到地上的5G,星地融合網絡正在賦能各行各業(ye) 。張弓認為(wei) ,這是我國發展農(nong) 業(ye) 信息和數字化中獨到的優(you) 勢。他表示,首先,我國擁有覆蓋麵積較廣的5G信號,尤其在農(nong) 村地區;其次,中國航天技術也處於(yu) 世界領先水平。通過天地聯動,相關(guan) 數據和信息便可以通過網絡傳(chuan) 遞至每一位農(nong) 民的手機裏。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產(chan) 業(ye) 和遙感技術的融合日益深入,農(nong) 業(ye) 遙感應用技術已經與(yu) 人們(men) 的生活密不可分,必將成為(wei) 具有巨大產(chan) 能價(jia) 值的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之一,我國的遙感事業(ye) 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在未來,人們(men) 應該不斷利用各種資源和優(you) 勢加快步伐發展遙感技術,向遙感強國邁進。”劉煥軍(jun) 說。
“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指出,要完善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體(ti) 係,創新農(nong) 技推廣服務方式,建設智慧農(nong) 業(ye) 。據了解,今年我國將深入推進“互聯網+”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進城工程,加快110個(ge) 試點縣建設。目前,我國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全國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
此外,據張弓介紹,通過運用北鬥導航係統,無人駕駛技術已經在部分地區的田間地頭得到應用。“可以看到,在低速、封閉的場景下,農(nong) 機的無人駕駛技術已經日趨成熟。”張弓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