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專家教授,也是送餐員誌願者——抗疫中的上海高校教師
光明日報記者 任鵬 曹繼軍(jun) 顏維琦
“14天封控的日子,給我們(men) 留下了一段難忘的經曆與(yu) 回憶。”3月17日,上海大學寶山校區疫情管理模式從(cong) 封閉式轉為(wei) 準封閉式,年近七旬的土木工程係教授葉誌明在朋友圈裏寫(xie) 下了這句話。
這14天中,除了日常教學,他還為(wei) 本係的青年教師開展了教育教學座談會(hui) 、示範教學課與(yu) 學校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在線輔導,與(yu) 新疆塔裏木大學開展遠程沉浸式課堂教學,主持他牽頭的虛擬教研室建設會(hui) 議……此外,他在春日的陽光下,在封控樓陽台上,為(wei) 係裏老師們(men) 獻上了特殊禮物:小提琴曲《我的祖國》。
上海大學在上海高校中最早進入了校園封閉式管理,受疫情影響,3月13日起,上海60多所高校開啟了閉環管理模式。與(yu) 葉誌明一樣,上海高校的教師們(men) 在校園裏與(yu) 72萬(wan) 名學子們(men) 學習(xi) 、生活在一起,無論課程教學還是後勤保障,他們(men) 麵對困難挺身而出。
最高學曆的送餐員
“媽媽牽掛你,隻是無能為(wei) 力,如果可以,我也當誌願者,幫幫你們(men) 吧!”
“沒事媽媽……我們(men) 老師都在開自己的車給學生宿舍送飯。”
這是3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學封閉管理後,一位女同學與(yu) 媽媽的一段微信對話。閉環管理期間,上海交大上千名老師每天在食堂把飯菜打包後,開私家車將飯菜送到每一棟學生宿舍樓下,再由專(zhuan) 人送到每一個(ge) 宿舍門口。
“謝謝老師!老師辛苦啦!”看著這些平時站在講台上傳(chuan) 道授業(ye) 的專(zhuan) 家教授們(men) 穿著防護服,化身“大白”配送員,同學們(men) 自發到陽台大聲地喊出感激之情,聲音在宿舍樓間此起彼伏。
為(wei) 了提高送貨效率,這些交大的老師們(men) 各顯其能。有的開來了大巴車,有的用上了智能無人駕駛車,更有甚者,為(wei) 能送更多的餐盒,一本正經地算起了數學題——“我的車極限容積2.53立方米,最大裝盒量應該是理論最大值的80%=810份,今天實際驗證的最大裝盒量是680份,布局方法還有進一步改進空間。”
將送餐提煉成一個(ge) 科學問題,設計一個(ge) 協同軟件,形成一套快遞優(you) 化理論,這群可愛的交大老師讓同學們(men) 感慨不已。
3月14日,是華東(dong) 政法大學閉環管理的第五天,學校食堂迎來了一批特別的“配餐員”。出於(yu) 安全考慮,也為(wei) 了讓同學們(men) 安心上網課,學校決(jue) 定停用學生誌願者,全校教職工將集體(ti) 接過誌願服務的接力棒。不少學生發現,這些為(wei) 他們(men) 打飯、送餐的老師中還有他們(men) 的校長葉青。
“他們(men) 是全國學曆最高的配餐員。”有同學寫(xie) 道,“因為(wei) 他們(men) 可能是院士、教授、副教授、工程師、研究員……感謝他們(men) 的付出!”
教授頭銜的誌願者
3月12日,上海海洋大學實施準封閉管理,工程學院教授周悅是第一批入住學校的教職工之一。“兒(er) 子在上海大學讀書(shu) ,愛人在外地工作,我當誌願者沒有後顧之憂!”周悅說得很實在,“有的老師家裏有小孩,有的要照顧老人,這個(ge) 時候我是最適合的。”
為(wei) 了安撫學生情緒,周悅和同事們(men) 在封控當日就一一走訪了電氣係8個(ge) 班近240名學生。這些學生周悅大都教過,比較了解。她鼓勵大三的孩子們(men) 考研,或者拓展知識增強從(cong) 業(ye) 能力。對於(yu) 大一的學生,她鼓勵他們(men) 樹立正確的專(zhuan) 業(ye) 觀,專(zhuan) 心對待自己的課程,團結友愛,充分利用這段“宿舍”時光。
為(wei) 了便於(yu) 管理和為(wei) 學生提供保障,學校把教職工分為(wei) A、B組輪流入住學校。A組的工作即將結束了,周悅又和在上海大學就學的兒(er) 子商量好,大家都不要回家,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繼續做誌願者。就這樣,她又轉到了B組,繼續“誌願”下去。
在上海海事大學海馨一食堂,用過午餐的同學突然發現,校長陸靖正身穿藍馬甲,在餐盤收取處熟練地接過學生手中的餐盤、清理台麵,還不時勸導同學們(men) 戴好口罩。原來,他在了解到食堂人手緊缺的情況下,立即帶頭成為(wei) 誌願者。“什麽(me) 是疫情對高校的考驗?”陸靖說,“就是在突如其來的危機下,全體(ti) 教職工給予學生最需要的幫助與(yu) 關(guan) 懷。”
做好課程銜接的好教師
3月15日10點05分,是上海海洋大學外聘老師徐永海的空手道課。他像其他任課老師一樣,開啟了線上教學。
“同學們(men) 看好了,我打慢一點啊!”在簡要向學生說了幾個(ge) 空手道的日語單詞後,直播鏡頭中,徐永海打得虎虎生風。雖然看不到學生們(men) 的表情,但同學們(men) 在下麵的評論亮了:“第一次體(ti) 育課記了筆記!”
“接到空手道上網課的通知後,其實有點緊張的。因為(wei) 平時上課我習(xi) 慣盯著學生的動作和表情是否到位。而網課的話,會(hui) 不會(hui) 沒有效果?”雖然帶著這樣的疑惑,徐永海還是決(jue) 定試一試。
於(yu) 是,他在朋友那裏借調了專(zhuan) 業(ye) 的燈光設備,認真地調試了幾次。上課前,徐永海還特意把頭發洗了洗。“網課我們(men) 以‘心’為(wei) 主,多點技術要點的講解,同時加入裁判手勢和判罰的理論,便於(yu) 學生更好地了解空手道。”
在學校閉環管理的短短幾天內(nei) ,東(dong) 華大學數萬(wan) 名師生有序相聚“雲(yun) 課堂”,開展本科、研究生課程1986門次,一同投入了這場防疫“阻擊戰”。為(wei) 了提升學生在線學習(xi) 效果,老師們(men) 積極探索創新、改進在線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內(nei) 容。在機械學院實驗教學中心,老師們(men) 建立了機械基礎實驗虛擬仿真教學平台,讓同學們(men) 在線上也能“做實驗”。
“希望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我們(men) 都能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積極去適應新的上課模式。”談及在線上課的感受,信管專(zhuan) 業(ye) 的林夢佳同學說。
為(wei) 保證校園封閉管理期間本科教學同質等效,葉誌明在上海大學土木工程係分別開展了教育教學座談會(hui) 和示範教學課,以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
“教師工作的本質是教學,是育人。”作為(wei) 教育部課程思政示範課負責人、上海大學原副校長的葉誌明,將幾十年的授課經驗與(yu) 青年教師們(men) 無私分享。對於(yu) 突如其來的疫情,葉誌明說,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大家一起應對挑戰。疫情終將過去,年輕的大學老師,也將與(yu) 他一樣,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做不愧於(yu) 這個(ge) 時代的高校教師。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2日 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