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四川:鄉村旅遊多點開花 振興發展活力十足

發布時間:2022-03-24 11:17:00來源: 中國旅遊報

  一條條生態綠道連接著城市和鄉(xiang) 村,一個(ge) 個(ge) 美麗(li) 的村莊讓遊客流連忘返,一座座民宿小院古樸而特色鮮明……隨著氣溫逐漸回暖,廣闊的天府大地上各色花兒(er) 依次綻放,引得眾(zhong) 多市民、遊客紛紛前往踏青賞花,體(ti) 驗鄉(xiang) 村旅遊的別樣魅力。

  近年來,四川省以鄉(xiang) 村旅遊為(wei) 抓手,全麵貫徹落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先後培育了一批“天府旅遊名鎮”“天府旅遊名村”和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鎮,打造出一批生態美、生產(chan) 美、生活美的鄉(xiang) 村旅遊目的地,逐步實現了“農(nong) 田變景觀、農(nong) 房變客房、農(nong) 產(chan) 品變禮品、村民變股民”。這些務實舉(ju) 措不僅(jin) 豐(feng) 富了廣大遊客的鄉(xiang) 村旅遊體(ti) 驗,也拓寬了四川縣域經濟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路徑,為(wei) 四川建設文化強省和旅遊強省作出了積極貢獻。

  業(ye) 態豐(feng) 富

  菜品越來越精致、住宿越來越有品質、打卡點位越來越多……這是最近兩(liang) 年,不少在四川各地鄉(xiang) 村中旅行遊客的驚喜發現。

  “現在不僅(jin) 交通便利了許多,豐(feng) 富的特色菜品更是讓人挑花了眼。”近日前往成都龍泉山觀賞桃花的遊客王女士說。

  近年來,四川各地瞄準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新機遇,以融合發展為(wei) 抓手,把旅遊業(ye) 作為(wei) 帶動鄉(xiang) 村發展的重要途徑,圍繞旅遊全產(chan) 業(ye) 鏈持續發力,全省各地鄉(xiang) 村旅遊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

  依托深厚的文化稟賦和優(you) 質的旅遊資源,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通過實施“旅遊+文化、體(ti) 育、農(nong) 業(ye) 、林業(ye) 、交通”等一係列融合發展計劃,聚焦打造美好生活消費新場景、發展旅遊消費新業(ye) 態、培育旅遊消費新熱點,推出了一係列鄉(xiang) 村旅遊新產(chan) 品,為(wei) 遊客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選擇與(yu) 體(ti) 驗。

  走進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大石板社區,一個(ge) 個(ge) 獨具特色的新民宿錯落有致,特色鮮明的茶馬古道文化、豐(feng) 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與(yu) 絢麗(li) 多姿的自然生態融入其間。“本是來看邛海,一路散步過來,卻有了意外發現。”遊客李璐說,“來到這裏,仿佛置身於(yu) 另外一個(ge) 世界,甚至還能品嚐一杯精致的下午茶,選擇很多,體(ti) 驗很棒。”

  在宜賓市大雁嶺景區內(nei) 的林峰山莊,“酒都·夜宴”項目可同時容納近600名遊客在青山綠水之間一邊吃著火鍋,一邊觀看湖心的雜技、川劇、魔術、音樂(le) 等精彩演出。

  以高質量發展和全域旅遊理念為(wei) 指引,一大批鄉(xiang) 村旅遊新業(ye) 態、新產(chan) 品、新場景在四川不斷湧現,極大提升了各地遊客在川旅遊體(ti) 驗。

  百姓富足

  陽春時節,瀘州市江陽區丹林鎮建設村“櫻花穀”內(nei) ,1.6萬(wan) 多株垂枝櫻、寒櫻、河津櫻等不同種類櫻花競相綻放,如雲(yun) 似霞,成群結隊的遊人穿梭其間,賞花拍照,好不熱鬧。

  “櫻花穀”負責人袁剛介紹,依靠蓬勃發展的鄉(xiang) 村旅遊,20多名村民長期在“櫻花穀”工作,每人每年能獲得4萬(wan) 多元的收入。

  獲益的不止瀘州“櫻花穀”。近年來,四川各地大力推進鄉(xiang) 村旅遊發展,為(wei) 越多來越多的群眾(zhong) 拓寬了就業(ye) 、創業(ye) 之路,幫助他們(men) 實現了增收致富。

  每逢夏季,在廣元市朝天區曾家山景區經營“雨田山莊”的雷浩然和母親(qin) 李翠英鮮有閑暇。“我們(men) 家算是村裏最早吃上‘旅遊飯’的農(nong) 戶。”雷浩然說,如今,“雨田山莊”已是當地精品農(nong) 家樂(le) ,年收入超百萬(wan) 元,不僅(jin) 改變了以往需要外出務工才能維持生計的境況,還帶動一部分鄉(xiang) 親(qin) 實現就近就地就業(ye) 。

  位於(yu) 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xiang) 的阿土列爾村被外界稱為(wei) “懸崖村”,這裏的村民曾一度艱難度日。2016年以來,隨著當地基礎設施的極大改善,村裏的群眾(zhong) 開始吃上“旅遊飯”,過上了好日子。

  “懸崖村”村民莫色拉博的人生也從(cong) 那時開始改變,從(cong) 小就擅長攀岩登山的他被旅遊公司選中,成為(wei) 一名戶外旅遊、攀岩領隊,每月收入三四千元。“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莫色拉博說。

  “發展旅遊為(wei) 我們(men) 帶來了機遇。”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呷巴鄉(xiang) 俄達門巴村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最近幾年,通過為(wei) 遊客提供住宿餐飲等服務,該村實現了旅遊接待量從(cong) “零”到“萬(wan) ”的突破。依靠發展旅遊業(ye) ,2020年該村的集體(ti) 收入達到193萬(wan) 元,村民們(men) 因此過上了好日子。

  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四川鄉(xiang) 村旅遊收入同比增長15%左右,邁上3600億(yi) 元新台階。這標誌著日益繁榮的鄉(xiang) 村旅遊正在托起廣大農(nong) 村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金飯碗”。

  助力振興(xi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近年來,四川全省各地鄉(xiang) 村旅遊的蓬勃發展還在改善鄉(xiang) 村麵貌、提升鄉(xiang) 村文明、重建鄉(xiang) 村倫(lun) 理、重構鄉(xiang) 村秩序、推進鄉(xiang) 村治理現代化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

  36歲的宜賓市高縣來複鎮大屋村村民張兵,年輕的時候外出學廚,曾遠在浙江打工。眼見村裏的鄉(xiang) 村旅遊愈發紅火,他在幾年前回到老家。“我現在工作的農(nong) 家樂(le) 就在家旁邊,既能照顧年邁的父母,也能陪伴兩(liang) 個(ge) 孩子成長。”

  像張兵這樣返鄉(xiang) 從(cong) 事鄉(xiang) 村旅遊的例子在四川不勝枚舉(ju) 。這讓四川少了一批留守老人和留守兒(er) 童,當地村民的生活更加和諧幸福。

  沿著幹淨整潔的道路走進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擂鼓鎮南華村,一幢幢別具特色的民居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腳下,不時還能看見村民自製的“愛護青山綠水、守護美好家園”“垃圾不落地、環境更加美”等標語。“條件好了,思想也不能落下。我們(men) 應該向遊客展示好的鄉(xiang) 村風貌和精神麵貌。”在南華村開辦農(nong) 家樂(le) 的肖代會(hui) 老人說。

  德陽市綿竹市孝德鎮年畫村素以非遺年畫而聞名遐邇。在村裏的房屋外牆上,隨處可見色彩鮮亮的年畫。當地以年畫這一特色項目為(wei) 依托,提煉總結了一係列朗朗上口的宣傳(chuan) 標語,倡導當地村民加強自我修養(yang) 。“這裏不僅(jin) 文化厚重,環境也很幹淨整潔。村裏的人看起來都很友善,個(ge) 人素質一點也不比城裏人差。”前往年畫村旅行的遊客張琪韻說。

  在鄉(xiang) 村風貌、個(ge) 人素質不斷提升的同時,四川省內(nei) 的農(nong) 村居民還在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方麵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不少村民在清明節、中元節期間,主動放棄“燒紙錢、放鞭炮”等傳(chuan) 統祭祀方式。

  通過脫貧攻堅行動中的“扶智”與(yu) “扶誌”,四川很多村民不再等、靠、要,而是逐漸轉型成為(wei) 主動學技術、爭(zheng) 相搞產(chan) 業(ye) 的新型農(nong) 民。

  今年是我國進入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四川鄉(xiang) 村旅遊又將有哪些舉(ju) 措,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

  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四川將從(cong) 鄉(xiang) 村旅遊提升發展試點、鄉(xiang) 村旅遊景區轉型升級、鄉(xiang) 村民宿可持續發展、鄉(xiang) 村旅遊人才培養(yang) 等多方麵發力,推動四川鄉(xiang) 村旅遊高質量發展之路走深走實,全麵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陳俊成 記者 白驊)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