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線上線下齊發力 特色活動聚人氣

發布時間:2022-04-06 16:15:00來源: 廣西日報

  線下觀展、“雲(yun) 端”賞歌、文化講壇、視頻直播……“壯族三月三”假期,廣西各地各級博物館、圖書(shu) 館、群藝館等文化場館舉(ju) 行豐(feng) 富多彩、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讓廣大人民群眾(zhong) 領略桂風壯韻的文化魅力,感受“壯族三月三”的多姿多彩。

  青山著春意,人文述古今。4月4日,“壯族三月三特展——走讀廣西《廖江竹枝詞》裏的三月三”在自治區圖書(shu) 館地方民族文獻中心展出,細膩生動的10米畫卷、絢麗(li) 多彩的民族服飾、精心挑選的精美圖片“還原”100多年前壯族文人詩中描繪的廣西歌圩盛況。“春風釀暖雨初過,青滿平疇綠滿坡;試向黃林林外望,三三佳日好花多……”觀眾(zhong) 可以從(cong) 中體(ti) 味廣西詩詞文化的美好,了解“壯族三月三”的歌圩曆史,感受壯鄉(xiang) 人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該館還精選館藏壯族歌謠文獻,推出《八桂壯族歌謠文獻展》,田歌、采茶歌、節令歌、風俗禮儀(yi) 歌、曆史傳(chuan) 說歌等,記錄了八桂大地的民族風情、物產(chan) 資源、傳(chuan) 統民俗,展現廣西歌海的獨特魅力。

  4月3日,廣西民族博物館通過官方微信視頻號推出《壯族文化展》線上講解,古香古色的銅鼓、色彩斑斕的壯錦……曆史悠久的壯族文化生動呈現。

  學知識、玩遊戲、做手工、“品”美食,自治區博物館通過微信公眾(zhong) 號、視頻號和抖音等社交賬號推出豐(feng) 富的線上活動,“繡球消消樂(le) ”“三月三腦力大挑戰”“五色糯米飯大家齊製作”等不同類型的微信H5遊戲,相約觀眾(zhong) 線上玩轉“壯族三月三”。該館還特別製作了“甌駱學堂——唱響家鄉(xiang) 三月三”主題視頻課,向全區中小學和幼兒(er) 園的師生們(men) 推介“壯族三月三”的傳(chuan) 統習(xi) 俗和傳(chuan) 統美食,帶領大家感受民族節慶的獨特魅力。截至4月1日,視頻課已經在南寧、柳州、崇左等地的26所中、小學及幼兒(er) 園播放,觀看師生近6萬(wan) 人次。

  一江春水暖,別有壯鄉(xiang) 情。自治區群眾(zhong) 藝術館打造“壯族三月三”線上歌圩,廣西歌王的巔峰對決(jue) “雲(yun) 端”展現。老、中、青三代歌王同框競藝,深情地表達對黨(dang) 和國家的感恩與(yu) 熱愛,唱出老百姓“好日子天天放在歌裏過”的美好心情。

  與(yu) 此同時,廣西各地博物館、圖書(shu) 館依托館藏資源,推出多項特色主題活動——南寧博物館舉(ju) 辦“尋春”打卡活動,南寧市圖書(shu) 館“綠城講壇”在線推出非遺講座,防城港市博物館舉(ju) 辦《經緯蹁躚——民族服飾織繡展》,崇左開展“壯博雲(yun) 課堂”之壯族起源文化直播活動……無論是“雲(yun) 端”相聚還是線下相約,多角度、立體(ti) 式地展現民族文化魅力。(秦雯)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