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觀察丨十年植樹,總書記賦予綠化新內涵
每年參加義(yi) 務植樹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都會(hui) 就開展義(yi) 務植樹、加強生態保護作出重要指示。
今年3月30日,總書(shu) 記在參加首都義(yi) 務植樹活動時,講話中出現了一個(ge) 新表述——“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現在應該再加上一個(ge) ‘碳庫’”。
十年堅持植樹,總書(shu) 記對植綠護綠愛綠賦予的內(nei) 涵,也在不斷拓展、深化。
1981年12月,我國通過《關(guan) 於(yu) 開展全民義(yi) 務植樹運動的決(jue) 議》,義(yi) 務植樹成為(wei) 每個(ge) 公民應盡的義(yi) 務。這項全民運動的誕生,與(yu) 1981年發生的一場特大洪災有關(guan) 。當時的專(zhuan) 家論證認為(wei) ,洪災與(yu) 長江、黃河上遊森林植被遭到嚴(yan) 重破壞有關(guan) 。那時人們(men) 賦予義(yi) 務植樹的期待,更多是水土保持,是補上生態欠賬、補齊生態短板的被動舉(ju) 措。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成為(wei)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的重要內(nei) 容。義(yi) 務植樹作為(wei) 全民參與(yu) 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活動,被賦予了更加深刻的含義(yi) 。
“全民義(yi) 務植樹的一個(ge) 重要意義(yi) ,就是讓大家都樹立生態文明的意識,形成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共識和合力。”在2017年3月參加首都義(yi) 務植樹活動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
經過幾十年的持續推進,全民義(yi) 務植樹取得了明顯進展。我國森林麵積和蓄積量持續雙增長,成為(wei) 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老百姓身邊可知可感的綠色也更多了,“美麗(li) 中國正在不斷變為(wei) 現實”。
“現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實現生態環境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guan) 鍵時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
要從(cong) “量變”走向“質變”,需要進一步主動轉變發展方式。
去年參加首都義(yi) 務植樹活動時,總書(shu) 記指出,增加森林麵積、提高森林質量,提升生態係統碳匯增量,為(wei) 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更大貢獻。今年他再次提出,“鞏固和增強生態係統碳匯能力”。
“雙碳”背景下,森林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植樹造林是增加森林碳匯的重要途徑,也是助力“雙碳”目標最經濟實惠的方法。
總書(shu) 記強調“碳庫”,意義(yi) 不言而喻——發揮森林的碳匯功能,倡導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式,積極主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森林和草原對國家生態安全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林草興(xing) 則生態興(xing) 。”總書(shu) 記從(cong) 關(guan) 乎生態成效的高度,深刻闡述了草原與(yu) 森林的重要性。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還特別強調了“要弘揚塞罕壩精神,繼續推進全民義(yi) 務植樹工作”。
去年8月,在河北承德考察塞罕壩機械林場時,總書(shu) 記指出“抓生態文明建設,既要靠物質,也要靠精神”。
精神傳(chuan) 承需要代代相傳(chuan) 。
每年植樹活動,都少不了少先隊員的參與(yu) 。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看來,義(yi) 務植樹活動的一個(ge) 重要意義(yi) ,就是“要推動在全社會(hui) 特別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態文明的種子”。
“眾(zhong) 人拾柴火焰高,眾(zhong) 人植樹樹成林。”十年植樹,總書(shu) 記親(qin) 自動手、率先垂範,凝聚起億(yi) 萬(wan) 人民植綠護綠愛綠的磅礴力量。
監製:趙承
策劃:霍小光
主筆:胡璐、黃玥
統籌:黃全權、韓潔、王絢
視覺 | 編輯:楊文榮、王秋韻
新華社國內(nei) 部製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