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高校辦學,不能“一切為考研讓路”

發布時間:2022-04-12 16:2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劉振天(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

  2022年我國考研人數450萬(wan) ,占全國應屆畢業(ye) 生總數4成以上,占應屆本科畢業(ye) 生總數6成以上;分數線比去年足足抬高10來分,如願者不足1/4。

  因此,考研難再度引發熱議。眾(zhong) 多意見中,正麵的反麵的、讚成的反對的、積極的消極的、批評的建議的,不一而足。實際上,筆者注意到,考研季不僅(jin) 考生們(men) 在忙碌,有些高校也在努力——宣傳(chuan) 表彰重獎考研率高的院係、年級、宿舍和個(ge) 人,為(wei) 學生開辟可以挑燈夜戰的學習(xi) 場所,食堂醫院為(wei) 考生就餐就醫提供便利,更有甚者,那些與(yu) 考研科目無關(guan) 的老師睜隻眼閉隻眼地允許考生缺課,而課業(ye) 成績照樣合格……一切的一切,都在“為(wei) 考生著想”、為(wei) 考研讓路。

  學校為(wei) 什麽(me) 對考研如此熱衷?一方麵當然是為(wei) 了學生的發展,另一方麵,考研率就是就業(ye) 率,考上研究生就等於(yu) 學生就了業(ye) ,並且是有質量的就業(ye) ,這是一舉(ju) 兩(liang) 得的事。近些年,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zhong) 化普及化進程加速,就業(ye) 壓力變大。而就業(ye) 率正是各種評估、評價(jia) 、排名的重要指標,如果某一專(zhuan) 業(ye) 學生就業(ye) 率不理想,沒有達到本地或全國平均水平,那麽(me) 這個(ge) 專(zhuan) 業(ye) 就可能麵臨(lin) 著減招、隔年招甚至停招的危險。這對於(yu) “雙一流大學”可能影響不大,但對於(yu) 大量的省屬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卻無異於(yu) 雪上加霜,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一些高校大力勸導學生考研的重要原因。

  應不應把學生就業(ye) 與(yu) 學生考研直接掛鉤,要不要將高校人才培養(yang) 與(yu) 就業(ye) 工作直接掛鉤?這個(ge) 問題,最近幾年有過很多討論。一些專(zhuan) 家參照西方高校經驗,認為(wei) 高校不應該關(guan) 注學生就業(ye) 問題。筆者認為(wei) ,高校是否將教育教學與(yu) 就業(ye) 一體(ti) 化考慮,應該從(cong) 實際出發,依據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點。西方發達國家高校人才培養(yang) 工作確實不需要考慮學生就業(ye) 問題,因為(wei) 其勞動力市場化程度比較高,法律法規體(ti) 係健全,信息服務體(ti) 係發達。我們(men) 國情與(yu) 此不同,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有待提升,人才市場體(ti) 係、法律體(ti) 係尚不健全,不能與(yu) 西方機械比較,大學生就業(ye) 依然需要國家政策幹預和調節,需要高校有計劃地開展工作,不能完全交給社會(hui) 與(yu) 市場。即使政府和高校做了大量工作,我國大學生就業(ye) 形勢仍麵臨(lin) 挑戰。因此,國家把保障就業(ye) 視作重要的民生工程,社會(hui) 各界必須從(cong) 講政治的高度來看待大學生就業(ye) ,高校應該積極為(wei) 學生就業(ye) 提供保障。

  與(yu) 此同時,高校將就業(ye) 工作直接納入職責範圍,也有利於(yu) 提高人才培養(yang) 質量。此前,受傳(chuan) 統計劃經濟體(ti) 製影響,我國高校人才培養(yang) 、教育教學、科研工作,都習(xi) 慣居於(yu) 象牙塔內(nei) ,對於(yu) 學科知識、書(shu) 本知識、課堂教學輕車熟路,但對社會(hui) 發展變化、人才市場需求情況關(guan) 心較少。近年來我們(men) 一直倡導,要求高校麵向社會(hui) 開放辦學,產(chan) 教結合、校企合作、科教融合,尤其是21世紀以來,政府對高校進行分類管理和分類評價(jia) ,以此促進高校分類辦學和特色發展,一些地方高校致力於(yu) 走地方化和培養(yang) 應用型道路,但課程建設沒有同步跟進,依然按照傳(chuan) 統模式辦學,產(chan) 學研合作人才培養(yang) 、協同創新流於(yu) 形式。筆者多年參與(yu) 組織地方應用型高校本科教學評估,其中雙師隊伍、實踐教學、校企合作是重要的評價(jia) 指標,恰恰是這幾項指標,專(zhuan) 家給出的評分往往最低。高校與(yu) 企業(ye) 的合作也普遍不夠豐(feng) 富、深入,對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培養(yang) 較少。因此,把就業(ye) 作為(wei) 高校重要工作,可以倒逼高校麵向社會(hui) 開放辦學,密切與(yu) 企業(ye) 行業(ye) 的合作。實踐證明,已經有一些高校在產(chan) 學合作教育方麵邁出了可喜步伐,取得了重要成果,其學生以高水平應用能力廣受用人部門歡迎,給高等教育改革和高質量人才培養(yang) 帶來了一縷春風。

  筆者雖然讚同將教育教學與(yu) 就業(ye) 聯係,但不讚同將考研與(yu) 就業(ye) 率聯係或直接掛鉤。因為(wei) 考研作為(wei) 升學目標,與(yu) 高校辦學主體(ti) 目標並不全然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既定辦學定位和培養(yang) 目標的實現。我們(men) 看到,一些新建院校把學生考研作為(wei) 重要工作來抓,而其辦學定位本是側(ce) 重培養(yang) 應用型人才,其課程體(ti) 係也是按照應用型目標定位構建的,如果從(cong) 學生入學開始就僅(jin) 僅(jin) 重視與(yu) 考研相關(guan) 的幾門科目和課程,其他課程要麽(me) 不開、少開,要麽(me) 走形式、“放水”,那麽(me) ,很難為(wei) 學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學生即使成功考取,對今後的學習(xi) 與(yu) 工作也會(hui) 帶來不利影響。

  我們(men) 不反對高校鼓勵學生考研,但前提是認真切實地完成培養(yang) 目標及規定課業(ye) 任務。希望學校拿出真招實策,大力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培養(yang) 高質量專(zhuan) 門人才。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