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以禮儀文化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發布時間:2022-04-14 16:3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論壇】

  作者:蔣璟萍(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今年三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hui) 議內(nei) 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緊緊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條主線”,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建設偉(wei) 大祖國,共同創造美好生活。推動各民族堅定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高度認同,必須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形成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禮儀(yi) 文化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內(nei) 容,在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上具有先天優(you) 勢,理應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上積極作為(wei) 。

  禮儀(yi) 文化積澱中華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推動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feng) 厚滋養(yang) 。民族文化代表了民族曆史發展的水平。民族因文化而融成,亦因文化而發展壯大。縱觀人類發展曆史,許多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但尚未完成由文化聚合民族的任務,就黯然退出曆史舞台。而獨特的文化傳(chuan) 統和綿延不斷的深厚文脈,為(wei)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feng) 厚滋養(yang) ,給我們(men) 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最厚重的曆史根基。

  禮儀(yi) 文化是以禮儀(yi) 為(wei) 內(nei) 核的文化觀念、文化規範、文化器物等的總稱,內(nei) 蘊著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思想理念與(yu) 價(jia) 值追求。與(yu) 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禮儀(yi) 文化相比,中華禮儀(yi) 文化具有獨特的內(nei) 涵。作為(wei) “禮儀(yi) 之邦”,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修齊治平”就與(yu) 禮儀(yi) 息息相關(guan) :“修身”就是要造就彬彬有禮的君子;“齊家”就是要長幼有序,家庭和睦;“治國”就是重視禮儀(yi) 熏陶,實現以禮治國;“平天下”更要以禮服人,實現天下太平。這種獨特的文化代代相傳(chuan) ,深深鐫刻在中國人的心靈裏,將中國各民族凝聚起來,成為(wei) 中華民族的代表與(yu) 象征。

  禮儀(yi) 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的結晶,是促進各民族人心凝聚、共生共存的精神紐帶。禮儀(yi) 是起源最早的文化活動,是風俗、祭祀、人情等交往活動的綜合產(chan) 物,有著深刻的人類文化根源和社會(hui) 基礎。中國文化的產(chan) 生是多源的,地域性文化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可謂“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從(cong) 周代開始,中國社會(hui) 就有了“采風”“觀俗”的現象。由於(yu) 不斷根據風俗變化對禮儀(yi) 進行調整和變通,使得雅與(yu) 俗、廟堂文化與(yu) 民間文化互相調適融合,也正因為(wei) 如此,形態、內(nei) 涵各異的各民族習(xi) 俗與(yu) 國家的禮製、禮教才沒有發生特別激烈的衝(chong) 撞和激蕩,這種禮俗統一的效應,能夠促進共同習(xi) 慣和價(jia) 值觀念的產(chan) 生,從(cong) 而構建起維護社會(hui) 秩序的文化體(ti) 係。中華禮儀(yi) 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紛呈、博大精深,一個(ge) 重要的原因就在於(yu) 它海納百川、兼收並蓄。中國的多民族互融共生的理念的確立、多民族的大一統成為(wei) “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與(yu) 這一文化現象關(guan) 係密切。

  中華禮儀(yi) 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在各民族文化稟賦、宗教風俗、價(jia) 值體(ti) 認等差異存在的前提下,生活在中華大地各個(ge) 民族,經過長期的彼此接觸、相互融會(hui) 、協同內(nei) 聚,在禮儀(yi) 文化上逐漸呈現出共同發展、交融一體(ti) 的趨勢,形成了“共同的曆史記憶”。各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禮儀(yi) 文化都是中華禮儀(yi) 文化的組成部分,以中華禮儀(yi) 文化為(wei) 主幹聚集的各民族禮儀(yi) 文化,根植於(yu) 中華民族的文化沃土裏,成為(wei) 各族人民人心凝聚、精神相依的精神紐帶,成為(wei) 民族情感交融的載體(ti) 平台。

  以禮儀(yi) 文化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強大精神動力。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xing) 盛為(wei) 支撐的,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wei) 條件。文化具有自身的相對獨立性,這種獨立性集中表現在文化推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進步方麵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類曆史的發展表明,任何一個(ge) 大國的崛起,不僅(jin) 伴隨經濟和軍(jun) 事的強大,而且伴隨科技和文化的興(xing) 盛。毋庸置疑,沒有文化的引領力、滋養(yang) 力和支撐力,就沒有一個(ge) 國家和民族的強盛。

  以禮儀(yi) 文化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必須將禮儀(yi) 教育作為(wei) 一項重要抓手。教育的力量是無窮的,應當高度重視禮儀(yi) 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力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將理論教育與(yu) 實踐教育相結合,顯性教育與(yu) 隱性教育相結合。傳(chuan) 承弘揚優(you) 秀禮儀(yi) 文化,進一步優(you) 化禮儀(yi) 教育課程、豐(feng) 富禮儀(yi) 教育實踐活動,形成家庭、社會(hui) 、社會(hui) 教育主體(ti) 合力。通過禮儀(yi) 文化教育,用共同的民族文化凝聚民心,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入腦入心,匯聚成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磅礴力量。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