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從四個特性認識共同富裕目標和途徑

發布時間:2022-04-12 16:24: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賈若祥、王繼源、陳曦(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

  治國之道,富民為(wei) 始。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作出了一係列重要論述,強調“我們(men) 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zhong) 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yi) ”“要深入研究不同階段的目標,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這些重要論述為(wei)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共識,是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解其中的深刻內(nei) 涵,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有利於(yu) 我們(men) 更好地做好經濟工作,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推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

  從(cong)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認識共同富裕戰略目標的多元性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是我們(men) 黨(dang) 堅持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ti) 現。我們(men) 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men) 追求的富裕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指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wei) 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和社會(hui) 全麵進步。由此可見,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要聚焦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也是貫徹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ti) 體(ti) 現。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具有多元性,除了最為(wei) 基本的物質需求外,還有對民主法治、精神文化、和諧社會(hui) 、生態環境等方麵的需求,與(yu) 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緊密相關(guan) 。因此,共同富裕不僅(jin) 僅(jin) 是物質生活的富裕,還包括精神生活等方麵的富裕,其內(nei) 容上與(yu)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相呼應,與(yu) 高品質生活相契合。新時代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是指全體(ti) 人民普遍達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強、環境宜居宜業(ye) 、社會(hui) 和諧和睦、公共服務普及普惠,最終實現人的全麵發展和社會(hui) 全麵進步,全體(ti) 人民能夠更加公平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

  從(cong) 我國基本國情出發,認識共同富裕戰略目標的階段性

  共同富裕是個(ge) 相對概念,會(hui) 經曆一個(ge) 曆史發展進程,在逐步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表現出不盡相同的內(nei) 涵目標,體(ti) 現出曆史階段性特征。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要與(yu) 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要與(yu) 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相協調,不能超越現有發展階段“吊高胃口”提過高目標,搞過頭的保障,陷入福利主義(yi) 陷阱。作為(wei) 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仍處於(yu) 並將長期處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隻有科學把握這個(ge) 最大國情、牢牢立足這個(ge) 最大實際,才能更好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戰略目標的階段性。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把握發展階段新變化,把逐步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為(wei) 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現在,已經到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曆史階段。立足新發展階段,我們(men) 製定了推動共同富裕的戰略部署,明確了不同階段的發展目標,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到“十四五”末,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到2035年,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縮小到合理區間。

  從(cong) 我國基本經濟製度特點出發,認識共同富裕實踐途徑的開創性

  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是共同富裕實踐途徑的經濟製度基礎和綜合優(you) 勢所在。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指出,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等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既體(ti) 現了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越性,又同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dang) 和人民的偉(wei) 大創造。推動共同富裕,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最大程度解放和發展生產(chan) 力,做大做優(you) 社會(hui) 財富“蛋糕”,同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製度安排,切好分好社會(hui) 財富“蛋糕”,避免兩(liang) 極分化。要堅持公有製和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發揮其對共同富裕的基礎性支撐作用。要堅持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和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發揮其對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撐作用,激發共同富裕的強大動力。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特性和行為(wei) 規律,推動資本健康發展並為(wei) 促進共同富裕服務。要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guan) 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從(cong) 重要著力點出發,認識共同富裕實踐途徑的艱巨性

  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比較突出,區域、城鄉(xiang) 、收入三大差距十分明顯,解決(jue) 區域差距、城鄉(xiang) 差距、收入差距是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著力點,在推進共同富裕的實踐途徑中,要將三大差距縮小到合理區間。從(cong) 區域發展差距看,以沿海和內(nei) 陸為(wei) 代表的東(dong) 西差距長期存在,以南方和北方為(wei) 代表的南北相對差距日益凸顯,特殊類型地區發展相對滯後,推動共同富裕必須堅持發揮各地區比較優(you) 勢,促進勞動力等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完善先富帶後富、先富幫後富的區域互助合作機製。從(cong) 城鄉(xiang) 差距看,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資源配置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有待增強,收縮型城市不斷增多,鄉(xiang) 村發展依然落後,推動共同富裕必須提升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的要素集聚能力,著力提高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加快建立新型城鄉(xiang) 融合互動關(guan) 係,紮實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盤活農(nong) 村資產(chan) ,增加農(nong) 民財產(chan) 性收入,加強農(nong) 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ti) 係建設,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促進農(nong) 民農(nong) 村共同富裕。從(cong) 不同群體(ti) 收入差距看,我國低收入人群分布廣、數量大,推動共同富裕必須抓住重點,聚焦高校畢業(ye) 生、技術工人、進城農(nong) 民工等重要群體(ti) 精準施策,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並提高精準性,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規模,增加低收入群體(ti) 收入,形成中間大、兩(liang) 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穩步朝著實現共同富裕目標邁進。

  總的來看,共同富裕體(ti) 現了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ti) 實際的統一,其基本內(nei) 涵、階段性目標、主要特征、實現方式和路徑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是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的多元性、階段性、開創性、艱巨性,有助於(yu) 我們(men) 科學回答什麽(me) 是共同富裕、怎麽(me) 樣推進共同富裕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找準實現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腳踏實地、久久為(wei) 功,不斷推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