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區施策分類治理,推進農村生活汙水處理
作者:陳安(湖北省宜昌市環境保護研究所)
農(nong) 村生活汙水的有效治理,對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保障農(nong) 產(chan) 品安全、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起到重要作用。農(nong) 村地區人口分散、地區差異大、排水方式粗放、環境治理基礎薄弱、資金短缺。總體(ti) 上,我國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率偏低,治理形勢嚴(yan) 峻。做好農(nong) 村生活汙水處理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因地製宜的原則,分區施策,分類治理,統籌推進生活汙水治理、垃圾分類、改廁等工作。
一是結合自然地理環境條件,科學選用治理措施。
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相對匱乏,特別是西北幹旱地區地表水環境容量小,對汙水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缺水地區需注重工程治理和汙水資源化利用,加強節水減汙、源頭減量,采用分質處理、梯級供水、循環利用的模式。我國南方地區水資源相對豐(feng) 富,長江中下遊等地區河湖縱橫,有的區域地表水環境容量大、自淨能力強,宜采用工程+生態修複的模式,既能降低資金投入,又有利於(yu) 發揮自然生態係統的淨化功能。
采用生態修複模式治理生活汙水需因地製宜。平原地區可通過清淤疏浚、生態恢複等方式,將房前屋後溝渠、塘堰改造為(wei) 生態溝渠、氧化塘等。丘陵地區可結合地形地貌、匯水條件,在溪流下遊設置生態水壩,建設人工濕地。同時,要加強汙水預處理,防止生態修複設施超負荷運行。加強水係連通,恢複水生生物種群。
二要結合人口集聚程度,科學確定汙水收集處理方式。
統一收集、集中處理是治理生活汙水最經濟、最有效的途徑。農(nong) 村地區集鎮、村委會(hui) 所在地、旅遊景區等地人口相對集中,具備汙水集中處理的有利條件,可實行汙水管網和處理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逐步實現雨汙分流、清汙分流。有條件的地區可積極推進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nong) 村延伸,將城郊接合部生活汙水納入城鎮汙水處理廠。
在山區等人口分散地區,應切實做好“一池三改”工作。倡導村民分級、循環用水,對黑水、灰水、其他生活雜排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資源化利用。結合水量、水質特征,科學確定分散式汙水處理設施規模、工藝。同時,要高度重視自然保護地、水源保護區等生態環境敏感區汙水治理和管控,嚴(yan) 守生態保護紅線和水環境質量底線。
三是考慮地方經濟發展水平,提升農(nong) 村生活汙染治理的協同性、經濟性。
結合各地經濟基礎、條件情況,對東(dong) 部地區、中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分別製定階段性行動目標,體(ti) 現出分區施策的原則。將推進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與(yu) 垃圾分類、廁所革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工作統籌協調,避免生活垃圾、畜禽養(yang) 殖糞汙、農(nong) 業(ye) 固廢混入汙水。開展“廁汙共治”,將居民、畜禽糞汙集中納入沼氣池處理,糞汙堆肥還田,生活汙水處理達標後回用於(yu) 農(nong) 業(ye) 灌溉。通過對汙染物分類治理、精準施策,實現生活汙水源頭減量和循環回用,降低汙水處理的經濟成本和環境風險。同時,立足地方實際,加強科技創新,加快開發和推廣技術可靠、經濟適用、管理簡便的農(nong) 村生活汙水處理工藝、技術和設備。
四是尊重村民意願,增強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的工作合力。
加強生態環境政策和汙染防治知識宣傳(chuan) 下鄉(xiang) ,深入實地開展調研,廣泛掌握民情民意,及時解決(jue) 困擾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的堵點、難點和痛點問題。堅持問需於(yu) 民、問計於(yu) 民、群策群力,積極探索符合地方實際的生活汙水治理和資源化利用模式。凝聚群眾(zhong) 共識,建立規範生活垃圾分類、生活汙水治理、節約用水、鄉(xiang) 村保潔的村規民約。健全農(nong) 戶付費和日常監督製度,增強村民參與(yu) 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加大對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的政策、資金支持力度,發揮好農(nong) 村汙水治理專(zhuan) 項資金的引導作用,加大地方資金投入,用好補助資金。完善投融資政策,將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項目與(y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開發項目有機組合,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引進社會(hui) 資本和專(zhuan) 業(ye) 化機構,進行市場化運作,一體(ti) 化開展汙水收集管網和處理設施設計、建設、運維,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參與(yu) 、社會(hui) 化服務、設施共建共享共管的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體(ti) 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