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法度者,正之至也

發布時間:2022-04-12 16:2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論壇·溫故】

  作者:袁秀(河北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近日,《求是》雜誌刊發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文章《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更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建設》,文中指出:“‘法度者,正之至也。’我們(men) 黨(dang) 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視法治建設。”由此係統回顧了我們(men) 黨(dang) 推進法治建設的曆程。

  “法度者,正之至也”出自《黃帝四經·經法·君正》,原文為(wei) :“法度者,正之至也。而以法度治者,不可亂(luan) 也。而生法度者,不可亂(luan) 也。精公無私而賞罰信,所以治也。”意思是說:法令、製度,必須是至公至正的存在,以法度來治理國家,不能任意妄為(wei) ;創立製度、頒布法律,不能隨意而作。秉公辦事,公正無私,賞罰分明才能取信於(yu) 民,這是治理天下的大道所在。

  中國古代先哲很早就提出了“法”的理念。《管子·明法解》認為(wei)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wan) 事之儀(yi) 表也。”《商君書(shu) ·畫策》中講:“民本,法也”。《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說:“法者,治之端也。”《周公》認為(wei) :“立善法於(yu) 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yu) 一國,則一國治。”這些都強調了依照法律治理國家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自成立以來,就開始製定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章程等黨(dang) 內(nei) 法規,從(cong) 組織、會(hui) 議、紀律等各個(ge) 方麵來規範自身的活動,並將法律作為(wei) 社會(hui) 治理的重要手段。《勞動法大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五四憲法”“八二憲法”……追求法治、探索法治、厲行法治,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奮鬥取得輝煌成就的重要基因密碼,是繼續推進民族複興(xing) 千秋偉(wei) 業(ye) 的優(you) 勢傳(chuan) 承。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法治建設,把全麵依法治國放在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全局中謀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不斷健全,法治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進一步發揮,黨(dang) 運用法治方式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

  法治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法治強則國家強。當前,我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關(guan) 鍵時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和不確定,國內(nei)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項任務極為(wei) 艱巨繁重。麵對前所未有的嚴(yan) 峻挑戰,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更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建設,這是中國之治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之治的重要保障。

  “六合同風,九州共貫。”黨(dang) 的領導是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的“定海神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最大優(you) 勢,是推進全麵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回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百年征程,民主法治進程中的每一項改革、發展和進步,都是在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取得的。堅持和加強黨(dang) 對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建設的全麵領導,是全麵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yi) 。隻有牢牢堅持黨(dang) 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才能有序推進。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wei) 本。”全麵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隻有緊緊依靠人民,才能充分調動人民群眾(zhong) 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zhong) 中的創造偉(wei) 力,讓全麵依法治國深深紮根於(yu) 人民群眾(zhong) 的創造性實踐中。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必須把體(ti) 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積極回應人民群眾(zhong) 對法治公共品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斷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良法善治守護人民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

  “為(wei) 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法治道路沒有最優(you) 模式,也沒有“標準版本”,不能照搬照抄別國模式和做法,隻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是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ti) 現,是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的鮮明特色,就在於(yu) 植根五千年文化傳(chuan) 統,挖掘和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精華,汲取營養(yang) 、擇善而用,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的內(nei) 在要求,就在於(yu) 植根革命、建設、改革、新時代的曆史進程,植根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的治理實踐,植根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確保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行穩致遠,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