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勾勒火熱現實
《2021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發布——
網絡文學勾勒火熱現實
光明日報記者 劉江偉(wei)
日前,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在京發布《2021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共分為(wei) 5個(ge) 部分,分別從(cong) 網絡文學實現題材轉向、網絡文學推動全民閱讀、保護激活創作生態、網絡文學IP全鏈路開發、網絡文學出海等角度,綜合分析梳理了2021年度網絡文學行業(ye) 及其上下遊的整體(ti) 變化態勢。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2021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課題組負責人陳定家介紹,《報告》立足中國網絡文學現狀,以重點網站、作品和作家為(wei) 樣本,以平台和調查機構公開數據、平台技術抓取統計和課題組調查數據等為(wei) 支撐,對網絡文學的發展特征、脈絡、走勢等年度綜合情況進行分析和判斷,摹畫出全行業(ye) 年度發展狀況的全息畫像。
《報告》有哪些亮點?去年網絡文學發展呈現什麽(me) 樣的趨勢?記者對此采訪了《報告》課題組成員和專(zhuan) 家學者進行解讀。
創作涵蓋脫貧致富、抗疫、工業(ye) 生產(chan) 等現實生活方方麵麵
2021年,網絡文學成為(wei) 反映時代生活的一麵鏡子。
《報告》指出,去年網絡文學傳(chuan) 遞出明確的“轉向信號”:現實題材和科幻題材快速崛起,曆史仙俠(xia) 等傳(chuan) 統題材表現出精神內(nei) 核蛻變的力量,多元化內(nei) 容格局已經成型。
麵對新的文化責任,網絡文學對現實的關(guan) 切程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閱文集團數據顯示,現實題材2016年—2021年五年內(nei) 複合增長率達34%,位於(yu) 全類目第二,也是2021年增速TOP5的品類。與(yu) 此同時,去年收官的第五屆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征文大賽共有19256人參賽,同比增長40.6%;參賽作品共計21075部,同比增長42.4%。
隨著征文大賽、創作培訓等活動的舉(ju) 辦,現實題材在網絡文學創作中的影響力持續擴大,各行各業(ye) 湧現出眾(zhong) 多優(you) 秀的創作者。現實題材寫(xie) 作呈現以特定的行業(ye) 為(wei) 背景,將主人公的職業(ye) 發展道路與(yu) 時代變遷、民族複興(xing) 相結合的趨勢。
《大醫淩然》《老兵新警》《致富北緯23度半》《重生之鋼鐵大亨》等眾(zhong) 多作品記錄行業(ye) 變遷和時代風貌,傳(chuan) 播專(zhuan) 業(ye) 知識,匯聚成中國當代故事的寬闊切麵,勾勒出中國當下最火熱的現實。
中國社會(hui) 科學雜誌社文學部主任張跣表示,這些年人們(men) 看到網絡文學在保持敘事活力的同時,逐步向主流文化、主流審美靠攏,現實主義(yi) 潮流開始興(xing) 起,脫貧致富、抗疫、工業(ye) 生產(chan) 、服務業(ye) 等生活的方方麵麵都進入到網絡文學當中。
此外,網絡文學還是中國傳(chuan) 統故事創新表達的載體(ti) 之一。網絡文學對傳(chuan) 統文化的繼承、延續與(yu) 創新,沒有停留在文字和故事層麵,而是深入到了精神內(nei) 核中,這不僅(jin) 有利於(yu) 知識的普及,也使基於(yu) 傳(chuan) 統文化知識內(nei) 化的人文精神和價(jia) 值觀對讀者產(chan) 生了正向的影響。
優(you) 質IP拉動下遊產(chan) 業(ye) ,催生出多個(ge) 影視現象級爆款
2021年,網絡文學是影視劇創作的“主角”。
由中國影協編劇教育工作委員會(hui) 等發布的《2019—2020年度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潛力評估報告》顯示,這兩(liang) 個(ge) 年度的網文IP拉動下遊文化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累計超過1萬(wan) 億(yi) 元。網絡文學為(wei) 影視劇創作提供了更加優(you) 質豐(feng) 富的內(nei) 容和創新多元的形式,催生了多個(ge) 頭部劇集和現象級爆款。
《報告》指出,隨著IP轉化形式的不斷優(you) 化和完善,網絡文學不僅(jin) 在影視改編方麵成績顯著,動漫、有聲、短劇以及線下文旅和衍生品等全方位、全鏈路的運營轉化為(wei) 用戶提供了IP內(nei) 容“放大效應”,不同藝術形式聯動促成了網絡文學多形態輸出的“破圈”之旅。
此外,網文IP開發的精細化、係列化趨勢更加明顯。文學平台實施工業(ye) 化開發提升了網文IP轉化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精品IP的係列化開發強化了IP改編中的“長尾效應”。比如,網劇《慶餘(yu) 年》取得收視成功後,出品方迅速進入到《慶餘(yu) 年2》的製作中,有效延長了精品IP的價(jia) 值周期。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王文靜提出,網絡文學的IP轉化是體(ti) 現人們(men) 思想表達和審美趨勢的重要途徑。2021年網文IP改編有兩(liang) 大特點:一是“放大”,通過係列化改編放大網文轉化的勢能;二是“破圈”,在全鏈路改編中打通藝術形式的壁壘,實現網絡文學的高質量發展。
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邵燕君認為(wei) ,在IP開發方麵,這次《報告》提到一個(ge) 嶄新概念,即全鏈路高質量開發。她認為(wei) ,“我們(men) 要轉換思路,在整個(ge) 多媒體(ti) 的網絡文學、網絡文藝的生成環境當中去看待網絡文學的位置、作用以及和其他文藝形式的關(guan) 係”。
大眾(zhong) 創作、全民閱讀,共同推動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
2021年,網絡文學成為(wei) 全民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國網絡文學用戶總規模達到5.02億(yi) ,較前一年同期增加4145萬(wan) ,占網民總數的48.6%,讀者數量達到史上最高水平。
《報告》指出,網絡文學是大眾(zhong) 創作、全民閱讀的中國故事,在文學閱讀和數字閱讀市場占有絕對優(you) 勢。
中南大學教授歐陽友權認為(wei) ,網絡文學為(wei) 全民閱讀提供了豐(feng) 富的閱讀資源,讓公眾(zhong) 逐步養(yang) 成了愛讀書(shu) 的習(xi) 慣,特別是在當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推進全民網絡閱讀,網絡文學功不可沒。
讀者中“Z世代”持續湧入,為(wei) 全民閱讀注入活力和新生力量。95後成為(wei) 網絡文學讀者的新增主力,為(wei) 全民閱讀帶來新增量。同時,年輕一代網文作家——95後,以崛起之勢成為(wei) 網絡作家中占比最多、增長最快的群體(ti) 。
在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湯俏看來,當下,“Z世代”人群成為(wei) 主體(ti) 有兩(liang) 個(ge) 維度:一是“Z世代”人群成為(wei) 網絡文學的接班人,95後同時在作者和讀者中成為(wei) 主體(ti) ;二是作家年齡段均衡覆蓋,構成範圍更加廣泛,共同推動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
網絡文學成為(wei) 外國人了解中國、學習(xi) 中華文化的重要渠道
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出海實現階段性跨越。
《報告》指出,全方位傳(chuan) 播、大縱深推進、多元化發展的全球局麵正在形成,出海模式從(cong) 作品授權的內(nei) 容輸出,提升到了產(chan) 業(ye) 模式輸出,“生態出海”的大趨勢已嶄露頭角。
2021年10月,中國作協發布的《中國網絡文學國際傳(chuan) 播發展報告》指出,中國網絡文學共向海外傳(chuan) 播作品10000餘(yu) 部。其中,實體(ti) 書(shu) 授權超4000部,上線翻譯作品3000餘(yu) 部;網站訂閱和閱讀App用戶1億(yi) 多,覆蓋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國際傳(chuan) 播成效顯著。
中國網文IP出海也呈現出綜合創新趨勢:漫畫作品出海風生水起,在起點國際上線的漫畫作品中,不少名作的海外人氣不斷高漲;網文IP影視出海漸成規模,《贅婿》《錦心似玉》《雪中悍刀行》等IP劇集在全球上百個(ge) 國家和地區產(chan) 生影響;網文IP海外改編取得突破,很多IP影視作品沒有停留於(yu) 海外播放,還成為(wei) 海外劇集的內(nei) 容源頭。值得注意的是,網文IP出海的成功還進一步鞏固了外譯授權合作優(you) 勢,如《餘(yu) 生有你,甜又暖》《擇天記》《鬥羅大陸》等名作,在多語種外譯過程中都有不俗表現。
從(cong) 改編出海、海外改編到海外翻拍的跨越,進一步彰顯了中國網文IP的影響力。陳定家表示,互聯網使網絡文學向世界敞開,瑰麗(li) 的想象、精彩的故事、強烈的代入感吸引了世界五大洲的讀者;從(cong) 內(nei) 容出海到“生態出海”,從(cong) 文字出海到IP出海,網絡文學成為(wei) 外國人了解中國、學習(xi) 中華文化的重要渠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