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構建中文國際學術話語體係關乎文化自信

發布時間:2022-04-14 16:35: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作者:馮(feng) 淩宇(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教授)

  語言是國家和民族的集體(ti) 符號,是我們(men) 所有人身份的關(guan) 鍵構成要素。建構中文國際話語體(ti) 係亦是實現民族複興(xing) 的重要環節之一。

  語言文字戰線要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加強語言文字工作頂層設計,堅定不移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是聯合國六大正式工作語言之一,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上升和國際影響擴大,漢語在國際社會(hui) 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18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開展中文教育,70多個(ge) 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ti) 係,國外正在學習(xi) 中文的人數超過2000萬(wan) 。總體(ti) 而言,中文國際話語體(ti) 係及其話語權建構處於(yu) 上升趨勢,但當前總體(ti) 態勢依然是“西強我弱”。基本上所有大國都將語言視為(wei) 重要的軟實力來源和提升國家地位、形象的重要支點,出台一係列戰略加緊構建、強化本國語言的話語體(ti) 係。美英大力推廣英語全球化,輸出英語教育,通過圖書(shu) 和影音作品等傳(chuan) 播西方文化,通過鞏固語言霸權,維護其在文化、教育、信息技術等領域的霸權。法、德、俄、日等國也非常重視保護本國語言文字並在國際上推廣。正如複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wei) 教授所言,如果一個(ge) 國家沒有自己的話語體(ti) 係,是無法真正崛起的。為(wei) 構建與(yu) 現代化強國目標相適應的中文國際話語體(ti) 係,仍需作出更完備的頂層規劃。

  學術話語體(ti) 係最易在使用中構建和傳(chuan) 播。話語體(ti) 係有多種,包含學術話語體(ti) 係的學科話語體(ti) 係、包含意識形態的政治話語體(ti) 係等。話語體(ti) 係構建的完成依賴於(yu) 話語的強勢使用。學術話語是科學研究的客觀記錄和表述,與(yu) 科學技術發展密切相關(guan) ,是最易為(wei) 國際交流所接受的話語體(ti) 係。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新興(xing) 科技術語和外來字母詞傳(chuan) 入我國,如DVD、MP3、3G、SARS、SIM、ATM等,盡管在傳(chuan) 播之初很陌生,但人們(men) 很快便廣泛接受了。中文學術話語也應借助科技發展和日常使用,逐漸擴大認可度和影響力,在“潤物細無聲”中構建起中國特色話語體(ti) 係。過去,美英等少數發達國家主導著科技進步,因此大部分學術、科技詞匯都是從(cong) 英語翻譯而來。但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取得長足進步並開始在國際社會(hui) 嶄露頭角,創造中文原創學術話語已不是不可能了。再加上中文與(yu) 英語相比,具備簡潔、穩定的優(you) 勢,構建中文國際學術話語體(ti) 係的前景巨大。舉(ju) 例而言,英語新詞增長速度很快,是各種語言中詞匯量最多的一個(ge) 語種,近年來愈發龐雜。而中文不僅(jin) 新造字少,還能通過各種組合精妙地表達各種概念和意義(yi) ,在這個(ge) 知識爆炸的時代具備獨特的生命力。

  緊跟科技創新成果步伐,構建中文國際學術話語體(ti) 係。二戰後尤其是21世紀美國科學、教育和信息網絡技術的普遍應用加強了英語霸權的地位。在學術領域,美英也通過掌控國際權威學術刊物,從(cong) 而控製了全球學術話語權。世界四大頂尖科學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細胞》(Cell)以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均來自美英,來自世界各國的最優(you) 秀、尖端的科研論文必須以英語寫(xie) 作,才可能獲得國際認可。近年來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勢頭迅猛,多項科技創新成果領先世界,但也麵臨(lin) 著唯英語表達才被國際認可的窘境。中國主辦出版入選SCI的國際期刊,包括生物學、化學、物理學、數學、細胞學、新材料學等多種理工科期刊都是英文出版,而無中文版,這顯然是為(wei) 了方便國際同行的閱讀,更為(wei) 現實的是為(wei) 得到國際認可。中國出版的國際期刊無中文版,也就是論文寫(xie) 在中國大地上卻不方便中國人閱讀,不用中國語言來表述,也不合常理,直接反映出中文國際學術話語體(ti) 係亟待構建。黨(dang) 中央一直高度重視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強調要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未來,應抓住我國在自主創新中不斷取得科技突破的重大機遇,通過各項政策支持,鼓勵科研人員用中文發表研究成果,推動中文科技期刊與(yu) 國外同行的交流合作,不斷提升學科規範化水平和影響力,打造中國對外交流展示的新窗口。

  率先推動尖端科技領域構建中文國際學術話語體(ti) 係,展示文化自信。在國際學術交流中用中文自信表達和傳(chuan) 播中國創新成果,正是文化自信的另一種表現。中國空間站的中文操作係統就是一個(ge) 很好的構建實例。從(cong) 央視視頻報道畫麵中可以看到,很多操作界麵和艙內(nei) 儲(chu) 物櫃等的標注都是全中文的,操作係統圖形化,界麵設計清晰明確,符合使用習(xi) 慣,但西方國家指責我國空間站設計不符合標準,隻有英文界麵才適合各國宇航員操作,這是典型的語言霸權思想。中國自己研製的空間站當然得用中文來構建相關(guan) 指令語言,這是中文國際學術話語體(ti) 係構建的範例。據媒體(ti) 報道,歐洲航天局官員表示,已有多名歐盟航天員學習(xi) 多年中文,以便將來搭乘中國載人飛船登上中國空間站。語言既是信息和知識的基本載體(ti) ,也是信息科技創新的重要內(nei) 容。率先推動尖端科技領域構建中文國際學術話語體(ti) 係,不僅(jin) 是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應有之義(yi) ,也是展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具體(ti) 表現。中文必將伴隨著中華文化和科技進步,走向更為(wei) 寬廣的世界舞台,更加受到世界矚目。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