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築牢大糧倉 打造大糧商

發布時間:2022-03-22 14:0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

  築牢大糧倉(cang) 打造大糧商

  ——北大荒集團探尋全麵發展的農(nong) 業(ye) 現代化道路

  光明日報記者 張士英

  初春的黑龍江,冰雪已漸漸消融,但冬季遺留的寒意猶存。在北大荒集團墾豐(feng) 種業(ye) 克山農(nong) 場有限公司實驗室裏,大豆種子已經出苗,一片生機盎然。據技術人員介紹,這是抽樣進行發芽試驗的大豆種子,平均出芽率達97%。為(wei) 確保春耕期間種植戶用上“放心種”,農(nong) 場其他品種的發芽率檢測試驗也在陸續進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wan) 顆子。行走在黑龍江墾區,從(cong) 完達山麓到黑龍江畔,從(cong) 興(xing) 安嶺腳下到三江平原,種植戶們(men) 忙著為(wei) 春耕做著各項準備,5.54萬(wan) 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即將播撒新的希望。

  一餐一飯,關(guan) 乎國家安危、人民幸福。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北大荒集團作為(wei)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和現代農(nong) 業(ye) 的排頭兵,以體(ti) 製機製改革為(wei) 引領,以做實大基地、建強大企業(ye) 、發展大產(chan) 業(ye) 為(wei) 基礎,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現代農(nong) 業(ye) 航母。

  科技賦能 築牢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基地

  農(nong) 時不等人,春日勝黃金。在黑龍江前哨農(nong) 場有限公司新建的疊盤暗室育苗車間內(nei) ,技術人員正在對智能控製係統和數據平台進行測試。“播種後的秧盤在可控溫度和濕度的智能化暗室中進行疊盤催芽,發芽率可達到90%以上,不僅(jin) 較常規育秧提前出苗7天左右,而且苗壯、抗逆性強,能有效避免早播低溫對水稻種子和秧苗的影響,為(wei) 後期防災減災、穩產(chan) 增產(chan) 打下基礎。”前哨農(nong) 場有限公司農(nong) 業(ye) 發展部副總經理李世剛說。

  除疊盤育秧技術,今年,建三江分公司還在各農(nong) 場開展本田標準化改造、密苗機插、割曬機械監測係統應用等15項創新農(nong) 業(ye) 技術及智能農(nong) 機應用項目,為(wei) 現代農(nong) 業(ye) 大基地建設積蓄動能。

  科技助力,種地不僅(jin) 更加智能化,還朝著無人化發展。“無人插秧、無人植保、無人機巡田……單個(ge) 生產(chan) 環節的無人作業(ye) 近幾年在七星農(nong) 場有限公司已相繼開展應用。”參加完關(guan) 於(yu) 無人農(nong) 場示範區建設方案的討論後,北大荒智慧農(nong) 業(ye) 農(nong) 機中心技術人員於(yu) 鐵龍說,“此次,我們(men) 將在15000畝(mu) 土地上,首次實現水稻全生產(chan) 過程的無人化作業(ye) 。”

  據七星農(nong) 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宇介紹,多年來,農(nong) 場通過與(yu) 企事業(ye) 單位、高校聯合開展技術研究及實驗示範,將北鬥衛星、5G網絡、物聯網、機器人、環境感知等現代技術與(yu) 傳(chuan) 統農(nong) 機技術深度融合,率先實現了智能農(nong) 機的遠程無人控製,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基地和農(nong) 業(ye) 現代化示範區。

  種子是農(nong) 業(ye) 的芯片,為(wei) 讓中國人的飯碗裝更多中國糧,北大荒集團積極推動墾豐(feng) 種業(ye) 研發實驗室升級為(wei) 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guan) 、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生物育種產(chan) 業(ye) 化應用等關(guan) 鍵項目上主動“揭榜掛帥”,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技項目。同時,充分發揮農(nong) 墾科學院作用,大力發展抗逆、優(you) 質、高產(chan) 水稻品種,早熟、耐密、高產(chan) 專(zhuan) 用型玉米等作物的種質資源搜集、保護、鑒定及育種材料的改良和創製,為(wei) 種業(ye) 核心科技創新注入“新動能”。

  據統計,近年來,北大荒集團通過審定農(nong) 作物新品種近200個(ge) ,獲得植物新品種權近90個(ge) ,自主研發的優(you) 質水稻品種累計推廣1000多萬(wan) 畝(mu) 。

  “瞄準農(nong) 業(ye) ‘卡脖子’領域,圍繞重點產(chan) 業(ye) 鏈部署創新鏈,加大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力度。”北大荒集團科技信息產(chan) 業(ye) 部副總經理韓天甲給記者展示了集團近三年來製定實施的重點科研項目計劃,其中包括水稻、大豆、玉米基因編輯技術種質資源創新及新品種選育、黑土地保護關(guan) 鍵技術研究與(yu) 集成示範、寒地水稻和玉米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研究與(yu) 示範等16項重大科研課題。

  科技賦能,端牢中國飯碗。2021年,北大荒集團糧食總產(chan) 達463.1億(yi) 斤,創曆史新高,可滿足1.6億(yi) 城鄉(xiang) 居民一年的口糧供應,中華大糧倉(cang) 更加穩固。

  產(chan) 業(ye) 融合 打造從(cong) 地頭到餐桌的全鏈條

  29622項農(nong) 墾係統政府行政職能全麵完成移交,1063家事業(ye) 機構分六類全部實施差異化改革,863個(ge) 農(nong) 墾社區及162.3萬(wan) 居民全部納入屬地政府管理,集團總部實行集團化公司化運行,原農(nong) 墾9個(ge) 管理局整體(ti) 改製為(wei) 集團分子公司,原113個(ge) 農(nong) (牧)場整合為(wei) 108個(ge) 農(nong) (牧)場有限公司……

  從(cong)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進農(nong) 墾改革發展的意見》開始,曆時5年陣痛,至2020年12月,北大荒集團完成政企分開、事企分開、社企分開,不再加掛農(nong) 墾總局的牌子,農(nong) 墾體(ti) 製改革任務全麵完成。

  從(cong) 政企合一的國有農(nong) 場到現代化國有企業(ye) ,身份明確了,發展方向也更清晰了。改革後的北大荒,開始向大產(chan) 業(ye) 布局,依靠穩固的大糧倉(cang) ,全麵推進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做“大廚房”“大工廠”“大市場”,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中國大糧商”。

  位於(yu) 哈爾濱阿城經濟開發區的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產(chan) 業(ye) 園內(nei) ,淨菜生產(chan) 線已經投產(chan) 試運行,蔬菜經過清洗、篩選、檢測、分裝,從(cong) 這裏送到百姓的餐桌。“這裏將成為(wei) 黑龍江省最大的蔬菜一體(ti) 化加工中心、冷鏈物流集配中心。”北大荒泰華有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雪鬆介紹,園區按照功能劃分涵蓋農(nong) 業(ye) 種植、生產(chan) 加工、研發檢測、果蔬保鮮、冷鏈物流、熱鏈配送、國內(nei) 營銷、國際貿易等諸多領域。各生產(chan) 線和功能區將於(yu) 今年陸續投入使用。

  從(cong) 地頭到餐桌,從(cong) 農(nong) 場到市場。北大荒集團在產(chan) 地建設倉(cang) 儲(chu) 供應庫、在城市建設消費分銷庫、在大型物流節點建設中心物流庫,同時,建設以現貨為(wei) 主的倉(cang) 單式交易中心。依托“三庫一中心”,北大荒集團通過綠色智慧廚房向全國布局,由原來單一的原料生產(chan) 供應商向種植、生產(chan) 、銷售、倉(cang) 儲(chu) 、運輸全鏈條大產(chan) 業(ye) 發展,提升了產(chan) 品的價(jia) 值鏈和市場競爭(zheng) 力。“綠色智慧廚房不僅(jin) 是對接市場的營銷平台,更包含了渠道、品牌、服務、標準、研發、倉(cang) 儲(chu) 、加工、檢測、金融等體(ti) 係建設。”北大荒集團營銷部副總經理寇春雨表示。

  從(cong) 農(nong) 業(ye) 思維向商業(ye) 思維切換,由行政思維向經營思維跳轉。紅興(xing) 隆分公司江川農(nong) 場有限公司一邊組織備耕生產(chan) ,一邊忙著簽訂單,廈門國貿1.79億(yi) 元、深圳“深彤鑫”4.5萬(wan) 噸粳米、國貿興(xing) 陽農(nong) 產(chan) 品有限公司簽約建廠、中糧“孔乙己”酒業(ye) 合作共建黃酒泡大米生產(chan) 基地……“改革前,生產(chan) 靠國家糧食收儲(chu) 政策;改革後,生產(chan) 圍著市場轉,盯著訂單辦,算著效益幹。企業(ye) 得效益,職工得實惠。”江川農(nong) 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武玉剛感觸頗深。

  改革釋放了發展活力。2021年,北大荒集團營業(ye) 總收入1703.7億(yi) 元,利潤總額14.8億(yi) 元,職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0055元,年均增長6.6%。“北大荒”品牌價(jia) 值不斷提升,目前達1439.85億(yi) 元,十年增長5.2倍。

  社會(hui) 服務 讓小農(nong) 戶搭上現代農(nong) 業(ye) 快車

  “把你家地也托管得了,從(cong) 種到收,啥都不操心,掙錢還省心!”3月3日,黑龍江北安市趙光鎮前進村農(nong) 民張振東(dong) 勸鄰居王鳳剛。“自己種地成本高,刨除人工不掙啥錢。”去年,張振東(dong) 把自家300畝(mu) 地全程托管給北安區域農(nong) 服中心指定的趙光農(nong) 場。剛開始,他心裏不托底,常跑去看,“一水水的大機械標準化作業(ye) ,是比咱自己種的好。”

  地不用管了,張振東(dong) 也沒閑著,憑著農(nong) 機駕駛技術給農(nong) 場當上了駕駛員。年底一算賬,張振東(dong) 樂(le) 了,“比同村沒托管的畝(mu) 產(chan) 多打100斤,加上工資裏外裏多掙將近5萬(wan) 塊。”今年,他不僅(jin) 自己當甩手掌櫃,還做起了土地托管的義(yi) 務宣傳(chuan) 員。

  大國小農(nong) ,是我國農(nong) 業(ye) 的基本國情。小農(nong) 戶生產(chan) 經營組織化程度低,嚴(yan) 重影響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益的提高。

  如何讓小農(nong) 戶搭上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的快車?北大荒集團以開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為(wei) 抓手,組建區域農(nong) 業(ye) 綜合服務中心,將先進的栽培模式和適用技術平移到農(nong) 村,把標準化生產(chan) 、農(nong) 業(ye) 科技、技術服務、綠色發展模式複製推廣到農(nong) 村,以統供、統營和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為(wei) 主的“雙控一服務”,帶動小農(nong) 戶和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量和品質,助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

  “開展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為(wei) 小農(nong) 戶提供‘種、管、防、收’及金融、保險全產(chan) 業(ye) 鏈服務,在保持農(nong) 村土地承包關(guan) 係穩定前提下,切實幫助小農(nong) 戶解決(jue) 一家一戶幹不了、幹不好、幹起來不劃算的事,豐(feng) 富和完善農(nong) 村雙層經營體(ti) 製的內(nei) 涵,促進小農(nong) 戶和現代農(nong) 業(ye) 有機銜接。”作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北大荒農(nong) 墾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王守聰在今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建議,全麵推進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

  2021年,北大荒集團實現農(nong) 地運營麵積1080萬(wan) 畝(mu) ,帶動農(nong) 民12萬(wan) 戶,深入周邊鄉(xiang) 鎮技術指導超過92萬(wan) 畝(mu) ,為(wei) 農(nong) 民節本增收6.4億(yi) 元。

  如今,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的“北大荒模式”在全國開花。近日,贛鄂湘區域農(nong) 服中心在北大荒農(nong) 服集團授權下,與(yu) 江西省撫州市簽約20餘(yu) 萬(wan) 畝(mu) 土地流轉框架協議;安徽小崗區域農(nong) 服中心,通過移植北大荒標準化種植技術,在當地開展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麵積已達30餘(yu) 萬(wan) 畝(mu) ,土地全程托管麵積近10萬(wan) 畝(mu) ;冀魯豫區域農(nong) 服中心今年全程托管土地50餘(yu) 萬(wan) 畝(mu) ;吉林區域農(nong) 服中心與(yu) 周邊區域簽約30萬(wan) 畝(mu) 以上。

  “一切為(wei) 了中國農(nong) 民、一切為(wei) 了中國飯碗、一切為(wei) 了中國糧食。”王守聰道出北大荒一以貫之的使命擔當,“因擔負黨(dang) 的使命而生,因適應民生需要而興(xing) 的北大荒一直在探索生產(chan) 體(ti) 係、經營體(ti) 係、產(chan) 業(ye) 體(ti) 係全麵發展的中國特色農(nong) 業(ye) 現代化道路。”

  2021年,北大荒集團全年糧食總產(chan) 達到463.1億(yi) 斤,播種麵積4457.8萬(wan) 畝(mu) ,創曆史新高,糧食生產(chan) 連續11年超過400億(yi) 斤,迎來“十八連豐(feng) ”。

  2021年,北大荒集團共建有國家級、省部級科技創新平台31個(ge) ,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7.07%,農(nong) 業(ye) 綜合機械化率達99.7%。

  “北大荒”品牌價(jia) 值達1439.85億(yi) 元,十年增長了5.2倍,穩居中國農(nong) 業(ye) 第一品牌。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2日 05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