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微光】無私的愛匯成抗擊疫情的暖流
央視網消息:本輪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各個(ge) 小區都湧現出一些誌願者服務團隊。他們(men) 負責團購采買(mai) 、發放物資、維護核酸采樣秩序等,他們(men) 努力幫助鄰居解決(jue) 生活難題,用無私的愛匯聚成抗擊疫情的暖流。
14位誌願者參加“臨(lin) 時居委會(hui) ”服務居民
李娜是華東(dong) 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的老師,封控期間,她給學生上網課的間隙也一直作為(wei) 社區的誌願者在忙碌。
錦延大樓位於(yu) 上海南京西路街道延中居民區,受疫情影響,居委會(hui) 的成員被封控在了其他小區,大樓不得不成立“臨(lin) 時居委會(hui) ”。作為(wei) 黨(dang) 員,李娜和愛人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了“臨(lin) 時居委會(hui) ”,成為(wei) 社區誌願者。上午11點,網課還沒結束,李娜就接到社區消息,整棟大樓的居民都要進行抗原檢測。
錦延大樓共有102戶近208名常住居民,其中一半是老年人。目前,日常的居委會(hui) 工作由14名誌願者承擔。結束網課,11點半開始,李娜和其他誌願者開始在全樓發放試劑並統一回收。
在誌願者隊伍成立之初,這樣的“掃樓”工作開展得並不順利。雖然大家都住在樓裏,但彼此之間的關(guan) 係卻很陌生,好在14人的誌願者隊伍裏有一位來自物業(ye) 的工作人員陶師傅搭起了誌願者與(yu) 居民的“橋梁”。
社區物業(ye) 陶師傅:我在這裏居民有會(hui) 上網的都問我有沒有菜、雞蛋、牛奶。我說不用的,他們(men) 都送一點給我。
社區誌願者李娜:陶師傅最了解樓裏每一層居民的情況,有哪些居民、老人很多年不出門,是陶師傅告訴我們(men) 大家的。
不善言辭的陶師傅總是低頭看著手裏的表格,生怕漏掉一位居民。這原本是一張收物業(ye) 費的名單,如今卻成了大樓裏抗疫的“花名冊(ce) ” 。
複核完抗原檢測和樓道消殺工作後已是下午兩(liang) 點了,這個(ge) 時間,陶師傅和同事才有空吃上一口泡麵。
黨(dang) 群服務站變成“服務超市”為(wei) 居民跑腿
在上海奉賢區,莊行鎮麗(li) 水灣小區的黨(dang) 群服務站在疫情期間變成了一家“服務超市”。在這裏,大家為(wei) 不會(hui) 使用網絡購物的老年人等特殊群體(ti) 代購生活物資,還負責為(wei) 有需要的小區居民代充燃氣費、代配藥等。“90後”的黃超作為(wei) 退伍軍(jun) 人,從(cong) 2016年開始在社區工作,最近幾天,他都在忙著為(wei) 大家服務。
上海奉賢區莊行鎮麗(li) 水灣小區黨(dang) 群服務站工作人員黃超:作為(wei) 黨(dang) 員(也好),退伍軍(jun) 人也好,肯定是首先衝(chong) 在第一線做這件事情。
30多萬(wan) 誌願者 為(wei) 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記者從(cong) 上海市誌願者協會(hui) 了解到,截至4月9日,上海全市已招募上崗的疫情防控誌願者30多萬(wan) 人,他們(men) 分散在各個(ge) 崗位上,為(wei) 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