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加強發展戰略對接
作者:孫彥紅(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歐洲經濟研究室主任)
習(xi) 近平主席4月1日在北京以視頻方式會(hui) 見歐洲理事會(hui) 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hui) 主席馮(feng) 德萊恩時強調,中歐雙方要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探索中國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同歐盟“開放性戰略自主”經貿政策的契合點。可以說,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對於(yu) 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中歐兩(liang) 大市場共同發展,進而推動世界經濟穩步複蘇具有重要意義(yi) 。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與(yu) 世紀疫情交織,國際政治經濟格局處於(yu) 劇烈變動之中。在經濟逆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全球主要經濟體(ti) 紛紛出台趨於(yu) “內(nei) 顧”的發展戰略,通過調整內(nei) 外政策促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本土化、多元化布局以確保自身經濟安全。中國與(yu) 歐盟的新發展戰略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的。
中國於(yu) 2020年提出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此後,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成為(wei) “十四五”時期的重點任務。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ju) 措,其核心邏輯在於(yu) ,隨著中國經濟體(ti) 量持續增大,外需對經濟增長的邊際貢獻已逐步下降,有必要增強內(nei) 需的基礎性作用,同時也要以高水平自立自強應對日趨複雜嚴(yan) 峻的外部環境。然而,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絕不意味著關(guan) 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要通過發揮內(nei) 需潛力,使國內(nei) 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簡言之,中國經濟要實現更高質量的動態平衡,離不開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歐盟方麵,本屆歐盟委員會(hui) 加快推進“戰略自主”相關(guan) 部署,在經濟上提出“開放性戰略自主”(open strategic autonomy),核心內(nei) 容是進一步深化與(yu) 完善歐洲內(nei) 部大市場,特別是大力推進歐洲服務業(ye) 市場的一體(ti) 化,其實質也是促進內(nei) 部大循環。值得注意的是,歐盟雖然仍強調保持對外開放,但是與(yu) 以往不同的是,歐盟正在製定一係列防禦性的內(nei) 部市場規則,強調“基於(yu) 規則”的開放,同時也通過雙邊貿易投資協定等渠道推動經貿夥(huo) 伴的“對等”開放。
簡言之,中國新發展格局與(yu) 歐盟“開放性戰略自主”都追求在深挖內(nei) 部市場潛力的基礎上塑造自主性更強的經濟發展模式,但都不封閉排外,都強調對外開放要更好地服務於(yu) 自身發展需求。雖然近年來中國與(yu) 歐盟的經濟實力對比發生了較大變化,同時歐盟也在緊鑼密鼓地調整對華經貿政策,但是不可否認,當前中歐經貿關(guan) 係的基礎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首先,中歐之間不存在地緣政治上的根本衝(chong) 突,雖然歐盟近來頻頻在涉港、涉疆等問題上觸碰中國底線,但是這些問題歸根結底並非歐盟的核心利益,尚不至於(yu) 導致歐盟與(yu) 中國在經濟和科技上“脫鉤”;其次,中歐在經濟上互補性強,兩(liang) 者在技術、市場、資金、人才等方麵融合程度深,在國際經濟規則製定上也需相互借重,經貿合作仍將在雙邊關(guan) 係中發揮“壓艙石”作用。鑒於(yu) 此,考慮到中國與(yu) 歐盟新發展戰略的落實周期高度重合,未來雙方積極探尋發展戰略對接的契合點、加強互利合作的空間仍很廣闊。
第一,中歐雙邊貿易仍有較大增長潛力。2020年,在疫情導致全球貿易萎縮的背景下,中歐貿易額仍逆勢增長4.5%,且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wei) 歐盟最大貿易夥(huo) 伴。2021年,中歐貿易額達到8281.1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7.5%,創曆史新高。中國保持歐盟第一大貿易夥(huo) 伴地位,歐盟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huo) 伴。同年,中歐班列開行數量超過1.5萬(wan) 列,同比增長22%。雖然疫情期間中歐貿易逆勢大增受到諸多短期因素推動,但也足以體(ti) 現出雙方經濟的互補性與(yu) 經貿合作的活力,表明歐盟產(chan) 品適應中國市場需求,而中國作為(wei) 歐盟企業(ye) 的重要生產(chan) 基地是安全可靠的,是歐盟全球供應鏈上非常有韌性的一環。實際上,在中國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歐洲製造”的優(you) 質產(chan) 品正在為(wei) 更好地滿足中國市場內(nei) 需作出貢獻。中國市場對優(you) 質消費品和中高端工業(ye) 設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而這可為(wei) “歐洲製造”提供更多出口機遇,既有助於(yu) 平衡中歐貿易,也將為(wei) 歐盟推進“開放性戰略自主”創造良好的外需環境。
第二,中歐相互投資也有較大提升空間。近年來,中歐相互投資增長較快。雖然2020年底完成談判的《中歐全麵投資協定》(CAI)在歐方的審批程序因被歐洲議會(hui) “政治化”而中斷,但是中歐企業(ye) 仍努力在對方市場開拓業(ye) 務並取得了可喜成績。當前,中歐雙向投資規模累計超過2700億(yi) 美元,在疫苗研發、新能源、電動汽車、物流、金融等領域投資合作活躍。在歐盟對華投資方麵,中國歐盟商會(hui) 公布的《2021年商業(ye) 信心調查》顯示,近一半的受訪企業(ye) 在華利潤高於(yu) 全球平均水平,約68%的受訪企業(ye) 對未來兩(liang) 年在華業(ye) 務前景持樂(le) 觀態度,約60%的受訪企業(ye) 表示正考慮擴大在華業(ye) 務規模。在中國對歐投資方麵,根據安永公司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2021年歐盟共有155家企業(ye) 被中國投資者收購,交易額約124億(yi) 美元,比2020年多23例。上述新進展表明,歐盟在華企業(ye) 普遍認可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誠意,重視中國市場的活力與(yu) 潛力,而歐盟雖然在對外開放上趨於(yu) 保守,但是對待中國投資仍持較積極態度。
第三,中歐在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領域合作前景廣闊。就新發展戰略確定的優(you) 先領域而言,中國與(yu) 歐盟都將綠色經濟與(yu) 數字經濟作為(wei) 重中之重,先後發布了一係列發展目標與(yu) 規劃。在綠色經濟方麵,中國提出到2030年實現碳達峰、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歐盟則通過“歐洲綠色協議”提出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在數字經濟領域,中國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專(zhuan) 設了“數字經濟”篇,還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等文件,歐盟則出台了包括《歐洲數據戰略》《人工智能白皮書(shu) 》《2030數字羅盤計劃》等一係列戰略文件在內(nei) 的數字發展規劃。本屆歐盟委員會(hui) 還將推進綠色、數字“雙轉型”作為(wei) 核心任務,規定成員國為(wei) 申請“下一代歐盟”複蘇基金製定的國家複蘇與(yu) 韌性計劃中投向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的資金至少占到全部投資額的37%和20%。總體(ti) 上看,在這兩(liang) 個(ge) 領域,中國與(yu) 歐盟在技術、資金、市場、人才等方麵高度互補,在推動製定全球規則和標準方麵有諸多共同關(guan) 切,有著廣泛的合作空間。2021年,中歐啟動了環境氣候和數字領域高層對話機製。在綠色經濟領域,中歐互補性強,先期開展的環保和可持續能源合作項目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未來中歐在節能環保技術開發及應用、可持續能源的產(chan) 業(ye) 鏈合作、綠色金融、碳排放交易機製經驗共享等方麵合作潛力巨大。就更長期而言,中歐都製定了氫能發展戰略,未來可在降低氫能生產(chan) 與(yu) 使用成本上進行聯合技術攻關(guan) 。在數字經濟領域,中歐可考慮在現有合作基礎上深挖“中國數字技術+歐洲製造”合作模式的潛力。一方麵,中國繼續吸引歐盟高端製造業(ye) 企業(ye) 來華投資,以中國數字技術優(you) 勢為(wei) 歐盟企業(ye) 實現智能生產(chan) 和在線銷售提供優(you) 質軟硬件環境;另一方麵,中國企業(ye) 也應積極參與(yu) 歐盟數字基礎設施和工業(ye) 互聯網建設,以及智慧醫療、智能交通等新業(ye) 態的發展。近兩(liang) 年,數字領域的國際合作受政治因素影響而趨於(yu) 敏感,中歐合作也遇到新挑戰,但是我們(men) 看到,華為(wei) 、中興(xing) 等中國企業(ye) 仍在與(yu) 歐盟當地夥(huo) 伴開展廣泛合作,積極參與(yu) 歐盟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相信未來中歐會(hui) 摸索出更契合各自發展需要的數字合作模式。
隻要中歐雙方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異,以務實態度積極推進發展戰略對接,將有望實現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也將為(wei) 麵臨(lin) 高度不確定性的世界經濟注入強大的複蘇動力與(yu) 活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