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夯實大國糧倉根基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始終把解決(jue) 好吃飯問題作為(wei) 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不斷深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進程加快推進,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穩步提升。來看記者的一線調研。
河南尉氏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示範區裏,溝渠成網,林田相間,現代化裝備成為(wei) 新農(nong) 具,物聯網終端實時監測水肥蟲情,農(nong) 技人員根據需要精準配方,通過雲(yun) 智能物聯網水肥一體(ti) 係統進行田間管理。而在過去,這片土地還是“旱不能澆、澇不能排”,靠天吃飯的中低產(chan) 田,農(nong) 民種地更多是憑經驗。
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不足、科技支撐相對薄弱、糧食產(chan) 能有待提升,這是糧食主產(chan) 區麵對的共同課題。2014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南尉氏考察時,進一步明確糧食生產(chan) 的關(guan) 鍵點: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動力在政策。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首次提出實施“以我為(wei) 主、立足國內(nei) 、確保產(chan) 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從(cong) 推進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到給農(nong) 業(ye) 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從(cong) 落實“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到解決(jue) 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從(cong) 囑托農(nong) 業(ye) 大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麵有新擔當新作為(wei) ,到要求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總書(shu) 記推動糧食安全戰略不斷深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裏,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
為(wei) 了把14億(yi) 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落實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啟動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一項項著眼於(yu) 糧食安全的政策舉(ju) 措接連出台。從(cong) 東(dong) 北糧倉(cang) 到黃淮海主產(chan) 區,從(cong) 西北西南到長江流域,廣袤的中華大地上正在發生著曆史性的變化。2021年,我國糧食產(chan) 量連續7年站穩1.3萬(wan) 億(yi) 斤台階,主要農(nong) 作物自主選育品種提高到95%以上,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良種全覆蓋,實現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加快推進,今年將有10億(yi) 畝(mu) 農(nong) 田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chan) 穩產(chan) ,每畝(mu) 產(chan) 能提高10%—20%。農(nong) 田有效灌溉麵積也超過10億(yi) 畝(mu) 。如今的河南尉氏,高標準農(nong) 田從(cong) 2014年的18萬(wan) 畝(mu) 增加到95萬(wan) 畝(mu) ,占全縣耕地72%。
從(cong) 農(nong) 村土地改革的單項發力,到落實“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提高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各方麵的全麵推進,我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方式發生了深刻變革,前所未有地夯實了大國糧倉(cang) 的根基。14億(yi) 多中國人,隻有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穩住農(nong) 業(ye) 基本盤,為(wei) 保持經濟社會(hui) 大局穩定提供有力支撐,就更有足夠底氣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