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作者:薑輝(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副院長)
內(nei) 容提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科學把握時代方位、深入回答時代課題,以全新視野深化了對“三大規律”的認識;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實踐推進理論創新,隨著實踐的變化不斷豐(feng) 富發展;堅持“兩(liang) 個(ge) 結合”,拓展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內(nei) 涵和途徑,續寫(xie) 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精神專(zhuan) 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歸根到底是因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行。馬克思主義(yi) 之所以行,就在於(yu) 黨(dang) 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並用以指導實踐。”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以下簡稱《決(jue) 議》)指出:“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新的飛躍。”我們(men) 要深入把握這一重大論斷的豐(feng) 富內(nei) 涵,進一步深化對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理解和認識,更加自覺地用這一重要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科學回答時代課題,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
時代課題是理論創新的驅動力。隻有抓住並回答、解決(jue) 時代課題的理論,才能立時代潮頭、領風氣之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立足時代特點,推進馬克思主義(yi) 時代化,更好運用馬克思主義(yi) 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真正搞懂麵臨(lin) 的時代課題,深刻把握世界曆史的脈絡和走向。”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在深入把握時代方位、科學回答時代課題中創立並不斷發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們(men) 黨(dang) 麵臨(lin) 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目標繼續前進。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站在了新的曆史起點上。在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我們(men) 具備繼續發展的堅實基礎和有利條件,同時麵臨(lin) 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變化前所未有,這給我們(men) 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和實踐課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統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馬克思主義(yi) 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準確判斷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對關(guan) 係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就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麽(me) 樣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什麽(me) 樣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麽(me) 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係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指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必須準確把握時代大勢,勇於(yu) 站在人類發展前沿,聆聽人民心聲,回應現實需要,科學回答時代課題。正是通過對時代課題的科學回答,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實現了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認識的新躍升,進一步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新圖景,開辟了管黨(dang) 治黨(dang) 、興(xing) 黨(dang) 強黨(dang) 的新境界,以全新視野深化了對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規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認識,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新的飛躍。
紮根新時代的偉(wei) 大實踐,隨著實踐的變化不斷豐(feng) 富發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馬克思主義(yi) 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展。”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yi) 認識論首要的、基本的觀點。科學理論從(cong) 實踐中來,被實踐所檢驗,再回到實踐中轉化為(wei) 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以我們(men) 黨(dang) 長期積累的曆史經驗為(wei) 深厚基礎,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實踐推進理論創新,把豐(feng) 富經驗升華為(wei) 科學理論,在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互動中實現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新的飛躍。
《決(jue) 議》重點總結了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和積累的新鮮經驗,具體(ti) 從(cong) 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經濟建設、全麵深化改革開放、政治建設、全麵依法治國、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國防和軍(jun) 隊建設、維護國家安全、堅持“一國兩(liang) 製”和推進祖國統一、外交工作13個(ge) 方麵總結了各方麵重大成就,並概括了其中的原創性理念和思想。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從(cong)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全部實踐中產(chan) 生的理論結晶。《決(jue) 議》在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八個(ge) 明確”基礎上,用“十個(ge) 明確”對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核心內(nei) 容作了進一步概括。
從(cong) “八個(ge) 明確”到“十個(ge) 明確”,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核心內(nei) 容進一步豐(feng) 富發展。《決(jue) 議》把“明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最大優(you) 勢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放在“十個(ge) 明確”的首位,並增加“全黨(dang) 必須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的內(nei) 容;在第二個(ge) “明確”中,增加“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內(nei) 容;在第三個(ge) “明確”中,增加“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nei) 容,並采用“推動人的全麵發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新表述;在第四個(ge) “明確”中,采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深化改革、全麵依法治國、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的“四個(ge) 全麵”新表述;第七個(ge) “明確”,即“明確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為(wei) 新增加內(nei) 容;在第九個(ge) “明確”中,增加“服務民族複興(xing) 、促進人類進步”的內(nei) 容;第十個(ge) “明確”,即“明確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的戰略方針,提出新時代黨(dang) 的建設總要求,全麵推進黨(dang) 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製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zheng) ,落實管黨(dang) 治黨(dang) 政治責任,以偉(wei) 大自我革命引領偉(wei) 大社會(hui) 革命”,為(wei) 新增加內(nei) 容。“十個(ge) 明確”蘊含的戰略思想和創新理念,是黨(dang) 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認識深化和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集中體(ti) 現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原創性理論貢獻。
堅持“兩(liang) 個(ge) 結合”,續寫(xie)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兩(liang) 個(ge) 結合”集中反映了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對馬克思主義(yi) 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拓展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內(nei) 涵和途徑。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堅定自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的典範,是堅持“兩(liang) 個(ge) 結合”、勇於(yu) 推進理論創新的成果。
當代中國正在經曆人類曆史上最為(wei) 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麵對快速變化的世界和中國,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必須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立足新的曆史方位,從(cong) 新的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實際相結合,更好把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統一起來,堅持用馬克思主義(yi) 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續寫(xie) 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科學指引下,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充分體(ti) 現了馬克思主義(yi) 的真理力量、實踐力量。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既始終貫穿著馬克思主義(yi) 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又承載著中華文明獨特基因和鮮明民族特色,凝結著中國人民的偉(wei) 大創造精神、偉(wei) 大奮鬥精神、偉(wei) 大團結精神、偉(wei) 大夢想精神,具有強大的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這一重要思想,既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深度結合,又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一重要思想,科學回答了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的曆史性課題,以新的時代內(nei) 涵激發了中華文明新的活力。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們(men) 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譜寫(xie) 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精彩華章。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與(yu) 時俱進、不斷發展的科學理論體(ti) 係。隻要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就能不斷續寫(xie)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